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开槽的预焙阳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629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部开槽的预焙阳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铝生产的预焙阳极。
技术背景随着现代铝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我国电解铝生产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之配套的预焙阳极规格也越来越大;使用大规格的预焙阳极对生产运行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采用安全、合理和有效的预焙阳极,可以有效利用生产原料、降低电解槽阳极效应系数,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降低生产运行费用、提高电解槽电流效率和产品质量。
现有的铝工业生产,主要采用冰晶石一氧化铝熔盐电解法,电解的阴阳极采用炭阳极和炭阴极。直流电流通入电解槽,在阴极和阳极上起电化学反应。阴极上的电解产物是铝液,阳极上的电解产物是CO2和CO气体。如何有效、及时的排出阳极产生的CO2和CO气体,是保证电解槽稳定操作的关键。在熔盐电解过程中,随着炭阳极的消耗,需要定时更换炭阳极,由于工作中的炭阳极和更换的新炭阳极本体温度不一样,造成电解槽出现偏流,开槽阳极由于与熔盐接触面积变大,可以加快热的传导,加快新炭阳极本体温度的提升,有效提高电解槽稳定操作的时间。
目前生产使用的预焙阳极,其底部是平整的。电解过程中在预焙阳极底部产生的CO2和CO气体只能沿着预焙阳极底部、向阳极四周自然排放,在预焙阳极底部中心产生的CO2和CO气体难于有效、及时地排放。电解过程中热量只能从炭阳极周边及底部向炭阳极本体传导,新炭阳极本体温度与工作中的炭阳极本体温度达到相同,需要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预焙阳极,以有效、及时地排出阳极产生的CO2和CO气体;加大阳极与熔盐接触面积,加快热传导,加快新炭阳极本体温度的提升,确保电解槽稳定操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预焙阳极本体(1),在预焙阳极本体(1)的底部(2)上开有沟槽(3)。
沟槽(3)的数量为一个或几个;沟槽(3)沿底部(2)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为通槽,其宽度为10~20mm,垂直方向的深度为150~400mm。
电解过程中,在底部(2)产生的CO2和CO气体,除了沿预焙阳极底部向阳极四周自然排放外,还沿沟槽(3)向阳极两侧有组织、有效、及时地排放。沟槽(3)与熔盐接触,加热面积变大,热传导加快,加快新炭阳极本体温度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改善预焙阳极底部产生的CO2和CO气体的排出途径;加快新炭阳极本体温度的提升,从而保证设备稳定运行、降低生产运行费用、提高电解槽电流效率和产品质量。
该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效果明显,在电解铝工厂很有推广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制作预焙阳极本体1,在预焙阳极本体1的底部2上,将底部宽度或长度三等分,在中间的两个等分点上开两个等宽的沟槽3,沿底部2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为通槽,沟槽宽度为10~20mm,垂直方向的深度为150~400mm;预焙阳极的其余结构与常规的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底部开槽的预焙阳极,它包括预焙阳极本体(1),其特征是在预焙阳极本体(1)的底部(2)上开有沟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开槽的预焙阳极,其特征是沟槽(3)的数量为一个或几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开槽的预焙阳极,其特征是沟槽(3)沿底部(2)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为通槽,其宽度为10~20mm,垂直方向的深度为150~4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部开槽的预焙阳极,其结构是在预焙阳极本体(1)的底部(2)上开有沟槽(3);沟槽(3)的数量为一个或几个。本实用新型用于电解铝生产,能够改善预焙阳极底部产生的CO
文档编号C25C3/00GK2851285SQ20052020077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4日
发明者龚石开, 宁前进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