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7810发布日期:2020-10-30 20:5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内具有燃烧室,用于油气混合物进入后燃烧以推动活塞运动,处于对摩托车性能的追求,摩托车的排量也变大,对于1l以上较大排量,为了追求最佳的降低摩擦效果,发动机缸数就会减少,使得发动机的缸径变大,当发动机缸径在100mm以上时,进入燃烧室的油气混合物具有较大的容积,当中心位置的火花塞点火后,位于燃烧室周边位置的油气混合物难以迅速被燃烧,需要从中心位置逐渐向四周燃烧,导致燃烧效率较低,燃烧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用以解决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燃烧效率较低,燃烧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包括缸盖、位于缸盖中心位置的主火花塞、开设在缸盖上并环绕主火花塞设置的两进气口和两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内壁上具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挤流部一,在缸盖靠近内壁位置还设有辅火花塞,所述挤流部一和辅火花塞分别位于主火花塞的两侧。

工作时油气混合物由两进气口进入,主火花塞和辅火花塞进行点火燃烧后由排气口排出,其中挤流部一和辅火花塞分别位于主火花塞的两侧,挤流部一能够将主火花塞一侧的油气混合物向中心位置的主火花塞挤推,以加速该部分油气混合物被燃烧,主火花塞另一侧则直接通过辅火花塞进行点火燃烧,即主火花塞两侧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加速燃烧,通过挤流部一和辅火花塞相结合,既增加了点火点,又对油气混合物实现挤推,进而提高燃烧效率和燃烧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中,两所述进气口相邻设置,两所述排气口相邻设置,所述挤流部一向其中一个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间隙凸出,所述辅火花塞位于另一个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间隙处。即挤流部一、主火花塞和辅火花塞沿两个进气口的排列方向排列,从而将两个进气口进入的油气混合物从一侧向中部位置挤推,并从另一侧直接进行点火,提高燃烧效率和效果,其中由于靠近进气口一侧的温度较低,靠近排气口一侧的温度较高,为此将辅火花塞位于进气口与排气口之间的间隙处,使得辅火花塞处于一个相对合适的温度环境内,保证辅火花塞的性能。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中,所述缸盖内壁与另一个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间隙相对的位置具有沿径向向外凹陷的凹陷部,所述辅火花塞位于凹陷部处。凹陷部为辅火花塞的安装提供空间,并减少因为安装辅火花塞而出现的结构对油气混合物流动的影响。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中,所述缸盖内壁上还具有两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挤流部二,其中一个挤流部二向两进气口之间的间隙凸出,另一个挤流部二向两排气口之间的间隙凸出。当油气混合物由进气口进入时,一个挤流部二能够直接将进入的油气混合物向中心位置挤推,由于油气混合物具有一定的流速,部分会直接撞击对面的侧壁,此时另一个挤流部二能够将该部分油气混合物反向挤推回中心位置,即通过挤流部一和挤流部二相结合将四周的油气混合物向中心位置挤推,提高燃烧效率和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中,与进气口相邻的挤流部二凸出的高度大于与排气口相邻的挤流部二凸出的高度。与进气口相邻的挤流部二凸出高度较高,从而在油气混合物进入时得到最大效果的挤推,提高燃烧效率和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中,所述挤流部二凸出的高度大于挤流部一凸出的高度。挤流部二位于油气混合物的流动路径上,具有更好的挤流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中,所述挤流部一和挤流部二的侧面均与缸盖的内壁及顶面圆滑过渡。在挤流的同时减少对气流的阻力,保证燃烧效率。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中,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与缸盖的内壁及顶面圆滑过渡。减少对气流的阻力,油气混合物流动更加顺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挤流部一能够将主火花塞一侧的油气混合物向中心位置的主火花塞挤推,以加速该部分油气混合物被燃烧,主火花塞另一侧则直接通过辅火花塞进行点火燃烧,通过挤流部一和辅火花塞相结合,既增加了点火点,又对油气混合物实现挤推,进而提高燃烧效率和燃烧效果。

2、由于两个挤流部二位于油气混合物的流动路径上,能够直接将进入的油气混合物向中心位置挤推,即通过挤流部一和挤流部二相结合将四周的油气混合物向中心位置挤推,提高燃烧效率和效果。

3、由于靠近进气口一侧的温度较低,靠近排气口一侧的温度较高,为此将辅火花塞位于进气口与排气口之间的间隙处,使得辅火花塞处于一个相对合适的温度环境内,保证辅火花塞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燃烧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燃烧室的结构仰视图。

图中,1、缸盖;11、进气口;12、排气口;13、挤流部一;14、挤流部二;15、凹陷部;2、主火花塞;3、辅火花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包括缸盖1,在缸盖1顶部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主火花塞2,在缸盖1上还开设有两进气口11和两排气口12,两进气口11和两排气口12呈矩阵排列并环绕主火花塞2设置,两进气口11相邻设置,两排气口12相邻设置,缸盖1内壁上具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挤流部一13,该挤流部一13向其中一个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的间隙凸出,在缸盖1靠近内壁位置还具有凹陷部15,该凹陷部15沿径向向外凹陷,凹陷部15位于另一个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间隙相对的位置,在凹陷部15处安装有辅火花塞3,即辅火花塞3位于另一个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的间隙处,且挤流部一13和辅火花塞3分别位于主火花塞2的两侧,使得挤流部一13、主火花塞2和辅火花塞3沿两个进气口11的排列方向排列。

缸盖1内壁上还具有两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挤流部二14,其中一个挤流部二14向两进气口11之间的间隙凸出,另一个挤流部二14向两排气口12之间的间隙凸出,与进气口11相邻的挤流部二14凸出的高度大于与排气口12相邻的挤流部二14凸出的高度,挤流部二14凸出的高度大于挤流部一13凸出的高度。挤流部一13和挤流部二14的侧面均与缸盖1的内壁及顶面圆滑过渡,凹陷部15的侧壁与缸盖1的内壁及顶面圆滑过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缸盖1、进气口11、排气口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包括缸盖(1)、位于缸盖(1)中心位置的主火花塞(2)、开设在缸盖(1)上并环绕主火花塞(2)设置的两进气口(11)和两排气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1)内壁上具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挤流部一(13),在缸盖(1)靠近内壁位置还设有辅火花塞(3),所述挤流部一(13)和辅火花塞(3)分别位于主火花塞(2)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进气口(11)相邻设置,两所述排气口(12)相邻设置,所述挤流部一(13)向其中一个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的间隙凸出,所述辅火花塞(3)位于另一个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的间隙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1)内壁与另一个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之间间隙相对的位置具有沿径向向外凹陷的凹陷部(15),所述辅火花塞(3)位于凹陷部(15)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1)内壁上还具有两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挤流部二(14),其中一个挤流部二(14)向两进气口(11)之间的间隙凸出,另一个挤流部二(14)向两排气口(12)之间的间隙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与进气口(11)相邻的挤流部二(14)凸出的高度大于与排气口(12)相邻的挤流部二(14)凸出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流部二(14)凸出的高度大于挤流部一(13)凸出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流部一(13)和挤流部二(14)的侧面均与缸盖(1)的内壁及顶面圆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5)的侧壁与缸盖(1)的内壁及顶面圆滑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燃烧效率较低,燃烧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摩托车发动机的燃烧室,包括缸盖、位于缸盖中心位置的主火花塞、开设在缸盖上并环绕主火花塞设置的两进气口和两排气口,缸盖内壁上具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挤流部一,在缸盖靠近内壁位置还设有辅火花塞,挤流部一和辅火花塞分别位于主火花塞的两侧。本摩托车发动机燃烧效率较高,燃烧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权;林树军;张刚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2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