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833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该装置中,吸气管具有直线状延伸的第1直管部、在与第1直管交叉的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第2直管部和连接两直管部间的弯曲管部,该吸气管与气缸盖连接,其第1直管部与吸气口相连,在吸气管与连接在该吸气管上的安装部件之间,挟持着燃料喷射阀。
现有技术中,这样的燃料喷射装置例如由已日本实开平2-127779公报号等揭示,该装置中,燃料喷射阀安装在吸气管的弯曲管部,其中心与第1直管部的中心线吻合。
但是,上述现有的装置中,从气缸盖到燃料喷射阀外端的距离比较大,燃料喷射装置从发动机突出的量较大。因此,为了装载发动机,车辆上就需要有大的空间,作为机动两轮车用的燃料喷射装置是不适当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喷射阀从发动机突出的量小、提高燃料喷射阀的安装可靠性的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1项发明记载的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吸气管具有沿直线状第1中心线延伸的第1直管部、沿与第1中心线交叉的直线状第2中心线延伸的第2直管部和连接第1直管部上流端与第2直管部下流端的圆弧状弯管部,该吸气管与气缸盖连接,其第1直管部的下流端与设在气缸盖上的吸气口连通,向吸气口侧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挟在连接在吸气管上的安装部件与吸气管之间;其特征在于,承接燃料喷射阀的承接座在比连接第1和第2中心线的交点与弯曲管部的弯曲中心的直线更靠近吸气口的部分设在吸气管上,连接安装部件的连接座在与上述承承座之间挟着上述直线的位置设在吸气管上,承接座与连接座相互平行。
根据第1项发明记载的技术方案,在吸气管的弯曲管部与吸气口间设有承接燃料喷射阀的承接座,所以,可将燃料喷射阀的外端的从气缸盖突出的量抑制为较小,可以使包含燃料喷射装置在内的发动机整体小型化。而且,燃料喷射阀的外端处在比较离开第1中心线的位置将燃料喷射阀挟持在与支承座之间的安装部件的连接座设在第2直管部侧,所以,可确保比较大的配置安装部件的空间。另外,由于支承座与连接座相互平行,所以,燃料喷射阀往吸气管上安装的安装作业容易,可提高其安装可靠性。
第2项发明是在第1项发明记载的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部件上形成燃料通路,该燃料通路在与第2中心线成锐角的方向延伸,并与燃料喷射阀相连。根据该构造,可将与燃料通路连接着的燃料导管沿吸气管的第2直管部配置,可容易确保配置燃料导管的空间,并容易保护燃料导管,防止因燃料导管的振动产生蒸汽气体(ベ-パガス)。
图1是第1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2线放大断面图。
图3是图2的3-3线断面图。
图4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5-5线断面图。
图6是图3的6-6线放大断面图。
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气缸体的放大断面图。
图8是图2的8向视图。
图9是沿图3的9-9线的气缸盖的放大断面图。
图10是图9的10-10线断面图。
图11是图2的11-11线放大断面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断面图。
图13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2-2线放大断面图。图3是图2的3-3线断面图。图4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5-5线断面图。图6是图3的6-6线放大断面图。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气缸体的放大断面图。图8是图2的8向视图。图9是沿图3的9-9线的气缸盖的放大断面图。图10是图9的10-10线断面图。图11是图2的11-11线放大断面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断面图。图13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
图1中,该机动两轮车是低底板式,搭载着动力单元P,该动力单元P由水平对置型的2气缸4冲程发动机E和变速机M构成。
车架F备有左右一对主车架11…,该主车架11…从机动两轮车的行进方向前方朝后方逐渐降低。头管12设在两主车架11…的前端,转向把手13可转向地支承在头管12上,前轮WF悬架在随该转向把手13一起转动的前叉14上。
上述两主车架11…的后端,与动力单元P中的变速机M的变速箱15连接,该变速箱15构成车架F的一部分。
变速箱15上连接着向机动两轮车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架16…的前端。在变速箱15上连接着可上下摆动的后叉17的前端,后轮WR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后叉17的后端。在后叉17的后部和后架16…之间,分别设有缓冲部件18…。而且,在上述后叉17内收容着驱动轴(图未示),该驱动轴把变速机M的输出传递给后轮WR。该驱动轴通过万向接头与变速机M的输出部件连接。
整个车架F由合成树脂制的车身罩20覆盖着,在该车身罩2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形成着覆盖动力单元P的隧道状部20a,供骑手乘坐的车座21在上述隧道状部20a的后方侧设在车身罩20上,供骑手踏脚用的踏板20b…设在上述隧道状部20a的左右。在车座21的下方,在后架16…上搭载着由车身罩20覆盖着的燃料箱22,在发动机E的上方,在主车架11…上搭载着空气滤清器23,在空气滤清器23与发动机E之间,在主车架11…上搭载着左右一对散热器24…。空气滤清器23和散热器24…也被车身罩20覆盖着。在车身罩20的前端设有开口部(图未示),该开口部用于将行驶风导向空气滤清器23和散热器24…。
图2和图3中,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由在朝向机动两轮车行驶方向前方的状态下配置在右侧的第1气缸体251、在朝向行驶方向前方的状态下配置在左侧的第2气缸体252、共同结合着该两气缸体251、252的曲柄箱26、在曲柄箱26的相反侧与第1气缸体251结合着的第1气缸盖271、在曲柄箱26的相反侧与第2气缸体252结合着的第2气缸盖272构成。
曲柄箱26由沿机动两轮车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的前部半箱体26a和沿上述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的后部半箱体26b结合而成。在该曲柄箱26上可旋转地支承着在机动两轮车的前后方向上具有约水平轴线的曲柄轴28。第1和第2气缸体251、252上设有第1和第2气缸膛291、292,该第1和第2气缸膛291、292沿绕曲柄轴28的轴线成180度角度的方向延伸,它们的轴线约为水平。
在第1气缸膛291内嵌合着可滑动的活塞311,在该活塞311与第1气缸盖271之间形成燃烧室301。在第2气缸膛292内嵌合着可滑动的活塞312,在该活塞312与第2气缸盖272之间形成燃烧室302。两活塞311、312通过连杆321、322共同地连接在上述曲柄轴28上。第1和第2气缸体251、252这样地与曲柄箱26结合,即,使第1气缸膛291的轴线比第2气缸膛292的轴线偏向曲柄轴28的轴线方向的一方侧,本实施例中是偏向机动两轮车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偏置量为L1。
在第1和第2气缸盖271、272的上部各设有一个与燃烧室301、302相通的吸气口331、332,这些吸气口331、332在各气缸盖271、272的上面上开口。在两气缸盖271、272的下部各设有一个与燃烧室301、302相通的排气口341、342,这些排气口341、342在各气缸盖271、272的下面上开口。
如图4所示,在第1气缸盖271上设有可开闭的吸气阀351和排气阀361,吸气阀351用于开闭燃烧室301与吸气口331之间,往燃烧室301内吸气。排气阀361用于开闭燃烧室301与排气口341之间,从燃烧室301排气。吸气阀351和排气阀361与曲柄轴28的轴线直交,同时,在包含第1气缸膛291的轴线的平面的投影图(图4)上,具有约呈V字形交叉的作动轴线LI、LO。而且,在上述投影图上,第1气缸膛291的轴线LC与吸气阀351的作动轴线LI所夹角度αI,大于第1气缸膛291的轴线LC与排气阀361的作动轴线LO所夹角度αO(αI>αO)。另外,在上述投影图上,吸气阀351和排气阀361配置在第1气缸盖271上,吸气阀351和排气阀361的作动轴线LI、LO交叉的交点PC1位于第1气缸膛291的轴线LC下方位置。
在第2气缸盖272上,以与第1气缸盖271上的吸气阀351及排气阀362同样的角度和配置设有吸气阀352和排气阀362,吸气阀352用于开闭燃烧室302与吸气口332之间,往燃烧室302内吸气。排气阀361用于开闭燃烧室302与排气口342之间,从燃烧室302排气。
在第1和第2气缸盖271、272上结合着与第1气缸盖271、272之间形成第1和第2动阀室381、382的第1和第2头盖371、372。在第1动阀室381内收容着开闭驱动吸气阀351和排气阀361的第1动阀机构391。在第2动阀室382内,收容着开闭驱动吸气阀352和排气阀362的第2动阀机构392。
第1动阀机构391备有第1凸轮轴401、吸气侧摇臂41和排气侧摇臂42。第1凸轮轴401具有与曲柄轴28的轴线平行的轴线。吸气侧摇臂41使第1凸轮轴401的旋转运动变化为吸气阀351的直线开闭运动。排气侧摇臂42使第1凸轮轴401的旋转运动变化为排气阀361的直线开闭运动。
第1凸轮轴401在第1气缸膛291的轴线LC的上方,配置在吸气阀351与排气阀361之间,由第1气缸盖271和结合在第1气缸盖271上的保持座43可旋转地支承着。
在第1凸轮轴401上设有与吸气阀351对应的吸气侧凸轮44和与排气阀361对应的排气侧凸轮45,分别可摆动地由支轴46、47(该支轴46、47具有与第1凸轮轴401平行的轴线,由保持座43支承着)支承着的吸气侧和排气侧摇臂41、42的一端,与吸气侧和排气侧凸轮44、45滑接。在吸气侧和排气侧摇臂41、42的另一端分别螺合着挺杆螺丝48、49,被设在与第1气缸盖271间的阀簧50、51向闭阀方向推压着的吸气阀351、361分别与上述挺杆螺丝48、49相抵接。
收容在第2气缸盖272与第2头盖372间的动阀室382内的第2动阀机构392具有第2凸轮轴402,与上述第1动阀机构391同样地构成。
如图5所示,在曲柄箱26的前部半箱体26a、第1和第2气缸体251、252、以及第1和第2气缸盖271、272中,在第1气缸膛291的轴线相对于第2气缸膛292的轴线偏置的一侧、即在沿机动两轮车前后方向的前端侧设有使两动阀室381、382与曲柄箱26内相通的凸轮链室52。
第1动阀机构391的第1凸轮轴401的靠凸轮链室52侧的一端部固定着被动链轮531。第2动阀机构392的第2凸轮轴402的靠凸轮链室52侧的一端部固定着被动链轮532。另外,在凸轮链室52内,在曲柄轴28上固设着与被动链轮531对应的驱动链轮541和与被动链轮532对应的驱动链轮542,把曲柄轴28的旋转动力减速1/2后传递给第1凸轮轴401的环形凸轮链551卷绕在驱动链轮541和被动链轮531上;把曲柄轴28的旋转动力减速1/2传递给第2凸轮轴402的环形凸轮链552卷绕在驱动链轮542和被动链轮532上。
第1气缸膛291的轴线相对于第2气缸膛292的轴线以L1的偏置量在曲柄轴28的轴线方向上被偏置,与此对应地,驱动链轮541、被动链轮531和凸轮链551,相对于驱动链轮542、被动链轮532和凸轮链552以L2的偏置量在曲柄轴28的轴线方向被偏置。为了使沿曲柄轴28轴线方向的发动机本体小型化,该偏置量L2设定得小于上述偏置量L1(L2<L1)。
曲柄轴28朝图5的箭头58所示旋转方向旋转,在从驱动链轮541朝着被动链轮531的、凸轮链551的往行部即上方行走部上,弹性地滑接着链张紧器591。在从被动链轮531朝着驱动链轮541的、凸轮链551的回行部即下方行走部上,弹性地滑接着链导引件601。
链张紧器591的一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曲柄箱26上,在第1气缸体251的上部安装着张紧器提升器611。该张紧器提升器611把链张紧器591推压在凸轮链551上,并与该链张紧器591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相接。
另外,在从驱动链轮542朝着被动链轮532的、凸轮链552的往行部即下方行走部上弹性地滑接着链张紧器592。在从被动链轮532朝着驱动链轮542的、凸轮链552的回行部即上方行走部上弹性地滑接着链导引件602。
链张紧器592的一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曲柄箱26上,在第2气缸体252的下部安装着张紧器提升器612。该张紧器提升器612把链张紧器592推压在凸轮链552上,并与该链张紧器59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相接。
在曲柄箱26的前部半箱体26a上,在沿机动两轮车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设有开口部62,在凸轮链室52内,与曲柄轴28同轴连接的发电机63的壳体64,阻塞上述开口部62地紧固在前部半箱体26a上。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凸轮链室52与第2气缸膛292间,在第2气缸体252、第2气缸盖272和曲柄箱26的前部半箱体26a上,设有通气室65。
在凸轮链室52与第2气缸膛292间,在第2气缸体252的下部,设有与第2气缸膛292的轴线平行延伸的贯通孔66。在凸轮链室52与第2气缸膛292间,在第2气缸体252的上部,设有与上述贯通孔66之间夹着隔壁68的贯通孔67,该贯通孔67平行于第2气缸膛292的轴线地延伸。
上述通气室65,由第1室65a、第2室65b、第3室65c和第4室65d构成。第1室65a形成在第2气缸体252与曲柄箱26之间。第2室65b形成在上述两贯通孔66、67中的一方孔66内。第3室65c形成在第2气缸体252与第2气缸盖272之间。第4室65d形成在上述两贯通孔66、67中的另一方孔67内。
在曲柄箱26的前部半箱体26a上设有使第1室65a与曲柄箱26内连通的连通孔69。在贯通孔67内的靠曲柄箱26的部分,在一体地设在第2气缸体252上的伸出部70与对应于该伸出部70地设在曲柄箱26上的隆起部71之间形成着润滑油通路72。在上述隆起部71下方侧的与上述贯通孔66对应的部分,在曲柄箱26上设有连通孔69。另外,密封垫圈73夹在曲柄箱26与第2气缸体252之间,由该密封垫圈73隔断第1室65a与第4室65d之间。在该密封垫圈73上设有将第1室65a与第2室65b连通的开口部74。密封垫圈75夹在第2气缸体252与第2气缸盖272之间,在该密封垫圈75上设有将第2及第4室65b、65d共同与第3室65c相通的开口部76。
因此,第1室65a与曲柄箱26内连通,形成在一方贯通孔66内的第2室65b与第1室65a连通,与与第2室65b连通的第3室65c相通的、形成在另一方贯通孔67内的第3室65d与第1室65c被阻断,由此,在第2气缸体252的上部,设有与第4室65d相通的通气气体出口77。
如图8所示,在第1和第2气缸盖271、272的吸气口331、332上,连接着吸气岐管80。该吸气岐管80是由一端连接在第1气缸盖271的吸气口331上的吸气管811的另一端、和一端连接在第2气缸盖272的吸气口332上的吸气管812的另一端共同地连在共同管部82上而形成的。共同管部82通过图未示节流阀体与空气滤清器23(见图1)连接。
如图4所示,吸气管811备有第1直管部83、第2直管部84和弯曲管部85。第1直管部83沿着直线状的第1中心线CL1延伸,其下流端与吸气口331连接。第2直管部84沿着与第1中心线CL1交叉的直线状中心线CL2延伸。弯曲管部85形成为圆弧状,将第1直线管部83的上流端和第2直线部84的下流端间连接。第2直管部84的上流端连设在共同管部82上。朝吸气口331侧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861挟在吸气管811的靠吸气口331的部分与安装部件871之间,该安装部件871与吸气管811连接。
在燃料喷射阀861的中间部设有向外侧方伸出的安装凸缘部88,供该燃料喷射阀861的前端部嵌入的嵌入孔89和形成在该嵌入孔89外端部并承接上述安装锷部88的承接座90,在比直线91(该直线91连接第1、第2中心线CL1、CL2的交点PC2和弯曲管部85的弯曲中心CC)更靠近吸气口331的部分,设在吸气管811上。
安装部件871上设有一对连接部92、93,供燃料喷射阀861的外端嵌合的安装部件871的两连接部92、93,分别由一对螺栓96、96、97、97连接在一对连接座94、95上,该连接座94、95设在吸气管811上。而且,两连接座94、95在把上述直线91挟在与上述支承座90之间的位置,设在吸气管811上,支承座90和连接座92、93相互平行。
在安装部件871上形成着燃料通路981,该燃料通路981朝着与第2直管部84的第2中心线CL2成锐角的方向延伸,并与燃料喷射阀861的外端相连。
与第2气缸盖272的吸气口332连接的吸气管812也与上述吸气管811同样地构成。燃料喷射阀862挟持在吸气管812与安装在该吸气管812上的安装部件872之间,用与燃料喷射阀861安装在吸气管811上的安装构造基本相同的构造安装在吸气管812上。在安装部件872上,与安装部件871的燃料通路981同样地形成着与燃料喷射阀862相连的燃料通路982。
两安装部件871、872的燃料通路981、982间,通过沿着吸气管811、812的第2直管部84…配置的燃料导管99相互连通。在两安装部件871、872的一方872上连接着燃料供给管101,该燃料供给管101从燃料泵100(见图1)导引燃料,燃料泵100从燃料槽22吸上燃料。在另一方安装部件871上附设着调节器102,该调节器102调节燃料通路981、982和燃料导管99内的燃料压。在该调节器102上连接着将多余燃料返回燃料槽22的燃料返回管103。
在第1和第2气缸盖271、272的排气口341、342上连接着排气歧管106。该排气岐管106备有排气管1071和排气管1072,排气管1071的一端连接在第1气缸盖271的排气口341上,排气管1072的一端连接在第2气缸盖272的排气口342上。两排气管1071、1072的另一端,在朝机动两轮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下在减速箱15的右侧相互连接,朝机动两轮车的后方侧延伸。
两气缸盖271、272中,在沿机动两轮车的前后方向后部安装着点火火花塞1081、1082,该点火火花塞1081、1082的前端部伸入燃烧室301、302,越到外端侧越朝着气缸体251、252侧倾斜。在两气缸盖271、272上,设有用于安装各点火火花塞的安装孔1091、1092,该安装孔1091、1092朝机动两轮车的前后方向后方侧开放。由于各点火火花塞1081、1082的安装孔1091、1092朝后方侧开放,所以,可防止随着机动两轮车的行驶溅起的水和泥等侵入安装孔1091、1092内,不需要点火火花塞盖等,也不必在气缸盖271、272上实施排出来自安装孔1091、1092的水的排水加工。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第2气缸盖272上设有二次空气供给路110,该二次空气供给路110用于向流过排气口342的排气气体供给二次空气。该二次空气供给路110由第1通路部111和第2通路部112构成。第1通路部111的一端在接近排气阀362的位置,朝着排气气体的流通方向下流侧在排气口342的内面上开口,并呈直线状延伸。第2通路部112与第1通路部111的中间部相连,具有从第1通路部111的轴线弯曲到第2气缸体252侧的一直线状轴线。第1通路部111是从第2气缸盖272的上面朝着排气口342呈直线状穿孔加工成的。该第1通路部111的外端部由塞子113闭塞。第2通路部112的一端与第1通路部111的中间部连通,第2通路部112的另一端在第2气缸盖272的与第2气缸体252的结合面上开口。
靠近第2气缸盖272并在气缸体252的上面上安装着针簧片阀1152的阀壳114,连接该针簧片阀1152和二次空气供给路110的第2通路部112之间的连通路116设在第2气缸体252上。阀壳114一体地备有连接管部117,该连接管部117与图未示控制阀连接。
在第1气缸盖271上也与第2气缸盖272同样地设有与排气口341相通的二次空气供给路(图未示)。与该二次空气供给路连接的针簧片阀1151安装在第1气缸体251的上面上。
在第1气缸体251和第1气缸盖271上设有第1冷却水套1181。在第2气缸体252和第2气缸盖272上设有第2冷却水套1182。
第2冷却水套1182由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2和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2构成。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2包围着第2气缸膛292,设在第2气缸体252上。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2与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2连通,设在第2气缸盖272上。
如图7所示,在第2气缸体252上设有分隔壁121,该分隔壁121平行于第2气缸膛292的轴线地延伸,将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2分隔。在该分隔壁121的一侧,与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2相通的水入口1222设在第2气缸体252的下部。
在第2气缸盖272上,如图9所示,在上述分隔壁121的另一侧,设有使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2与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2连通的一对连络通路123、124。在第2气缸盖272的上部,挟着燃烧室302地在两连络通路123、124的大致相反侧,设有与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202相通的水出口125。
上述两连络通路123、124,通过设在第2气缸体252和第2气缸盖272间的密封垫片73上的开口部(图未示)使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2与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2连通。两连络通路123、124以相互接近的位置配置在第2气缸盖272上,其中的一方124配置在与点火火花塞1082对应的部分。第1冷却水套1181备有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和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包围第1气缸膛291地设在第1气缸体251上。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与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相通地设在第1气缸盖271上。与上述第2冷却水套1182同样地被构成,在第1气缸体251的下部设有与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相通的水入口1211,在第1气缸盖271的上部设有与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相通的水出口(图未示)。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曲柄箱26上,在第1和第2冷却水套1181、1182的最下部下方安装着单一的水泵128,该水泵128配置在两冷却水套1181、1182之间。
该水泵128的泵壳129由泵身130和泵盖131构成。泵身130支承着可旋转的泵轴132,泵盖131覆盖着固定在泵轴132上的叶轮133并与泵身130连接。
泵身130连接在曲柄箱26的前部半箱体26a的外面,该泵身130一体地备有的圆筒形支承筒部130a气密地伸入上述前部半箱体26a内。泵盖131与泵身130连接,在与泵身130之间形成与泵轴132同轴的圆形泵室134。
泵轴132的一端伸入泵室134内,由泵身130的支承筒部130a液密且可旋转地支承着。配置在泵室134内的叶轮133固定在泵轴132的一端。
在泵壳129内,形成上部排出路135和下部排出路136。上部排出路135与泵室134的上端部相连,并沿着泵室134的外缘切线方向朝斜上方延伸。下部排出路136与泵室134的下端部相连,并沿着泵室134的外缘切线方向朝斜下方延伸。在泵壳129的泵身130上一体地设有第1连接管137和第2连接管138。第1连接管137在上部排出路135的延长线上呈直线状延伸,第2连接管138在下部排出路136的延长线上呈直线状延伸。这些连接管137、138的内端分别与上部和下部排出路135、136连通并形成为一体。而且,第1和第2连接管137、138的外端开口上分别形成着第1和第2排出口139、140。
如图2所示,第1连接管137外端的第1排出口139通过第1导管141与第1气缸体251和第1气缸盖271的第1冷却水套1181中的水入口1221连接。第1连接管138外端的第2排出口140通过第2导管142与第2气缸体252和第2气缸盖272的第2冷却水套1182中的水入口1222连接。第1导管141的长度比第2导管142短,第1和第2导管141、142的长度差这样设定使得在第2导管142侧产生与水泵128中的第1和第2排出口139、140间的扬程差对应的流通阻力。
在泵盖131上设有与泵室134相通的第1和第2吸入口143、144,第1吸入口143与图未示的恒温器连接,第2吸入口144与散热器24(见图1)连接。
上述恒温器这样地动作在发动机E的暖机前冷却水温度低的状态时,使水泵128排出的冷却水从第2和第2冷却水套1181、1182不经过散热器24地返回第1吸入口143;当随着暖机结束冷却水的温度变高时,使水泵128排出的冷却水从第1和第2冷却水套1181、1182经过散热器24返回第2吸入口144。
在曲柄箱26中的后部半箱体26b的变速箱15侧内面,与水泵128同轴地设有向发动机E的各润滑部供给润滑油用的次摆线油泵146。
该油泵146的泵壳147由泵身148和泵盖149构成。泵身148一体地形成在后部半箱体26b上,泵盖149与该泵身148连接。与水泵128的泵轴132同轴的泵轴150,由泵壳147可旋转地支承着。在泵壳147内,小齿轮152固定在泵轴150上,与该小齿轮151啮合的内齿轮152由泵壳147可旋转地支承着。在该油泵146的吸入口153,连接着过滤器154。
该油泵146中的泵轴150的一端,与在水泵128中从支承筒部130a伸出的泵轴132的另一端相对,设在泵轴150的一端的接合板部156,与设在泵轴132另一端的接合凹部接合。即,两泵轴132、150不能相对旋转地连接着。
油泵146中的泵轴150的另一端从泵壳147伸出,配置在变速箱15内,在该泵轴150的另一端固定着被动链轮157。
如图3所示,在曲柄轴28上,在变速箱15内与上述被动链轮157对应地固定着被动链轮158。在驱动链轮158和被动链轮157上卷绕着环形链159。这样,曲柄轴28的旋转动力被传递到油泵146和水泵128。
图13中,曲柄轴28贯通设在曲柄箱26的后部半箱体26b上的轴承孔161而向变速箱15侧伸出。在曲柄轴28的外面与轴承孔161的内面间设有圆筒状的轴承162。
在曲柄箱26的后部半箱体26b的外方侧即变速箱15侧,在曲柄轴28的靠近后部半箱体26b的部分上固定着驱动齿轮163。在该驱动齿轮163与驱动链轮158之间,在曲柄轴28上安装着超越离合器164。
驱动齿轮163与设在平衡轴165(见图2)上的被动齿轮(图未示)啮合。该平衡轴165具有与曲柄轴28平行的轴线,并可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26上。
超越离合器164把来自安装在变速箱15上的起动马达166(见图3)的动力传递给曲柄轴28,却阻断从曲柄轴28向起动马达166的动力传递。该超越离合器164备有离合器内圈168、离合器外轮169和若干辊170、170…。离合器内圈168将滚柱轴承167夹在它与曲柄轴28之间,同轴地围绕着曲柄轴28。离合器外圈169呈环状,同轴地围绕着离合器内圈168。若干个辊170、170…设在离合器内圈168与离合器外圈169之间。
在离合器外圈169上,用若干个螺栓173…结合着输出部件171,该输出部件171与驱动齿轮163相对地花键结合在曲柄轴28上,输入部件172固定在离合器内圈168上,在输出部件171与输入部件172之间挟入离合器外圈169。在该输入部件172的外周设有被动齿轮174,与该被动齿轮174啮合的第1中间齿轮175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箱15上,与第1中间齿轮175成一体的第2中间齿轮176与驱动齿轮177(见图3)啮合,该驱动齿轮177设在起动马达166的输出轴上。
从设在曲柄箱26后部半箱体26b上的供油路178向上述轴承162供给润滑油,在轴承162上设有贯穿其内外面间的若干个通孔179…,来自供油路178的润滑油不遗漏地供给轴承162的外面和后部半箱体26b间、以及轴承162的内面和曲柄轴28的外面间。在曲柄轴28上设有一端与上述通孔179…相通的油路180,该油路180的作用是将润滑油导向曲柄轴28和连杆322的连接部。
在曲柄箱26的后部半箱体26b上一体地设有伸出部181,该伸出部181从轴承孔161的靠变速箱15侧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内方伸出。在该伸出部181与曲柄轴28的外面之间形成有环状排出口182。该环状排出口182使供给于轴承162的润滑油向超越离合器164的输出部件171侧排出。
在输出部件171的周方向,在空开间隔的若干部位设有导入孔183…,该导入孔183…把从环状排出口182排出的润滑油导入超越离合器164内。
在环状排出口179与输出部件171之间配置着驱动齿轮163,该驱动齿轮163固定在曲柄轴28上,与输出部件171成一体。在驱动齿轮163上也设有与输出部件171的导入孔183…分别对应的若干导入孔184…,这样,从环状排出口182排出的润滑油不受驱动齿轮163的阻碍,经过导入孔183…、184…导入超越离合器164内。
下面,说明该第1实施例的作用。在水平相向型的4冲程双气缸发动机E中,第1和第2凸轮轴401、402配置在第1和第2气缸膛291、292的轴线LC的上方,在与曲柄轴28的轴线直交并包含气缸膛291、292的轴线LC的平面投影图上,气缸膛291、292的轴线LC与吸气阀351、352的作动轴线LI的夹角αI大于气缸膛291、292的轴线LC与排气阀361、362的作动轴线LO的夹角αO。
这样,可将排气阀361、362的外端部尽量靠近气缸膛291、292的轴线配置。因此,可避免机动两轮车的气缸侧体角受排气阀351、352的外端部的限制。可在确保与接地路面的间隔的同时,极力降低发动机E的搭载位置,降低机动两轮车的重心,提高机动两轮车的操纵性。
在与曲柄轴28的轴线直交并包含气缸膛291、292的轴线LC的平面投影图上,吸气阀351、352和排气阀361、362的作动线LI、LO的交叉点PC1配置在气缸膛291、292的轴线LC的下方。这样,在比排气阀361、362直径大的吸气阀351、352侧可容易地确保燃烧室301、302挤气面积,可使吸气侧和排气侧的挤气面积约均等。
第1和第2气缸体251、252共同地结合在曲柄箱26上,第1气缸体251备有的第1气缸膛291轴线比第2气缸体252所备有的第2气膛292的轴线沿曲柄轴28的轴线方向偏向一方,在沿曲柄轴28的轴线的一方侧,在曲柄箱26、各气缸体251、252和各气缸盖271、272上设有凸轮链室52。这样,在第2气缸膛292与凸轮链室52间产生比较大的空间,通过有效利用该空间,将通气室65设在曲柄箱26、第2气缸体252和第2气缸盖272上。因此,可避免发动机大型化地形成比较大容量的通气室65,可提高通气性能。
通气室65由第1室65a、第2室65b、第3室65c和第4室65d构成。第1室65a与曲柄箱26内相通。第2室65b与第1室65a相通。第3室65c与第2室65b相通。第4室65d与第3室65c相通,并且与第1室65a阻断。由于与第4室65d相通的通气气体出口77设在第2气缸体252上,所以,通气室65形成为迷宫构造,在通气室65有效地分离通气气体中的油烟雾,更提高通气性能。
与第1和第2气缸盖271、272的吸气口331、332相通的吸气管811、822具有第1直管部83…、第2直管部84…和弯曲管部85…。第1直管部83…沿着直线状的第1中心线CL1延伸。第2直管部84…沿着与第1中心线CL1交叉的直线状第2中心线CL2延伸。弯曲管部85…连结第1直管部83…的上流端与第2直管部84…的下流端间,并形成为圆弧状。在这些吸气管811、812与连接在各吸气管811、812上的安装部件871、872之间挟持着向各吸气口331、332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861、862。支承燃料喷射阀861、862的支承座90…,在比直线91…(该直线91…连结第1和第2中心线CL1、CL2的交点PC2与弯曲管部85…的弯曲中心CC)靠近吸气口331、332的部分,设在吸气管811、812上。因此,燃料喷射阀861、862的外端从气缸盖271、272突出的量可以比较小,可实现包含燃料喷射装置在内的发动机整体的小型化。
连接安装部件871、872的连接座94、95在与上述支承座90…之间挟着上述直线91…的位置设在吸气管811、812上。因此,通过将燃料喷射阀861、862的外端配置在比较离开第1中心线CL1的位置,安装部件871、872的连接座94、95设在第2直管部84…侧,可确保比较大的配置安装部件871、872的空间。
由于支承座90和连接座94、95相互平行,所以,把燃料喷射阀861、862往吸气管811、812上安装的安装作业容易,同时,可提高其安装可靠性。
由于在安装部件871、872上形成燃料通路981、982,该燃料通路981、982沿与第2中心线CL1成锐角的方向延伸,并与燃料喷射阀861、862相连,所以,可将与燃料通路981、982连接的燃料导管99沿吸气管811、812的第2直管部84进行配置,可容易地确保配置燃料导管99的空间,并且,容易保护燃料导管99,可防止因燃料导管99的振动产生蒸汽气体。
在第1和第2气缸盖271、272上设有二次空气供给路110…,该二次空气供给路110…用于向流过排气口341、342的排气气体供给二次空气。该二次空气供给路110…由第1通路部111…和第2通路部112…构成。第1通路部111…朝着排气气体的流通方向下流侧,一端在排气口341、342的内面上开口、并呈直线状延伸。第2通路部112…具有从第1通路部111…的轴线向气缸体251、252侧弯曲的直线状轴线,并与第1通路部111…相连。
根据该二次空气供给路110…的形状,借助在排气口341、342内的排气气体的流通,二次空气被从二次空气供给路110…朝着排气口341、342吸出,可极力防止排气气体侵入二次空气供给路110…内。由于第2通路部112在弯曲的方向与第1通路部111连通,所以,即使排气气体侵入二次空气供给路110…的第1通路部111…,也可极力防止该侵入的排气气体再侵入第2通路部112…侧,可将空气供给路110…的长度设定得短。
由于在两气缸体251、252的外面安装着与二次空气供给路110…连接着的针簧片阀1151、1152,所以,该针簧片阀1151、1152这样的配置,可避免整个发动机的大型化。
在第1气缸体251和第1气缸盖271上设有第1冷却水套1181。在第2气缸体252和第2气缸盖272上设有第2冷却水套1182。这些冷却水套1181、1182由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和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1202构成。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围住气缸膛291、292地设在气缸体251、252上。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1202与各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连通并设在气缸盖271、272上。在气缸体251、252上设有与气缸膛291、292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分隔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的分隔壁121…,同时,在这些分隔壁121…的一侧设有与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相通的水入口1221、1222。在气缸盖271、272上,在分隔壁121…的另一侧设有使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与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1202连通的连络通路123、124。
因此,在分隔壁121…的一侧,从水入口1221、1222供给到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的冷却水,基本上绕气缸膛291、292一周地经过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流到分隔壁121…的另一侧,再经过连络通路123、124导入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1202。
在气缸盖271、272上,挟着燃烧室301、302地在连络通路123、124的相反侧设有与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1202相通的水出口125…,所以,导入到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1202的冷却水,经过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1202流到相对于燃烧室301、302在连络通路123、124大致相反侧的水出口125。
即,从水入口1221、1222到水出口125…,冷却水不停滞地顺畅流过气缸侧冷却水通路1191、1192、连络通路123…、124…和气缸盖侧冷却水通路1201、1202,可有效地冷却气缸体251、252和气缸盖271、272。
前端部伸入燃烧室301、302的点火火花塞1081、1082安装在气缸盖271、272上,越到其外端侧越向气缸体251、252倾斜,连络通路123、124中的一方124配置在与点火火花塞1081、1082约对应的位置,这样,气缸盖冷却水通路1201、1202的与上述连络通路124对应部分的流通面积就不得不减小,提高冷却水的流通速度,可提高在点火火花塞1081、1082附近的气缸盖271、272的冷却性能。
在第1和第2冷却水套1181、1182的最下部的下方,在两冷却水套1181、1182之间配置着两冷却水套1181、1182共用的单一水泵128。该水泵128备有的第1和第2排出口139、140与两冷却水套1181、1182的水入口1221、1222连接。
在水泵128的泵壳129内形成圆形泵室134、上部排出路135和下部排出路136。泵室134收容可旋转的叶轮133。上部排出路135与泵室134的上端部相连,并朝斜上方延伸。下部排出路136与泵室134的下端部相连,并朝斜下方延伸。以外端开口部作为第1和第2排出口139、140、在上部和下部排出路135、136的延长线上分别呈直线状延伸的第1和第2连接管137、138,它们的内端与上部和下部排出路135、136连通,并连设在泵壳129上。
因此,从泵室134的上端经过上部排出路135到第1连接管137外端的第1排出口139的路径斜向地延伸,使第1排出口139成为最高位置。从泵室134的下端经过下部排出路136到第2连接管138外端的第2排出口140的路径斜向地延伸,使泵室134的下端成为最高位置。即,从第2排出口140经过下部排出路136、泵室134和上部排出路135到第1排出口139之间没有空气滞留的部分,不需要排气螺栓等抽气专用构造,可容易地从水泵128中抽出空气。
在第1排出口139与第1冷却水套1181之间,以及在第2排出口140与第2冷却水套1182之间,分别连结着第1和第2导管141、142,第1导管141的长度设定得比第2导管142短,从而使与第1和第2排出口139、140间的扬程差对应的流通阻力在第2导管142侧产生。结果,水泵128的第1和第2排出口139、140间的扬程差、与在第1和第2导管141、142产生的流通阻力平衡,从共用的水泵向第1和第2冷却水套1181、1182可均等地供给冷却水。
在变速箱15内,在曲柄轴28上安装着超越离合器164。该超越离合器164备有输入部件172和输出部件171。输入部件172从起动马达166输入动力,输出部件171结合在曲柄轴28上。曲柄箱26的后部半箱体26b上设有供曲柄轴28贯通的轴承孔161,在该轴承孔161的内面与曲柄轴28的外面间设有轴承162。
超越离合器164安装在曲柄轴28上,其输出部件171配置在轴承162侧。在曲柄箱的后部半箱体26b上一体地设有伸出部181,该伸出部181从轴承孔161的变速箱15侧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内方伸出。在该伸出部181与曲柄轴28的外面之间形成环状排出口182。在曲柄箱26的后部半箱体26b上设有向轴承162供给润滑油的供油路178。因此,供给轴承162的润滑油从环状排出口182向超越离合器164的输出部件171侧排出。
在输出部件171上设有导入孔183…,该导入孔183…把从环状排出口182排出的润滑油导入超越离合器164内。
因此,供给到轴承162的润滑油从环状排出口182朝超越离合器164的输出部件171侧排出,与此相应地,润滑油从与曲柄轴28一起旋转的输出部件171的导入孔183…导入超越离合器164内。结果,不必在曲柄轴28上实施用于向超越离合器164供给润滑油的穿孔加工,可减少加工工作量,降低成本。而且,由于来自轴承162的润滑油被超越离合器164利用,所以,向超越离合器164供油不影响油泵146的排出量,可使油泵146小型化。
上面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过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作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是对适用于水平相向型发动机E的情形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对装在车辆上的发动机、无论其何种形式均能适用。不仅适用于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也适用于乘用车辆的发动机。
根据第1项发明,可将燃料喷射阀外端的从气缸盖突出的量抑制得比较小,使包含喷射装置在内的发动机整体小型化。而且,可确保比较大的配置安装部件的空间,燃料喷射阀的往吸气管上安装的安装作业容易,同时提高其可靠性。
根据第2项发明,可将与燃料通路连接着的燃料导管沿吸气管的第2直管部配置,可容易地确保配置燃料导管的空间,容易保护燃料导管,防止燃料导管的振动产生蒸汽气体。
权利要求
1.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其吸气管(811、812)具有沿直线状第1中心线(CL1)延伸的第1直管部(83)、沿与第1中心线(CL1)交叉的直线状第2中心线(CL2)延伸的第2直管部(84)和连接第1直管部(83)上流端与第2直管部(84)下流端的圆弧状弯管部(85),该吸气管(811、812)与气缸盖(271、272)连接,其第1直管部(83)的下流端与设在气缸盖(271、272)上的吸气口(31、332)连通,向吸气口(331、332)侧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861、862)挟在与吸气管(811、812)连接着的安装部件(871、872)与吸气管(811、8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承接燃料喷射阀(861、862)的承接座(90)在比连接第1和第2中心线(CL1、CL2)的交点(PC2)与弯曲管部(85)的弯曲中心(CC)的直线(91)更靠近吸气口(331、332)的部分设在吸气管(811、812)上,连接安装部件(871、872)的连接座(94、95)在与支承座(90)之间挟着直线(91)的位置设在吸气管(811、812)上,支承座(90)与连接座(94、95)相互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部件(871、872)上形成燃料通路(981、982),该燃料通路(981、982)在与第2中心线(CL2)成锐角的方向延伸,并与燃料喷射阀(861、862)相连。
全文摘要
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它将燃料喷射阀的从发动机突出的量抑制为较小,提高了燃料喷射阀的安装可靠性。其特征在于,支承燃料喷射阀8文档编号F02M69/00GK1254796SQ9912449
公开日2000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25日
发明者堀良昭, 洼田俊行, 西亨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