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1832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装置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普通的发电装置都是在支撑杆上直接发电转动盘相连,而支撑杆则是具有固定长度,这样造成发电装置支撑杆在运输过程时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如果支撑杆长度过长,则会为运输过程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普通的发电装置一般都只有一个发电转动盘,而且发电转动盘对应一定的风速,如果风速小于发电转动盘转动的最小风速,则会造成发电装置停止工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该风能发电装置通过支撑杆调节环可对高度进行调节,有效提高了风能发电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的便捷性,而且双风能转动杆设计,使得该发电装置在风速较小的时候也能够进行风能发电,有效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基座系统和风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基座系统与所述风能发电系统相连,所述发电基座系统包括固定结构架、固定结构架锁定钩、移动固定槽、支撑杆调节环、太阳能板和电能蓄电池,所述固定结构架下端与所述固定结构架锁定钩相连,所述移动固定槽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内,所述支撑杆调节环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中下部,并且所述支撑调节环内表面与所述移动固定槽相连,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外壁上,所述电能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内,所述发电基座系统通过所述移动固定槽和所述支撑杆调节环与所述风能发电系统相连,所述风能发电系统包括支撑连接杆、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第一风能转动杆、第一风能推动块、第一风能平衡块、第二风能转动杆、第二风能推动块和第二风能平衡块,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杆上,所述第一风能转动杆和所述第二风能转动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支撑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一风能推动块与所述第一风能转动杆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风能平衡块与所述第一风能转动杆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风能推动块与所述第二风能转动杆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风能平衡块与所述第二风能转动杆另一端相连。
[0005]优选地,所述发电基座系统的所述支撑杆调节环内表面设置有紧固螺纹,所述固定结构架锁定钩为“L”型结构。
[0006]优选地,所述风能发电系统的所述支撑连接杆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发电基座系统的所述支撑杆调节环内表面相匹配的紧固螺纹。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发电装置可通过支撑杆调节环对高度进行调节,有利于发电装置的运输,而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发电装置的发电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该发电装置具有双风能转动杆,两个风能转动杆的大小不同,这样能够保证在风速较小时也能进行风能与电能的转换,有效提高了对风能的利用率,;另外该发电装置还设置有太阳能转换装置,这样在利用风能的同时也对太阳能进行充分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该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发电基座系统;1-1、固定结构架;1-2、固定结构架锁定钩;1-3、移动固定槽;1-4、支撑杆调节环;1-5、太阳能板;1-6、电能蓄电池;2、风能发电系统;2-1、支撑连接杆;2-2、第一连接槽;2-3、第二连接槽;2-4、第一风能转动杆;2-5、第一风能推动块;2_6、第一风能平衡块;2-7、第二风能转动杆;2-8、第二风能推动块;2-9、第二风能平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基座系统I和风能发电系统2,发电基座系统I与风能发电系统2相连,发电基座系统I包括固定结构架1-1、固定结构架锁定钩1-2、移动固定槽1-3、支撑杆调节环1-4、太阳能板1-5和电能蓄电池1-6,固定结构架1-1下端与固定结构架锁定钩1-2相连,移动固定槽1-3设置在固定结构架1-1内,支撑杆调节环1-4设置在固定结构架1-1中下部,并且支撑调节环1-4内表面与移动固定槽1-3相连,太阳能板1-5设置在固定结构架1-1外壁上,电能蓄电池1-6设置在固定结构架1-1内,发电基座系统I通过移动固定槽1-3和支撑杆调节环1-4与风能发电系统2相连,风能发电系统2包括支撑连接杆2-1、第一连接槽2-2、第二连接槽2-3、第一风能转动杆2-4、第一风能推动块2-5、第一风能平衡块2-6、第二风能转动杆2-7、第二风能推动块2-8和第二风能平衡块2-9,第一连接槽2-2和第二连接槽2-3设置在支撑连接杆2-1上,第一风能转动杆2-4和第二风能转动杆2-7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槽2-2和第二连接槽2-3与支撑连接杆2-1相连,第一风能推动块2-5与第一风能转动杆2-4 —端相连,第一风能平衡块2-6与第一风能转动杆2-4另一端相连,第二风能推动块2-8与第二风能转动杆2-7 —端相连,第二风能平衡块2-9与第二风能转动杆2-7另一端相连。
[0012]优选地,发电基座系统I的支撑杆调节环1-4内表面设置有紧固螺纹,固定结构架锁定钩1-2为“L”型结构。
[0013]优选地,风能发电系统2的支撑连接杆2-1表面设置有与发电基座系统I的支撑杆调节环1-4内表面相匹配的紧固螺纹。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发电装置可通过支撑杆调节环对高度进行调节,有利于发电装置的运输,而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发电装置的发电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该发电装置具有双风能转动杆,两个风能转动杆的大小不同,这样能够保证在风速较小时也能进行风能与电能的转换,有效提高了对风能的利用率。
[0015]本实例的工作过程:首先该发电装置通过发电基座系统I的固定结构架锁定钩1-2进行地基的固定,由于固定结构架锁定钩1-2为“L”型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发电装置的抓地能力,有效提高发电装置的稳定性;当发电装置固定好后通过支撑杆调节环1-4对高度进行调节,这样既方便发电装置的运输,又能够实现对发电装置高度的调节,有效提高了发电装置的实用性;高度调节好后,该发电装置通过第一风能推动块2-5和第二风能推动块2-8在风力的推动下带动第一风能转动杆2-4和第二风能转动杆2-7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风能推动块2-5大于第二风能推动块2-8,当风力较小而不能够推动第一风能推动块2-5工作时,第二风能推动块2-8还能够继续工作,这样就有效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最后由于该发电装置设置有太阳能板1-5,使得该发电装置在利用风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
[001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基座系统和风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基座系统与所述风能发电系统相连,所述发电基座系统包括固定结构架、固定结构架锁定钩、移动固定槽、支撑杆调节环、太阳能板和电能蓄电池,所述固定结构架下端与所述固定结构架锁定钩相连,所述移动固定槽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内,所述支撑杆调节环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中下部,并且所述支撑调节环内表面与所述移动固定槽相连,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外壁上,所述电能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内,所述发电基座系统通过所述移动固定槽和所述支撑杆调节环与所述风能发电系统相连,所述风能发电系统包括支撑连接杆、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第一风能转动杆、第一风能推动块、第一风能平衡块、第二风能转动杆、第二风能推动块和第二风能平衡块,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杆上,所述第一风能转动杆和所述第二风能转动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支撑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一风能推动块与所述第一风能转动杆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风能平衡块与所述第一风能转动杆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风能推动块与所述第二风能转动杆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风能平衡块与所述第二风能转动杆另一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基座系统的所述支撑杆调节环内表面设置有紧固螺纹,所述固定结构架锁定钩为“L”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发电系统的所述支撑连接杆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发电基座系统的所述支撑杆调节环内表面相匹配的紧固螺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风能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基座系统和风能发电系统,所述发电基座系统与所述风能发电系统相连,所述固定结构架下端与所述固定结构架锁定钩相连,所述移动固定槽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内,所述支撑杆调节环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中下部,并且所述支撑调节环内表面与所述移动固定槽相连,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外壁上,所述电能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架内,所述发电基座系统通过所述移动固定槽和所述支撑杆调节环与所述风能发电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提高风能和电能的使用率,在风力较小时也能够实现对风能的利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风能的转化效率。
【IPC分类】F03D9/00, F03D11/00
【公开号】CN204783464
【申请号】CN201520388289
【发明人】温慧
【申请人】格莱美特(天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