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824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的增大而不会导致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的降低的带有二级增压器的发动机。本发明的发动机(1)在构成吸气路径的吸气装置(2)中设有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其中,构成为:将由第一压缩机部(8)加压后的吸气通过中间冷却器(14)进行冷却并供给至第二压缩机部(12),并且将由第二压缩机部(12)加压后的吸气通过中间冷却器(14)进行冷却。
【专利说明】
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带有二级增压器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在带有二级增压器的发动机中,在第一增压器和第二增压器的下游侧分别设置了冷却装置。将由第一增压器加压后的空气通过作为冷却装置的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并供给至第二增压器,将由第二增压器进一步加压后的空气通过作为冷却装置的后冷却器进行冷却并供给至发动机。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
[0003]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带有二级增压器的发动机分别按每个增压器设有专用的中间冷却器和按每个中间冷却器设有用于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管。因此,存在以下不利因素:随着增压器的増加,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増大。另一方面,存在以下不利因素:当减小中间冷却器的容量以缩小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时,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降低。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6-66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二级增压器的发动机,其不会导致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的降低而能抑制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的増大。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发明所要解決的问题如上所述,接着对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进行说明。
[0011]在本发明中,发动机在吸气路径设有第一压缩机部和第二压缩机部,其中,所述发动机构成为:将由第一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通过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并供给至第二压缩机部,并且将由第二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通过所述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
[0012]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却器箱的内部以与被供给冷却水的冷却芯交叉的方式构成有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所述第一压缩机部连接于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二压缩机部连接于第二空气通道。
[0013]在本发明中,所述发动机配置为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介由构成为中空的间隔构件而邻接。
[0014]在本发明中,冷却水被供给至所述间隔构件的内部。
[0015]在本发明中,所述发动机构成为供给至所述冷却芯的冷却水经由所述间隔构件的内部排出。
[0016]在本发明中,所述冷却芯由第一冷却芯和第二冷却芯构成,所述间隔构件配置于第一冷却芯和第二冷却芯之间,在所述冷却器箱的一侧面设有冷却水供给口和冷却水排出口,在另一侧面构成有冷却水通道,在间隔构件的内部构成有供给侧储存室和排出侧储存室,第一冷却芯和第二冷却芯所具有的多个冷却管连接于供给侧储存室和排出侧储存室并构成为能储存冷却水,从冷却水供给口供给至第一冷却芯的冷却水介由供给侧储存室供给至第二冷却芯,供给至第二冷却芯的冷却水介由排出侧储存室供给至第一冷却芯,从冷却水排出口排出。
[0017]在本发明中,所述发动机构成为: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却器箱的内部配置有被供给冷却水的冷却芯,以与冷却芯交叉的方式构成有多个空气通道,由所述第一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被供给至多个空气通道中的一个以上的空气通道,由所述第二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被供给至多个空气通道中未供给有由第一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的空气通道。
[0018]发明效果
[0019]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实现了如下所示的效果。
[0020]根据本发明,无需在每个压缩机设置中间冷却器以及冷却水管。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由减小中间冷却器的容量引起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0021]根据本发明,从多个压缩机供给的吸气通过一个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使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降低。
[0022]根据本发明,一个中间冷却器内的空气通道间的隔热性提高,在各空气通道内从不同的压缩机供给的吸气的冷却能稳定地进行。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使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降低。
[0023]根据本发明,一个中间冷却器内的空气通道间的隔热性进一步提高,在各空气通道内从不同压缩机供给的吸气的冷却能更加稳定地进行。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使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降低。
[0024]根据本发明,通过间隔构件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从而一个中间冷却器内的空气通道间的隔热性进一步提高,在各空气通道内从不同的压缩机供给的吸气的冷却能更加稳定地进行。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使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降低。
[0025]根据本发明,能不将温度不同的吸气进行混合而同时供给至单个中间冷却器。此夕卜,多个空气通道的隔热性提高,能抑制从多个空气通道通过的吸气之间的热交换。由此,能同时对来自不同路径的空气进行冷却,而不会使冷却性能降低。
[0026]根据本发明,根据中间冷却器的形状,从多个压缩机供给的吸气通过一个中间冷却器多次进行冷却。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使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和该发动机所具备的中间冷却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0028]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的主视图。
[0029]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的俯视图。
[0030]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的右视图。
[0031]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的后视图。
[0032]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的左视图。
[0033]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的仰视图。
[0034]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的中间冷却器的立体图。
[0035]图9是图8中的A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0036]图10是图9中的B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0037]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所具备的中间冷却器的图9中的工作状态的概略图。
[0038]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和该发动机所具备的中间冷却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使用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第一增压器6以及第二增压器10的发动机I进行说明。
[0040]发动机I通过使介由吸气装置2供给的空气和从六个燃料喷射阀4供给的燃料在各气缸3的内部混合并燃烧,从而使输出轴旋转驱动。发动机I介由排气装置5将由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排气向外部排出。在发动机I上连接有第一增压器6、第二增压器10、中间冷却器14。具体地,发动机I介由排气管5a连接于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涡轮部11。此外,发动机I介由吸气装置2的吸气管2d连接于中间冷却器14。
[0041]作为低压级增压器(第一增压器)的第一增压器6,以排气的排气压为驱动源对吸气进行加压压缩。第一增压器6配置于发动机I的输出轴方向的一侧端部。第一增压器6具备第一涡轮部7和第一压缩机部8。第一涡轮部7构成为能通过介由排气管5b从后述的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涡轮部11供给的排气的排气压进行旋转。此外,第一涡轮部7构成为能将排气排出至外部。
[0042]第一压缩机部8构成为能通过连结轴9与第一涡轮部7连结并进行旋转。第一压缩机部8构成为能通过旋转对吸气进行加压压缩。第一压缩机部8构成为能吸入外部的空气。第一压缩机部8介由吸气管2a连接于中间冷却器14的第一空气通道19。
[0043]作为高压级增压器(第二增压器)的第二增压器10,以排气的排气压为驱动源对由作为低压级增压器的第一增压器6加压压缩后的吸气再次进行加压压缩。第二增压器10具备第二涡轮部11和第二压缩机部12。第二增压器10配置为邻接于发动机I的输出轴方向的一侧端部即邻接于第一增压器6。第二涡轮部11构成为能通过介由排气管5a从发动机I供给的排气的排气压进行旋转。此外,第二涡轮部11介由排气管5b连接于第一增压器6的第一涡轮部7。第一涡轮部7介由排气管5c与外部连通。就是说,排气装置5构成为从上游侧依次连接有排气管5a、第二涡轮部11、排气管5b、以及第一涡轮部7、排气管5c。
[0044]第二压缩机部12构成为能通过连结轴13与第二涡轮部11连结并进行旋转。第二压缩机部12构成为能通过旋转对吸气进行加压压缩。第二压缩机部12介由吸气管2c连接于后述的中间冷却器14的第二空气通道20。
[0045]中间冷却器14对吸气进行冷却。中间冷却器14通过在由冷却水栗23供给的冷却水和吸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吸气进行冷却。中间冷却器14配置于发动机I的输出轴方向的一侧端部即第二增压器10的下方。中间冷却器14在内部独立地构成有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第一空气通道19介由吸气管2b连接于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压缩机部12。第二空气通道20介由吸气管2d连接于发动机I。就是说,吸气装置2从上游侧依次连接有第一压缩机部8、吸气管2a、中间冷却器14的第一空气通道19、吸气管2b、第二压缩机部12、吸气管2c、以及中间冷却器14的第二空气通道20。
[0046]接着,使用图1对吸气和排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0047]如图1所示,来自发动机I的排气介由排气管5a供给至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涡轮部U。第二涡轮部11通过排气的排气压进行旋转。第二涡轮部11的旋转动力介由连结轴13传递至第二压缩机部12。第二压缩机部12通过从第二涡轮部11传递的旋转动力进行旋转。供给至第二涡轮部11的排气介由排气管5b从第二增压器10排出。
[0048]从第二增压器10排出的排气介由排气管5b供给至第一增压器6的第一涡轮部7。第一涡轮部7通过排气的排气压进行旋转。第一涡轮部7的旋转动力介由连结轴9传递至第一压缩机部8。第一压缩机部8通过从第一涡轮部7传递的旋转动力进行旋转。供给至第一涡轮部7的排气介由排气管5c、未图示的浄化装置等排出至外部。
[0049]外部的空气由通过来自第一增压器6的第一涡轮部7的旋转动力进行旋转的第一压缩机部8吸入,并且被加压压缩。此时,吸气因被加压压缩而产生压缩热,温度上升。由第一压缩机部8加压压缩后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a从第一增压器6排出。
[0050]从第一增压器6排出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a供给至中间冷却器14的第一空气通道19。吸气在第一空气通道19内被冷却。供给至第一空气通道19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b从中间冷却器14排出。
[0051]从中间冷却器14排出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b供给至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压缩机部12。吸气由通过来自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涡轮部11的旋转动力进行旋转的第二压缩机部12吸入,并且被加压压缩。此时,吸气因被加压压缩而产生压缩热,温度上升。由第二压缩机部12加压压缩后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c从第二增压器10排出。
[0052]从第二增压器10排出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c供给至中间冷却器14的第二空气通道20 ο吸气在第二空气通道20内被冷却。供给至第二空气通道20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d从中间冷却器14排出。从中间冷却器14排出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d供给至发动机I。
[0053]以下,使用图8至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冷却器14具体地进行说明。
[0054]中间冷却器14通过冷却水对从第一增压器6和第二增压器10排出的吸气进行冷却。中间冷却器14主要具备冷却器箱15、第一冷却芯21、以及第二冷却芯22。
[0055]如图8所示,冷却器箱15是构成中间冷却器14的主要构成构件。冷却器箱15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冷却器箱15的第一侧面,以覆盖整个第一侧面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壁面15a。在冷却器箱15的与第一侧面对置的第二侧面,以覆盖整个第二侧面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壁面15b。
[0056]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一壁面15a,以覆盖整个第一壁面15a的方式设有冷却水管连接罩16。冷却水管连接罩16形成为在与第一壁面15a之间构成有空间。由冷却水管连接罩16和第一壁面15a构成的空间被以抵接于第一壁面15a的方式从冷却水管连接罩16延伸出的罩分割板16a分割。
[0057]在冷却水管连接罩16,以连通于被罩分割板16a分割出的空间中的一方的空间的方式形成有冷却水供给口 16b。由此,在冷却器箱15的第一侧面,由第一壁面15a、形成有冷却水供给口 16b的冷却水管连接罩16部分、以及罩分割板16a构成冷却水供给室16d。此外,在冷却水管连接罩16,以连通于所分割出的空间中的另一方的空间的方式形成有冷却水排出口 16c。由此,在冷却器箱15的第一侧面,由第一壁面15a、形成有冷却水排出口 16c的冷却水管连接罩16部分、以及罩分割板16a构成冷却水排出室16e。在冷却水供给口 16b连接有冷却水管24a。在冷却水排出口 16c连接有冷却水管24b。
[0058]如图9所示,在第二壁面15b,以覆盖整个第二壁面15b的方式安装有冷却水路罩17。冷却水路罩17形成为在与第二壁面15b之间构成有空间。由此,在冷却器箱15的第二侧面,由第二壁面15b以及冷却水路罩17构成冷却水通道17a。
[0059]如图8以及图10所示,在冷却器箱15的第三侧面,以覆盖整个第三侧面的方式形成有第三壁面15c。在冷却器箱15的与第三侧面对置的第四侧面,以覆盖整个第四侧面的方式形成有第四壁面15d。并且,在冷却器箱15的内部,以将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三壁面15c和第四壁面15d的方式设有作为间隔构件的间隔壁面18。就是说,间隔壁面18将冷却器箱15的内部一分为二。
[0060]如图9所示,间隔壁面18以板面与第一壁面15a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如图8所示,在冷却器箱15的内部,由第一壁面15a、第三壁面15c、第四壁面15d、以及间隔壁面18构成第一空气通道19。此外,在冷却器箱15的内部,由第二壁面15b、第三壁面15c、第四壁面15d、以及间隔壁面18构成第二空气通道20。就是说,在冷却器箱15,构成为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介由间隔壁面18而邻接。
[0061]在冷却器箱15的第五侧面,构成有第一空气通道19的第一空气供给口19a和第二空气通道20的第二空气排出口 20b。在冷却器箱15的与第五侧面对置的第六侧面,构成有第一空气通道19的第一空气排出口 19b和第二空气通道20的第二空气供给口 20a。在第一空气供给口 19a,介由吸气管2a连接有第一增压器6的第一压缩机部8(参照图1、图8)。在第二空气供给口 20a,介由吸气管2c连接有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压缩机部12(参照图1、图8)。
[0062]间隔壁面18构成为其内部呈中空。此外,间隔壁面18的内部空间在与冷却水管连接罩16的罩分割板16a重复的位置配置有间隔分割板18a。即,间隔壁面18的内部空间构成有与构成于冷却器箱15的第一侧面的冷却水供给室16d对置的供给侧储存室18b、与构成于第一侧面的冷却水排出室16e对置的排出侧储存室18c。
[0063]第一冷却芯21以及第二冷却芯22在冷却水和吸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一冷却芯21由多个冷却水细管21a、21a...(以下,简称为“多个冷却水细管21a”)、以及多个板状散热片(fin)21b、21b...(以下,简称为“多个板状散热片21b”)构成。同样地,第二冷却芯22由多个冷却水细管22a、22a...(以下,简称为“多个冷却水细管22a”)、以及多个板状散热片22b、22b...(以下,简称为“多个板状散热片22b”)构成。
[0064]第一冷却芯21以及第二冷却芯22构成为:在以开口部成为同一平面上的方式以规定的间隔并排设置的冷却水细管21a、22a上,将多个板状散热片21b、22b分别以规定的间隔重叠为层状地安装。就是说,第一冷却芯21以及第二冷却芯22构成为:多个冷却水细管21a、2 2a分别贯通隔开规定的间隙地重叠的多个板状散热片21b、22b。由此,第一冷却芯21以及第二冷却芯22构成为:能介由多个冷却水细管21a、22a以及多个板状散热片21b、22b在从多个板状散热片21b、22b的间隙通过的吸气和从多个冷却水细管21a、22a的内部通过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
[0065]第一冷却芯21设于第一空气通道19。第一冷却芯21构成为多个冷却水细管21a的一方的端部连通至构成于冷却器箱15的第一侧面的冷却水供给室16d以及冷却水排出室16e。此外,第一冷却芯21构成为:多个冷却水细管21a的另一方的端部连通至构成于间隔壁面18的供给侧储存室18b以及排出侧储存室18c。因此,第一冷却芯21配置为:多个板状散热片21b的间隙从构成于冷却器箱15的第五侧面的第一空气供给口 19a朝向构成于冷却器箱15的第六侧面的第一空气排出口 1%。就是说,第一冷却芯21构成为吸气能从第一空气供给口 19a朝向第一空气排出口 19b通过。
[0066]第二冷却芯22设于第二空气通道20。第二冷却芯22构成为多个冷却水细管22a的一方的端部连通至构成于冷却器箱15的第二侧面的冷却水通道17a。此外,第二冷却芯22构成为多个冷却水细管22a的另一方的端部连通至构成于间隔壁面18的供给侧储存室18b以及排出侧储存室18c。因此,第二冷却芯22配置为:多个板状散热片22b的间隙从构成于冷却器箱15的第五侧面的第二空气供给口 20a朝向构成于冷却器箱15的第六侧面的第二空气排出口 20b。就是说,第二冷却芯22构成为吸气能从第二空气供给口 20a朝向第二空气排出口20b通过。
[0067]第一侧面的冷却水供给室16d和间隔壁面18的供给侧储存室18b介由第一冷却芯21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1a中的一部分的冷却水细管21a连通。供给侧储存室18b和第二侧面的冷却水通道17a介由第二冷却芯22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2a中的一部分的冷却水细管22a连通。冷却水通道17a和间隔壁面18的排出侧储存室18c介由第二冷却芯22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2a中的剩余的冷却水细管22a连通。排出侧储存室18c和第一侧面的冷却水排出室16e介由第一冷却芯21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1a中的剩余的冷却水细管21a连通。就是说,冷却水供给室16d以第一冷却芯21、供给侧储存室18b、第二冷却芯22、冷却水通道17a、第二冷却芯22、排出侧储存室18c、第一冷却芯21的顺序连通至冷却水排出室16e。
[0068]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I所具备的中间冷却器14,也可以将冷却水细管形成为大致U字形,使第一冷却芯21的冷却水细管21a和第二冷却芯22的冷却水细管22a—体地构成。通过这样的构成,能使冷却水循环而不必在中间冷却器14的第二侧面构成冷却水通道17a。
[0069]以下,使用图1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I所具备的中间冷却器14的工作状态具体地进行说明。
[0070]如图11所示,冷却水由冷却水栗23介由冷却水管24a从冷却水供给口 16b供给至第一侧面的冷却水供给室16d。所供给的冷却水从第一冷却芯21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1a中的连通于冷却水供给室16d的冷却水细管21a通过并流入间隔壁面18的供给侧储存室18b。流入供给侧储存室18b的冷却水一边将供给侧储存室18b的内部充满,一边从第二冷却芯22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2a中的连通于供给侧储存室18b的冷却水细管22a通过并流入第二侧面的冷却水通道17a。
[0071]流入冷却水通道17a的冷却水一边将冷却水通道17a的内部充满,一边从第二冷却芯22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2a中的连通于排出侧储存室18c的冷却水细管22a通过并流入间隔壁面18的排出侧储存室18c。流入排出侧储存室18c的冷却水一边将排出侧储存室18c的内部充满,一边从第一冷却芯21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1a中的连通于排出侧储存室18c的冷却水细管21 a通过并流入第一侧面的冷却水排出室16 e。流入冷却水排出室16e的冷却水介由冷却水管24b从冷却水排出口 16c排出。
[0072]通过第一增压器6的第一压缩机部8从第一空气供给口 19a供给至第一空气通道19的吸气从第一冷却芯21的多个板状散热片21b的间隙通过并从第一空气排出口 19b排出(参照箭头X)。此时,吸气通过与多个冷却水细管21a以及多个板状散热片21b接触,从而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并被冷却。从第一空气排出口 19b排出的吸气被供给至第二增压器10。
[0073]通过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压缩机部12从第二空气供给口20a供给至第二空气通道20的吸气从第二冷却芯22的多个板状散热片22b的间隙通过并从第二空气排出口 20b排出(参照箭头Y)。此时,吸气通过与多个冷却水细管22a以及多个板状散热片22b接触,从而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并被冷却。从第二空气排出口 20b排出的吸气被供给至发动机I。
[0074]如上所述,中间冷却器14能通过作为单个冷却水路径的冷却水管24a对第一冷却芯21和第二冷却芯22供给冷却水。因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I所需的空间的増大。此外,无需为了确保设置冷却水管所需的空间而减小中间冷却器14的容量。而且,中间冷却器14能通过在内部储存冷却水的间隔壁面18抑制在第一空气通道19内的吸气和第二空气通道20内的吸气之间产生的热交换。就是说,能抑制第一空气通道19内的吸气和第二空气通道20内的吸气彼此受到的影响。因此,从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供给的吸气的冷却能更加稳定地进行。
[0075]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I在构成吸气路径的吸气装置2中设有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在所述发动机I中,构成为:将由第一压缩机部8加压后的吸气通过中间冷却器14进行冷却并供给至第二压缩机部12,并且将由第二压缩机部12加压后的吸气通过中间冷却器14进行冷却。
[0076]通过这样的构成,无需在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分别设置中间冷却器以及冷却水管。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I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由减小容量引起的中间冷却器14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0077]此外,在中间冷却器14的冷却器箱15的内部以与作为被供给冷却水的冷却芯的第一冷却芯21以及第二冷却芯22交叉的方式构成有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第一压缩机部8连接于第一空气通道19,第二压缩机部12连接于第二空气通道20。
[0078]通过这样的构成,从作为多个压缩机的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供给的吸气通过一个中间冷却器14进行冷却。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I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由减小容量引起的中间冷却器14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0079]此外,配置为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介由构成为中空的作为间隔构件的间隔壁面18而邻接。
[0080]通过这样的构成,一个中间冷却器14内的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之间的隔热性提高,在第一空气通道19内和第二空气通道20内,从作为不同的压缩机的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供给的吸气的冷却能稳定地进行。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I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由减小容量引起的中间冷却器14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0081]此外,冷却水被供给至间隔壁面18的内部。
[0082]通过这样的构成,一个中间冷却器14内的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之间的隔热性进一步提高,在第一空气通道19内和第二空气通道20内,从作为不同的压缩机的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供给的吸气的冷却能稳定地进行。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I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由减小容量引起的中间冷却器14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0083]此外,构成为供给至第一冷却芯21以及第二冷却芯22的冷却水经由间隔壁面18的内部排出。
[0084]通过这样的构成,通过间隔壁面18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从而一个中间冷却器14内的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之间的隔热性进一步提高,在第一空气通道19内和第二空气通道20内,从作为不同的压缩机的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供给的吸气的冷却能更加稳定地进行。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I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由减小容量引起的中间冷却器14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0085]如此,中间冷却器14能通过作为单个冷却水路径的冷却水管24a对第一冷却芯21和第二冷却芯22供给冷却水。因此,在中间冷却器14的设置中,能抑制为了冷却水管24a的配管所需的空间。此外,中间冷却器14能通过在内部储存冷却水的间隔壁面18抑制在第一空气通道19内的吸气和第二空气通道20内的吸气之间的热交换。就是说,能抑制第一空气通道19内的吸气和第二空气通道20内的吸气彼此受到的影响。因此,即使温度不同的吸气同时供给至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也能忽略吸气间温度的影响。
[0086]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I所具备的中间冷却器14在冷却器箱15的内部配置有作为被供给冷却水的冷却芯的第一冷却芯21和第二冷却芯22,在所述中间冷却器14中,在冷却器箱15以与第一冷却芯21和第二冷却芯22交叉的方式构成有作为多个空气通道的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在第一冷却芯21和第二冷却芯22设有第一空气供给口 19a以及第二空气供给口 20a、第一空气排出口 19b以及第二空气排出口 20b。
[0087]通过这样的构成,能不将温度不同的吸气进行混合而同时供给至单个中间冷却器14。由此,能同时对来自不同路径的空气进行冷却,而不会使冷却性能降低。
[0088]此外,通过这样的构成,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的隔热性提高,能抑制从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通过的吸气之间的热交换。由此,能同时对来自不同路径的空气进行冷却,而不会使冷却性能降低。
[0089]此外,在冷却器箱15的内部配置有第一冷却芯21和第二冷却芯22的中间冷却器14中,在冷却器箱15的一侧面设有冷却水供给口 16b和冷却水排出口 16c,在另一侧面构成有冷却水通道17a,通过配置于第一冷却芯21和第二冷却芯22之间的作为间隔构件的间隔壁面18,构成有作为独立的空气通道的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在间隔壁面18的内部构成有供给侧储存室18b和排出侧储存室18c,第一冷却芯21和第二冷却芯22所具有的多个冷却水细管21a、22a连接于供给侧储存室18b和排出侧储存室18c并构成为能储存冷却水,从冷却水供给口 16b供给至第一冷却芯21的冷却水介由供给侧储存室18b供给至第二冷却芯22,供给至第二冷却芯22的冷却水介由排出侧储存室18c供给至第一冷却芯21,从冷却水排出口 16c排出。
[0090]通过这样的构成,能不将温度不同的吸气进行混合而同时供给至单个中间冷却器14。此外,作为空气通道的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的隔热性提高,能抑制从第一空气通道19和第二空气通道20通过的吸气之间的热交换。由此,能同时对来自不同路径的空气进行冷却,而不会使冷却性能降低。
[0091]接着,使用图12对作为本发明的发动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具备第一增压器6以及第二增压器10的发动机I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与已经说明过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方面,省略其具体的说明,围绕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092]在发动机I连接有第一增压器6、第二增压器10、中间冷却器25。具体地,发动机I介由吸气装置2的吸气管2d连接于中间冷却器25。
[0093]第一压缩机部8介由吸气管2a连接于中间冷却器25的第一空气通道26。
[0094]第二压缩机部12介由吸气管2c连接于后述的中间冷却器25的第二空气通道27a。
[0095]中间冷却器25在内部独立地构成有第一空气通道26、第二空气通道27a、第三空气通道27b、第四空气通道27c。第一冷却芯28设于第一空气通道26。第二冷却芯29a设于第二空气通道27a。第三冷却芯29b设于第三空气通道27b。第四冷却芯29c设于第四空气通道27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通道26、第二空气通道27a、第三空气通道27b、第四空气通道27c能根据中间冷却器25的形状进行配置,而无需在同一方向上并排邻接。就是说,能根据发动机的设置空间决定中间冷却器的形状。此外,空气通道的数量也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0096]就中间冷却器25的形状而言,第一空气通道26介由吸气管2b连接于第二增压器10的第二压缩机部12。第二空气通道27a介由吸气管2e连接于第三空气通道27b。第三空气通道27b介由吸气管2f连接于第四空气通道27c。第四空气通道27c介由吸气管2d连接于发动机I。
[0097]接着,使用图12对吸气和排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0098]从第一增压器6排出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a供给至中间冷却器25的第一空气通道26 ο吸气在第一空气通道26内被冷却。供给至第一空气通道26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b从中间冷却器25排出。
[0099]从第二增压器10排出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c供给至中间冷却器25的第二空气通道27a。吸气在第二空气通道27a内被冷却。供给至第二空气通道27a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e供给至第三空气通道27b。吸气在第三空气通道27b内被进一步冷却。供给至第三空气通道27b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f供给至第四空气通道27c。吸气在第四空气通道27c内被进一步冷却。供给至第四空气通道27c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d从中间冷却器25排出。从中间冷却器25排出的吸气介由吸气管2d供给至发动机I。
[0100]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I构成为:在中间冷却器25的冷却器箱15的内部配置有被供给冷却水的第一冷却芯28、第二冷却芯29a、第三冷却芯29b、以及第四冷却芯29c,以与各冷却芯交叉的方式构成有作为多个空气通道的第一空气通道26、第二空气通道27a、第三空气通道27b、以及第四空气通道27c,由第一压缩机部8加压后的吸气被供给至作为多个空气通道中的一个以上的空气通道的第一空气通道26,由第二压缩机部12加压后的吸气被供给至作为多个空气通道中的未供给有由第一压缩机部8加压后的吸气的空气通道的第二空气通道27a、第三空气通道27b、以及第四空气通道27c。
[0101]通过这样的构成,根据中间冷却器25的形状,从作为多个压缩机的第一压缩机部8和第二压缩机部12供给的吸气通过一个中间冷却器25多次进行冷却。由此,能抑制设置发动机I所需的空间的増大,而不会导致使中间冷却器25的冷却性能降低。
[0102]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3]本发明能利用于带有二级增压器的发动机的技术。
[0104]附图标记说明:
[0105]I 发动机
[0106]2 吸气装置
[0107]8 第一压缩机
[0108]12第二压缩机
[0109]14中间冷却器
[0110]15冷却器箱
[0111]19第一空气通道
[0112]19a第一空气供给口
[0113]1%第一空气排出口
[0114]20第二空气通道
[0115]20a第二空气供给口
[0116]20b第二空气排出口
[0117]21第一冷却芯
[0118]22第二冷却芯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在吸气路径设有第一压缩机部和第二压缩机部,其中, 所述发动机构成为:将由第一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通过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并供给至第二压缩机部,并且将由第二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通过所述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中, 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却器箱的内部以与被供给冷却水的冷却芯交叉的方式构成有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 所述第一压缩机部连接于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二压缩机部连接于第二空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发动机配置为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介由构成为中空的间隔构件而邻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中, 冷却水被供给至所述间隔构件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发动机构成为供给至所述冷却芯的冷却水经由所述间隔构件的内部排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冷却芯由第一冷却芯和第二冷却芯构成, 所述间隔构件配置于第一冷却芯和第二冷却芯之间, 在所述冷却器箱的一侧面设有冷却水供给口和冷却水排出口,在另一侧面构成有冷却水通道, 在间隔构件的内部构成有供给侧储存室和排出侧储存室,第一冷却芯和第二冷却芯所具有的多个冷却管连接于供给侧储存室和排出侧储存室并构成为能储存冷却水,从冷却水供给口供给至第一冷却芯的冷却水介由供给侧储存室供给至第二冷却芯,供给至第二冷却芯的冷却水介由排出侧储存室供给至第一冷却芯,从冷却水排出口排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中, 所述发动机构成为: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却器箱的内部配置有被供给冷却水的冷却芯,以与冷却芯交叉的方式构成有多个空气通道, 由所述第一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被供给至多个空气通道中的一个以上的空气通道,由所述第二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被供给至多个空气通道中的未供给有由第一压缩机部加压后的吸气的空气通道。
【文档编号】F02B37/013GK105960514SQ201480074557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4年1月30日
【发明人】高畑泰幸, 滨冈俊次, 横山哲也, 西浦文浩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