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以及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29584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6是表示代替设置图2所示的内圈隔离件而在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的内圈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的内圈一体地形成内圈延长部并使该内圈延长部的端面彼此接触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0042]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0043]图8是对图7的匹配工序中组合外圈与筒体时的外圈组与筒体组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图1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I的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具有配置于内燃机的排气路的涡轮叶轮2、配置于内燃机的吸气路的压气机叶轮3、以及连结涡轮叶轮2与压气机叶轮3之间的涡轮轴4。于是,借助通过内燃机的排气路的排出气体的力而使涡轮叶轮2旋转,该旋转经由涡轮轴4传递至压气机叶轮3,从而对内燃机的吸气路内的空气进行压缩。此时,涡轮轴4以每分钟10万转?每分钟20万转左右的极其高的速度旋转。
[0045]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I具有供涡轮轴4贯通的筒体5、收纳筒体5的轴承外壳6、安装于筒体5的一方的轴向端部的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以及安装于筒体5的另一方的轴向端部的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将涡轮轴4支承为能够旋转。
[0046]如图2所示,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具有嵌入筒体5的一方的轴向端部的外圈10、配置于外圈10的内侧并与涡轮轴4的外周嵌合的内圈11、安装于外圈10与内圈11之间的多个滚珠12、以及保持上述滚珠12的环状的保持器13。
[0047]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也具有嵌入筒体5的另一方的轴向端部的外圈10、配置于外圈10的内侧并与涡轮轴4的外周嵌合的内圈11、安装于外圈10与内圈11之间的多个滚珠
12、以及保持上述滚珠12的环状的保持器13。
[0048]在该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I中,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以及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是将内圈11与滚珠12的接触点和外圈10与滚珠12的接触点连成的直线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轴向内侧倾斜的向心推力滚珠轴承。由此,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以及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能够对作用于涡轮轴4的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这两方进行支承。
[0049]此外,根据作用于涡轮轴4的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的程度、能够配置轴承的空间,并不一定限定于向心推力滚珠轴承,也可以是连结内圈11与滚珠12的接触点和外圈10与滚珠12的接触点的直线为轴承的径向的径向滚珠轴承。
[0050]如图3所示,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0为,供滚珠12滚动的轨道槽14的轴向外侧的槽肩15形成为比轴向内侧的槽肩16低的沉孔外圈。另外,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内圈11为,供滚珠12滚动的轨道槽17的轴向内侧的槽肩18形成为比轴向外侧的槽肩19低的沉孔内圈。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以及内圈11也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0以及内圈11相同地形成。即,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为相同形状,是以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对称的方式安装的轴承。
[0051 ]如图2所示,在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0之间设置有外圈隔离件20,该外圈隔离件20保持外圈10彼此的轴向间隔。可以将与筒体5另行形成的外圈隔离件20组装于筒体5,但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以无接缝的方式与筒体5形成为一体的外圈隔离件20。即,外圈隔离件20是形成于筒体5的内周的朝向径向内侧的环状的突起。如图3所示,外圈隔离件20的轴向外侧的端面20a与外圈1的轴向内侧的端面I Ob抵接。
[0052]如图2所示,外圈隔离件20(即夹在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之间的筒体5的内周部)可以以筒体5的径向的厚度沿着轴向一定的方式形成,但在图中,为了实现轻型化,以筒体5的径向的厚度在筒体5的轴向中央变薄的方式形成外圈隔离件20。
[0053]如图1所示,涡轮轴4与涡轮叶轮2形成为一体。在涡轮轴4的外周,从涡轮叶轮2侧朝向压气机叶轮3侧依次嵌合着抛油环21、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内圈11、内圈隔离件22、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内圈11以及抛油环23。并且,在涡轮轴4的压气机叶轮3侧的轴端安装有螺母24,通过该螺母24的紧固,抛油环21、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内圈11、内圈隔离件22、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内圈11以及抛油环23分别固定于涡轮轴4。
[0054]内圈隔离件22是保持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内圈11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内圈11的轴向间隔的部件。抛油环21、23是与涡轮轴4 一体旋转的环状体,利用伴随着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来防止润滑油向外部泄漏。在轴承外壳6形成有供油通路25,该供油通路25从未图示的油栗向轴承外壳6的内周与筒体5的外周之间导入润滑油。如图2所示,供油通路25在轴承外壳6的内周,在轴向上分离的两个位置具有出口 26。
[0055]如图3所示,在筒体5的外周形成有油槽27,该油槽27在与供油通路25的各出口26对置的位置沿周向延伸。在筒体5的外周的油槽27的轴向两侧形成有圆筒面29,该圆筒面29与轴承外壳6的内周的圆筒面28具有微小间隙地对置。这里,外壳的内周的圆筒面28与筒体5的外周的圆筒面29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设定在I Ομπι?60μηι的范围内。
[0056]于是,在从轴承外壳6的供油通路25向轴承外壳6的内周与筒体5的外周之间供给润滑油时,在外壳的内周的圆筒面28与筒体5的外周的圆筒面29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在径向上支承筒体5的油膜。该油膜作为利用润滑油的粘弹性来吸收涡轮轴4的径向振动的阻尼器而发挥功能。
[0057]另外,在筒体5形成有从筒体5的外周的油槽27至筒体5的内周的油孔30。该油孔30的筒体5的内周侧的端部在外圈隔离件20的轴向外侧的端面20a开口,通过从该油孔30喷出的润滑油对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以及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进行润滑。外圈隔离件20的内径比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以及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保持器13的内径小,油孔30在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以及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保持器13的内径相同的径向位置或比之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开口。由此,能够对滚珠12与内圈11的接触点有效地进行润滑。
[0058]如图2所示,轴承外壳6具有与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的轴向外侧对置的涡轮叶轮侧的对置壁31、以及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0的轴向外侧对置的压气机叶轮侧的对置壁32。涡轮叶轮侧的对置壁31与轴承外壳6形成为一体。压气机叶轮侧的对置壁32设置为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将与轴承外壳6另行形成的结构固定。
[0059]如图3所示,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0在比筒体5的轴向端面5a更向轴向外侧偏移的位置具有轴向端面10a,该轴向端面1a与压气机叶轮侧的对置壁32具有微小间隙地在轴向上对置。同样,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也在比筒体5的轴向端面5a更向轴向外侧偏移的位置具有轴向端面10a,该轴向端面1a与涡轮叶轮侧的对置壁31具有微小间隙地在轴向上对置。这里,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以及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的轴向端面I Oa与对置壁31、32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分别设定在I Oym?60μπι的范围内。
[0060]而且,在从轴承外壳6的供油通路25向轴承外壳6的内周与筒体5的外周之间供给润滑油时,该润滑油通过筒体5的轴向端面5a与对置壁31、32之间的间隙,还向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以及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的轴向端面1a与对置壁31、32之间的间隙供给,在外圈10的轴向端面1a与对置壁31、32之间形成有在轴向上支承外圈10的油膜f2。该油膜f2作为利用润滑油的粘弹性来吸收涡轮轴4的轴向振动的阻尼器而发挥功能。
[0061]该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I利用沿着外圈10的轴向外侧的端面1a形成的油膜f2在轴向上对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以及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0进行支承,因此涡轮轴4振动时也难以在外圈10与滚珠12之间产生滑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以及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发热、异常磨损。
[0062]另外,该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I构成为利用配置于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与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0之间的外圈隔离件20来保持外圈10彼此的轴向间隔,因此与在两外圈10之间设置预压用的弹簧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滚珠轴承7、8的摩擦损耗抑制得小。
[0063]另外,该涡轮增压器用轴承装置I将外圈隔离件20与筒体5形成为一体,因此筒体5与外圈隔离件20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能够以高精度管理外圈10的轴向端面1a与筒体5的轴向端面5a的相对位置。
[006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涡轮叶轮侧滚珠轴承7的外圈10以及压气机叶轮侧滚珠轴承8的外圈10在比筒体5的轴向端面5a更向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