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力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268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然力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一种用于采集地球表面空气对流等原因产生的气流,使其成为可用能源的自然力采集装置。
目前主要采用风力和水力两种自然力的能量以得到可用能源,如风力和水力发电,但这两种方法,对地理、地貌有一定的要求,地球上大部分地表空气对流等原因产生的气流形成的自然力收集不上而被白白浪费掉不能加以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地表自然力产生可用能源,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自然力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筒体、从筒体一端延伸出的伞状罩体及设在伞状罩体另一端周边的支脚构成,筒体位于伞状罩体外凸面一侧。使用时,将伞状罩体通过支脚固定在地面上或地球上某个实体表面上,使罩体内凹面面向地面或实体表面并通过支脚与上述表面隔开一定距离,同时使筒体垂直于地面。由于地面存在无方向的流动空气,它们进入罩体中,在罩体的约束下,改变方向,沿罩体内凹面向上运动,进入筒体内,而不再使气流散失到空中。当罩体罩在实体上时,由于实体的阻力作用,气流亦受其影响而改变运动方向,沿实体表面上行,加之罩体约束的双重作用而进入筒体中。气流由罩体进入筒体后,由于容纳气流的物体截面积减小,气流速度加快,加之气流温差的作用,即在地表时气流温度高,而越向上行其温度越低,这样促使较热的气流不断上升,此外,当筒体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产生负压,吸引地面气流向上运动,在上述几个因素作用下,气流在筒体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逐渐加快,气流能量也随之增大,从而实现该装置采集地表气流产生的自然力的目的。在筒体内上部安装叶轮,在气流作用下即可带动发电机作功发电。
为了搬运方便,筒体做成可分离的数段,各段之间用法兰联接,这样即可根据需要在使用时将它们接成所需高度。
为了保持地表温度,使罩体中的气流温度不致很快损失掉,该装置可做成双层,内外两层的罩体间有一段空气夹层,外层罩体周边支脚的另一端固定在内层罩体外凸面上。安装时将装置中较小的内层通过其罩体上的支脚安装在地面上,并与地面离开一段距离,内层筒体的出口位于外层筒体的进口处,此时内层不但可起单个装置的作用,它还可成为外层罩住的实体,对气流产生阻力使之定向化进入外层筒体中,同时它还与其它实体一样加大了外层罩体罩住的表面积,以便更多的气流进入筒体中。
在筒体出口处做成直径逐渐加大的喇叭状,以使采集到的自然力在此处逐渐消失,不致于产生涡流,影响筒体内叶轮的转动。为防止倒风和雨水,在筒体出口上方加有如烟筒上用的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然力采集装置,结构简单,不受严格的地理地貌限制,利用空气运动的特性,使其定向得到采集,使无用的自然力变为可贵的能源,无污染,安装搬迁都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筒体中加有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该实用新型双层结构示意图。
如图示,该装置由筒体(1),从筒体(1)一端延伸出的伞状罩体(2)及设在伞状罩体(2)另一端周边的支脚(3)构成,伞状罩体(2)通过支脚(3)固定在地面上,并与地面离开一段距离,筒体(1)设计成数段,由法兰连成一体,筒体(1)出口处为喇叭状,其上方设有防护罩(4),筒体(1)内装有叶轮带动的发电机。当该装置设计成双层时,内外两层的罩体(2’)和(2)间有一空气夹层(5),外层罩体(2)周边支脚(3)的另一端固定在内层罩体(2’)的外凸面上,内层罩体(2’)的支脚(3’)固定在地面上并托起该装置,使其离开地面,内层筒体(1’)的出口位于外层筒体(1)的进口处。为了使气流能量增加更多,该装置可设计成多层,其安装及连接方式如双层结构。该装置的罩体亦可设计成棱锥形,其筒体位于该棱锥体的锥顶处,筒体上装叶轮及电机处可设计活动门,以便于不拆卸整个装置而进行对电机的检修,筒体进气口处加活动挡板,以便在检修时切断气流,使叶轮不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采集地球表面气流的自然力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筒体(1)、从筒体(1)—端延伸出的伞状罩体(2)及设在伞状罩体(2)另一端周边的支脚(3)构成,筒体(1)位于伞状罩体(2)外凸面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1)做成可分离的数段,各段之间用法兰联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可做成双层,内外两层的罩体(2’)和(2)间有一段空气夹层(5),外层罩体(2)周边支脚(3)的另一端固定在内层罩体(2’)的外凸面上,内层筒体(1’)的出口位于外层筒体(1)的进口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1)出口处做成直径逐渐加大的喇叭状。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1)出口上方加有防护罩(4)。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采集地表气流使其成为可用能源的自然力采集装置,它由筒体、从筒体一端延伸出的伞状罩体及支脚构成。安装时,支脚固定于地面托起整个装置使之与地面离开,筒体垂直于地面,它还可以做成双层或多层。该装置利用空气运动特点,使气流定向进入筒体,得到加速,使其能量增大,在圆筒内安装叶轮即可在气流作用下带动发电机作功发电。该装置结构简单,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安装搬迁方便,使无用的自然力变为可贵的能源。
文档编号F03G7/04GK2216606SQ94246698
公开日1996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3日
发明者王增录, 王建国 申请人:王增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