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打壳锤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6550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电解打壳锤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电解生产的结壳破碎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电解工业生产中用于打击、破碎电解质结壳以便出铝或加料的打壳锤头。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生产过程中加料和出铝都需要将电解质结壳打开,所用的打壳装置都带有打壳锤头,按其断面或为矩形锤头或为圆形锤头,国内铝厂大多使用大而笨的扁矩形打击锤头,国外普通采用直径为6~10cm的圆形打击锤头。由于电解质的高温和打击时的磨损,尤其是随着加料工艺制度向“勤加工、少加料”的方向发展,打壳锤头动作频率增加,更影响了打壳锤头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打壳装置的安装、拆卸、维修次数,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从打壳装置的结构着手,提出一些新的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申请200420032940.0“铝电解打壳装置打击锤头”和200420060104.3“整体可拆式打壳装置”两项专利申请。这两技术方案只是提供安装、拆卸、维修方便的打壳装置,没有解决打壳锤头本身易变形易磨损的本质问题。
铝电解工业发展到现在,打壳操作从人工打壳发展到自动辨识氧化铝浓度和控制氧化铝浓度处于适宜范围的点式下料技术,打壳装置的打壳锤头所用材料一直沿用的是普通碳素结构钢GB700-79标准的牌号A3钢,也就是现行标准GB/T700-1988标准的牌号Q235-A钢,这种钢材价格低廉。可能是出于一种技术偏见,认为打击电解质结壳只是一瞬间的动作,无需对材料有什么高要求,也可能是觉得不懈一顾,认为技术含量低,所以一直以来,对损坏的打壳锤头只采取折拆,更换,重新安装的被动办法。资料检索也未见有关对打壳锤头材料选用的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对铝电解质污染小,不需经常拆卸、更换、重新安装的打壳锤头,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简化电解操作,提高铝电解技术水平,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打壳锤头为耐热钢铸件(GB/T8492-1987),牌号ZG30Cr26Ni5或ZG30Cr20Ni10,或耐热铸铁件(GB9437-88)牌号RQTA15Si5或RQTA122,打壳锤头断面为圆形。
本发明是经过众多材料选用对比实验和长期考察获得的。其有益效果是1、使用寿命长。现有技术使用的打壳锤头一般使用2~3个月就需拆卸,更换。本发明的打壳锤头经贵州省六盘水双牌铝业有限责任公司85KA中心下料铝电解槽试用,使用已两年多还未更换,还可继续使用。取得了予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解决了人们长期渴望解决的问题。
2、简化工人操作程序,降低劳动强度。拆卸、更换、重新安装打壳锤头是很麻烦的事,本发明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这一操作过程。
3、减少对电解质的污染,提高电流效率和铝锭质量。现有技术的打壳锤头由于易磨损,易氧化变形,易进入熔融电解质造成对电解质污染而影响电流效率和电解铝质量,本发明可减少这种影响。
本发明具简单易行,经济实用,耐高温、耐氧化,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用于各电解铝厂的打壳装置。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铝电解打壳锤头;附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铝电解打壳锤头与锤头连杆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打壳锤头,2为锤头连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所示的打壳锤头1,其断面为圆形,用材料符合GB/T8492-1987标准,牌号ZG30Cr26Ni5或ZG30Cr20Ni10,或符合GB9437-88标准,牌号RQTA15Si5或RQTA122材料,铸造制成。打壳装置的锤头连杆2为钢管,将本发明的打壳锤头1与锤头连杆2焊接成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铝电解打壳锤头,其特征在于用材料符合GB/T8492-1987标准,牌号ZG30Cr26Ni5或ZG30Cr20Ni10,或符合GB9437-88标准,牌号RQTA15Si5或RQTA122材料,铸造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铝电解打壳锤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壳锤头(1)断面为圆形。
全文摘要
一种铝电解打壳锤头,用材料符合GB/T8492-1987标准,牌号ZG30Cr26Ni5或ZG30Cr20Ni10,或符合GB9437-88标准,牌号RQTA15Si5或RQTA122材料,铸造制成,其断面为圆形。具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耐高温、耐氧化,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用于各电解铝厂的打壳装置。
文档编号C25C3/00GK1821451SQ20061005093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
发明者左健 申请人:左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