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1846发布日期:2024-03-12 20: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包括通过第一输气管路(203)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单元、储气库(205)以及膨胀机单元,其中所述储气库(205)通过第二输水管路(201)与所述抽水蓄能系统(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库(205)设有与所述第二输水管路(201)相连接的水管接口(2051),所述水管接口(2051)设置于靠近所述储气库(205)的底部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库(205)内设有柔性存储装置(2052),所述柔性存储装置(2052)与所述水管接口(205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之间通过第二输气管路(20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气管路(202)包括输气总管(2021)和两个输气支管(2022),所述输气总管(2021)的一端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中的储气库(205)的相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阀(2023)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输气支管(2012),两个所述输气支管(2012)分别与位于下方的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中的压缩机单元的进气口以及膨胀机单元的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2023)为t型三通阀、l型三通阀或者直通型三通阀的其中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输气管路(202),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输气管路(202)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中的储气库(205)和位于下方的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中的压缩机单元的进气口,另一个所述第二输气管路(202)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中的储气库(205)和位于下方的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中的膨胀机单元的出气口,两个所述第二输气管路(202)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为单向阀。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还包括第一换热机(207),所述第一换热机(207)通过所述第一输气管路(203)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单元以及所述储气库(205)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还包括第二换热机(208),所述第二换热机(208)通过所述第一输气管路(203)分别与所述膨胀机单元以及所述储气库(205)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机(207)和所述第二换热机(208)与所述储气库(205)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开关阀(207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抽水蓄能系统(1)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输水管路(101)依次连接的上水库(102)、可逆式水泵水轮机(103)以及下水库(104)。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单元包括电动机(209)与所述电动机(209)相连接的压缩机(204)。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机单元包括发电机(210)与所述发电机(210)相连接的膨胀机(206)。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库(205)为储气罐、管线钢束储气库(205)、地下盐穴、人造地下硐室、巷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单元的进气口内的气体为空气或二氧化碳。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2)的数量为两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能源储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的新型储能系统,包括:抽水蓄能系统,包括第一输水管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含多个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多个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置于抽水蓄能系统的一侧,多个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由高到低间隔设置,任意一个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均通过第二输水管路与第一输水管路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抽水蓄能系统联合运行,提升了单一形式储能的容量,丰富了储能系统的运行工况,拓宽了储能调节范围,有利于推动中小型抽蓄电站的发展与建设。此外,多个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由高到低间隔设置,实现了对压气势能的分级储能,使得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稳定的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美,雷肖,蔺新星,张志军,谢宁宁,丁若晨,钟声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