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087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蜗壳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热管技术回收利用发动机余热的节能装置。它适用于柴油机、汽油机等燃油发动机或以它们为动力的机车。
目前热管技术由于解决了缓蚀剂问题后在全国节能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传热效率达95%,传热系数是铜、银的几百~几千倍。而目前使用的上亿台燃油动力机车,其燃油发动机热效率很低,柴油机只有28~40%,汽油机仅有20~30%,大量的余热从水箱中散失,使这部分能量不能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避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蜗壳节油器。它应用热管技术回收这部分能量,预热空气,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方案是结构简单、无动力设备的新型节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主要由壳体与集热管构成的蜗壳节油器,由圆形盖板和底座构成蜗壳形壳体。壳体内通过隔板形成空气通道。蜗壳壳体中心有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相接。壳体的径向方向上还装有出气管,与发动机气缸进气口相通。在壳体的中心以及沿圆周均匀装有集热管。集热管的底部插入水箱。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图1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
1-翅片 2-翅片 3-盖板 4-底座 5-集热管 6-工作介质 7-隔板 8-隔板 9-出气管 10-孔 11-进气管 12-集热管 13-滤清器蜗壳节油器外形上呈圆盘状。由圆形盖板和圆柱形底座4构成蜗壳形壳体。壳体内通过隔板7和8形成几个空气通道。壳体的中心装有与底座一体的进气管11,进气管与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13相通。在壳体的径向方向装有与壳体一体的出气管9,出气管与发动机气缸进气口相通。在壳体的中心进气管内装有一根竖直的集热管12,集热管的上部焊接有翅片1。在壳体的空气通道内沿圆周均匀安置有弯曲后的集热管5。所有集热管的底部插入水箱中。集热管由两端密封的金属管构成,内部为真空,并充入适量的工作介质和缓蚀剂,其工作介质和缓蚀剂的多少以容积的1/3~2/3为宜。由隔板7和8构成的蜗壳形空气通道空腔中是集热管的散热段,即靠集热管上的翅片达到散热片2的目的。在弯曲的集热管一端装有翅片2。底座4的底板上加工有四个孔,用来将节油器固定在水箱上。盖板3上加工有孔10,用于水箱水位标孔兼出气孔,孔中安装一根圆管。
发动机工作时,气缸发热。热量传递给水。水加热集热管下段。管内的工作介质迅速汽化并上升,在上段管壁上冷凝并释放热量。热量通过管壁和翅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空气在蜗壳内充分预热后,在气缸的负压作用下,间断性地进入气缸中。由于气体的内能已经提高,所以无论对压燃式柴油机或点燃式汽油机,均有节能作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净化了空气,并解决了水箱散热问题,从而避免了发动机要经常加水、换水,方便了用户。经过对洛阳拖拉机厂制造的12匹小四轮拖拉机进行装车测试,水箱发热功率竟达140瓦特。按照一年350天测算,每天运行8小时,就可节约柴油329.4kg。
权利要求1.一种集热式节油器,主要由壳体与集热管构成,其特征在于a)由圆形盖板(3)和圆柱形底座(4)构成蜗壳形壳体,壳体内通过隔板(7)和(8)形成空气通道,蜗壳壳体中心装有与底座一体的进气管(11),与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相接,在壳体的径向方向上装有出气管(9),与发动机气缸进气口相通,b)在壳体的中心进气圆管内装有一根竖直的集热管(5),在壳体的空气通道内沿圆周均匀安置有弯曲后的集热管,所有集热管的底端插入水箱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油器,其特征在于集热管由两端密封的金属圆管构成,内部为真空并充入工作介质和缓蚀剂。
专利摘要一种蜗壳式节油器,它是一种无任何动力、无复杂机械结构的新型集热式节油器。它包括由盖板与底座构成的蜗壳壳体,壳体内由隔板形成空气通道。壳体中心和圆周内均匀安置有竖立式和弯曲式集热管。壳体上还分别装有进气管与出气管。通过热管技术,回收燃油发动机水箱的余热,回收效率高达95%,回收功率达140瓦。不仅节约了燃油,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而且解决了水箱散热问题。适用于柴油机、汽油机或以它们为动力的机车。
文档编号F02M31/14GK2151266SQ9320899
公开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4日
发明者葛肖果 申请人:葛肖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