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94983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第二、第三温度传感器4、3、2分别测试加热气体温度、外界环境气 体温度以及混合气体温度,并且将这三组温度信号经过各自的信号线23、22、24把信号传 输到温控单元5。温控单元5根据三路温度的大小以及预设的逻辑法则,经过计算后,将控 制信号通过信号线25发送给控制阀单元6。具体地说,温控单元5根据来自第三温度传感 器2感测到的混合气体温度与炭罐1脱附过程中所需的理想工作温度的比对结果,并结合 来自第一温度传感器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感测到的气体温度值,经相应的内部算法计算 后,向控制阀单元6发送相应的调控指令,控制阀单元6根据接收的信号调节阀门的大小, 控制第一管路16和第二管路18内的气体流量大小,从而调节第三管路20输出气体的温度 值,使得进入炭罐1的混合气体工作在一个理想的温度状态,形成闭环控制。
[0033] 请参阅图2所示,其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其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 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其温控模块中的温度控制单元5,是直接集成到ECM中。 然后由ECM直接通过信号线24、22、23接收温度传感器2、3、4的温度信号,并在ECM中进行 计算,在通过信号线25向控制阀单元6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
[0034] 进一步的,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也可以是,其中温控模块与发动机控制模块 (ECM)通过总线相连,只有当发动机油蒸汽管路阀门开启时,温控模块才进行工作。
[0035] 请参阅图3所示,其图示了一个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的控制阀单元6,其为三通可 调式电磁阀。其包括阀体61,阀体61上设置接口分别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管路16、18、20。 且,阀体61接收来自控制电机62的信号控制,而控制电机62通过信号线63接收来自控制 模块的信号。
[0036] 工作时,第一管路16内的被加热后的气体,第二管路18内外界环境温度的气体, 这两路气体经过阀体61混合后由阀体上的接口流出到第三管路20。
[0037] 而控制电机62,通过信号线63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信号后,控制阀体61的运转, 进而控制第一、第二管路内的两路气体的进气流量,从而使得流出到第三管路20的气体的 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对两路气体进行联动控制的方式,其优点 在于控制结构相对简单。
[0038]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所示,其图示了一个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的又一个控制阀 单元6,其包括两个可调式电磁阀71、72及一个三通接头8。
[0039] 其中第一、第二管路16、18上分别设置第一、二电磁阀71、72,在分别接入到三通 接头8上。这两路气体经过三通接头8的混合舱后由其又一个接口流出到第三管路20。
[0040] 本实施方式与图3所示的控制阀单元实施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设置 了两个可调式电磁阀,进而通过两路信号线73、74分别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信号,分别对 第一、二电磁阀71、72进行调节,起到对两路管路进行分别控制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第 一、二电磁阀71、72可以分别是一个可调式电机,采用双电机对两进气管路分别进行控制, 其优点在于控制速度更快,控制精确更高。
[0041] 本实用新型利用其余热回收模块,通过回收排气系统经过三元催化后废气的多余 热量,来加热炭罐脱附时的进气,使得进入炭罐的混合气体的温度,处于预定的温度范围, 进而使得碳罐在一个理想的温度状态下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实现提高炭罐脱附的效率,减 少脱附后油蒸汽在炭罐内的残余量,起到既环保又节能的作用。
[004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 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 路、第三管路、余热回收模块、温控模块以及控制阀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穿过所述余热 回收模块,从所述第一管路通过的气体被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利用来自排气系统的废热加热 后进入到所述控制阀单元;所述第二管路引入外界环境常温气体进入到所述控制阀单元; 所述温控模块控制所述控制阀单元的运行,调节来自所述第二管路的常温气体和来自所述 第一管路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大小,使得进入到所述控制阀单元内的两路气体混合后,从所 述第三管路输出到汽车碳罐内的混合气体的温度处于预定值范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中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单元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管路上的第一、第 二、第三温度传感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中所述温度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混合气体温度,并与炭罐脱附 过程中所需的理想工作温度进行比对,同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 传感器感测到的气体温度值,经相应的内部算法计算后向控制阀单元发送相应的调控指 令。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中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热交换器,用以进行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气体和车辆排气管热废气 之间的热交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中所述温控模块与发动机控制模块(ECM)通过总线相连,只有当发动机油蒸汽管路阀门开 启时,温控模块才进行工作。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中所述温控模块集成于发动机控制模块(ECM)上。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中所述控制阀单元包括三通可调式电磁阀,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管路连接。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中所述控制阀单元包括两个可调式电磁阀及一个三通接头,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管路分别 通过一个所述可调式电磁阀与所述三通接头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连接在所述第 三管路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汽车炭罐的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余热回收模块、温控模块以及控制阀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穿过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其内气体被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利用收集来自排气系统的废热气加热后进入到所述控制阀单元。所述第二管路引入外界环境自然气体进入到所述控制阀单元。所述温控模块控制所述控制阀单元,使得进入到其内的两路气体混合后,输出到所述第三管路进而进入到汽车碳罐内的混合气体的温度,其温度符合预定范围。
【IPC分类】F02M25/08, F01N5/02
【公开号】CN204646382
【申请号】CN201520118739
【发明人】华益新, 严鹏, 陈鸿明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