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900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食品及医用行业用金属管材内表面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主要用于对钛、钛合金和不锈钢等金属表面的抛光处理。
背景技术
钛、钛合金和不锈钢等细径管材广泛用于食品、医用等行业,其大多是通过轧制和拉拔等工艺制备而成,因此管材内壁因受轧制时管材芯杆状态和拉拔工艺等的影响而使光洁度难以提高,而细径管材内壁表面粗糙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料输送的稳定性、卫生性和安全性。如作为医用金属管材可能与血液等接触,要求内表面尽可能光滑,光滑的表面不利于蛋白质在管材表面吸附,且产生的激肤释放酶少,从而使凝血因子转变较少,这样可以减少凝血产生并抑制血栓形成。由于管材直径小,内部空间有限,其内表面采用人工机械抛光难以实现;采用酸洗等化学抛光,又不易控制反应程度及抛光均勻性;采用电化学抛光由于阴极安装困难及易短路、电解液在管腔内流动困难等问题在实际过程往往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机械抛光和采用电化学抛光难以实现,以及采用酸洗化学抛光不易控制反应程度和抛光均勻性的问题,同时抛光速度快,实现简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包括电解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槽内部设置有耐酸泵和用于固定待抛光细径管材的固定卡盘,所述固定卡盘上设置与其相连接的阳极引出线,所述固定卡盘与电解液槽的底部和前侧壁均连接,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安装在所述固定卡盘上,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右端设置有中空锥形塑料喷嘴,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一端插入待抛光细径管材内,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另一端通过橡胶管与耐酸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内部设置有阴极丝,所述阴极丝左端固定在电解液槽的左侧壁上,所述阴极丝右端依次穿过中空锥形塑料喷嘴和设置在橡胶管上的中心丝孔后固定在电解液槽右侧壁上,所述中心丝孔的直径小于阴极丝的直径。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包括喷嘴体,所述喷嘴体与待抛光细径管材连接的一端沿中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竖槽,所述喷嘴体另一端内部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喷嘴体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层中心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不大于阴极丝的直径,所述隔离层上且沿中心孔周围设置有多个斜孔。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斜孔在隔离层上呈均勻对称布设。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由上卡盘和设置在上卡盘下方的下卡盘组成,所述上卡盘与下卡盘相接触;所述上卡盘上设置有半圆孔一,所述下卡盘上设置有半圆孔二,所述半圆孔二与半圆孔一形成安装待抛光细径管材的圆孔。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的数量为两个。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的数量为两个。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通过调整螺栓一与电解液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卡盘通过调整螺栓二与电解液槽的前侧壁连接,所述调整螺栓一和调整螺栓二均设置在电解液槽与下卡盘之间;所述阳极引出线设置在上卡盘上。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槽内侧设置有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一设于电解液槽的左侧,所述固定板二设于电解液槽的右侧,所述固定板一与电解液槽以及固定板一与电解液槽均固定连接;所述阴极丝左端穿过固定板一且通过紧定螺钉一固定在电解液槽左侧壁上,所述阴极丝右端穿过固定板二且通过紧定螺钉二固定在电解液槽右侧壁上。上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呈对称布设。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耐酸泵使得管材与阴极丝之间的电解液循环流动,进而实现对待抛光细径管材内壁的抛光。2、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机械抛光和采用电化学抛光难以实现,以及采用酸洗化学抛光不易控制反应程度和抛光均勻性的问题,同时抛光速度快,实现简便。3、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螺栓一、调整螺栓二、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实现对阴极丝的固定,方便便捷。4、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螺栓一和调整螺栓二调整待抛光细径管材与阴极丝的同心度,不仅操作方便,且保证抛光的均勻一致性。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中空锥形塑料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中空锥形塑料喷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紧定螺钉一;1-2-紧定螺钉二; 2-电解液槽;3-阴极丝;4-待抛光细径管材;5-1-上卡盘;5-2-下卡盘; 5-3-圆孔;6-阳极引出线;[0027]7-调整螺栓一 ;8-调整螺栓二 ;9-1-竖槽;9-2-隔离层;9-4-斜孔;10-耐酸泵;11-1-中心丝孔;12-固定板一;
9-中空锥形塑料喷嘴; 9-3-中心孔; 11-橡胶管; 13-和固定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包括电解液槽2,所述电解液槽2内部设置有耐酸泵10和用于固定待抛光细径管材4的固定卡盘,所述固定卡盘上设置与其相连接的阳极引出线6,所述固定卡盘与电解液槽2的底部和前侧壁均连接, 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4安装在所述固定卡盘上,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4右端设置有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 一端插入待抛光细径管材4内,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另一端通过橡胶管11与耐酸泵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4内部设置有阴极丝3,所述阴极丝3左端固定在电解液槽2的左侧壁上,所述阴极丝3右端依次穿过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和设置在橡胶管11上的中心丝孔11-1后固定在电解液槽2右侧壁上, 所述中心丝孔11-1的直径小于阴极丝3的直径,使得阴极丝3与中心丝孔11-1能实现良好密封。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卡盘由上卡盘5-1和设置在上卡盘5-1下方的下卡盘5-2组成,所述上卡盘5-1与下卡盘5-2相接触;所述上卡盘5-1上设置有半圆孔一,所述下卡盘 5-2上设置有半圆孔二,所述半圆孔二与半圆孔一形成安装待抛光细径管材4的圆孔5-3。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卡盘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固定卡盘上圆孔5-3的数量为两个。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卡盘通过调整螺栓一 7与电解液槽2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卡盘通过调整螺栓二 8与电解液槽2的前侧壁连接,所述调整螺栓一 7和调整螺栓二 8均设置在电解液槽2与下卡盘5-2之间;所述阳极引出线6设置在上卡盘5-1上。如图1所示,所述电解液槽2内侧设置有固定板一 12和固定板二 13,所述固定板一 12设于电解液槽2的左侧,所述固定板二 13设于电解液槽2的右侧,所述固定板一 12 与电解液槽2以及固定板一 12与电解液槽2均固定连接;所述阴极丝3左端穿过固定板一 12且通过紧定螺钉一 1-1固定在电解液槽2左侧壁上,所述阴极丝3右端穿过固定板二 13 且通过紧定螺钉二 1-2固定在电解液槽2右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一 12和固定板二 13呈对称布设。本实施例中,电解液槽2采用有机玻璃或聚乙烯材料制作,阴极丝3为不锈钢丝, 电解液为冰乙酸和高氯酸的混合物,待抛光细径管材4的内径一般为Imm-lOmm。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经矫直后的待抛光细径管材4固定在固定卡盘上, 在待抛光细径管材4内部穿设阴极丝3并经张力拉直,然后将阴极丝3的两端分别经固定板一 12和固定板二 13后,通过紧定螺钉一 1-1和紧定螺钉二 1-2固定在电解液槽2的侧壁上,再将待抛光细径管材4与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连接实现对待抛光细径管材4的安装。 安装时,可通过调整调整螺栓一 7和调整螺栓二 8调节待抛光细径管材4与阴极丝3的同心度。使用时,在电解液槽2中注入电解液,将阳极引出线6上接直流脉冲电源的正极,将阴极丝3接直流脉冲电源的负极,然后打开直流脉冲电源,开启耐酸泵10,则待抛光细径管材4与阴极丝3之间的电解液在耐酸泵10的压力下由待抛光细径管材4内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然后流回电解液槽2,再被耐酸泵10抽至待抛光细径管材4内部实现电解液的循环流动,即可实现对待抛光细径管材4内壁的逐渐电解抛光。另外,使用时,可将整个电解抛光装置置于超声波槽内,进而加快电解液和产物的扩散流动速率。实施例2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包括喷嘴体,所述喷嘴体与待抛光细径管材4连接的一端沿中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竖槽9-1,所述喷嘴体另一端内部设置有隔离层9-2,所述隔离层9-2与所述喷嘴体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层9-2中心设置有中心孔9-3,所述中心孔9-3的直径不大于阴极丝3的直径,所述隔离层9-2上且沿中心孔9-3周围设置有多个斜孔9-4。其中,所述斜孔9-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斜孔9-4在隔离层9-2上呈均勻对称布设。使用时,阴极丝3穿过中心孔9-3,则与该中心孔呈一定角度的斜孔9-4通过电解液后就会在待抛光细径管材4与阴极丝3之间来回螺旋前进,这样有利于提高电解液的反应均勻性,加快电解扩散过程。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包括电解液槽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槽O)内部设置有耐酸泵(10)和用于固定待抛光细径管材(4)的固定卡盘,所述固定卡盘上设置与其相连接的阳极引出线(6),所述固定卡盘与电解液槽O)的底部和前侧壁均连接,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4)安装在所述固定卡盘上,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4)右端设置有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 一端插入待抛光细径管材内,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另一端通过橡胶管(11)与耐酸泵(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待抛光细径管材(4)内部设置有阴极丝(3),所述阴极丝C3)左端固定在电解液槽( 的左侧壁上,所述阴极丝C3)右端依次穿过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和设置在橡胶管(11)上的中心丝孔(11-1)后固定在电解液槽(2)右侧壁上,所述中心丝孔(11-1)的直径小于阴极丝(3) 的直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锥形塑料喷嘴(9)包括喷嘴体,所述喷嘴体与待抛光细径管材(4)连接的一端沿中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竖槽(9-1),所述喷嘴体另一端内部设置有隔离层(9-2),所述隔离层(9-2)与所述喷嘴体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层(9-2)中心设置有中心孔(9-3),所述中心孔 (9-3)的直径不大于阴极丝C3)的直径,所述隔离层(9- 上且沿中心孔(9- 周围设置有多个斜孔(9-4)。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9-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斜孔(9-4)在隔离层(9- 上呈均勻对称布设。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由上卡盘(5-1)和设置在上卡盘(5-1)下方的下卡盘(5- 组成,所述上卡盘 (5-1)与下卡盘(5- 相接触;所述上卡盘(5-1)上设置有半圆孔一,所述下卡盘(5-2)上设置有半圆孔二,所述半圆孔二与半圆孔一形成安装待抛光细径管材的圆孔(5-3)。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的数量为两个。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5-3)的数量为两个。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盘通过调整螺栓一(7)与电解液槽O)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卡盘通过调整螺栓二 ⑶与电解液槽⑵的前侧壁连接,所述调整螺栓一(7)和调整螺栓二⑶均设置在电解液槽O)与下卡盘(5-2)之间;所述阳极引出线(6)设置在上卡盘(5-1)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槽O)内侧设置有固定板一(1 和固定板二(13),所述固定板一(1 设于电解液槽O)的左侧,所述固定板二(1 设于电解液槽O)的右侧,所述固定板一(1 与电解液槽⑵以及固定板一(12)与电解液槽(2)均固定连接;所述阴极丝(3)左端穿过固定板一 (12)且通过紧定螺钉一(1-1)固定在电解液槽( 左侧壁上,所述阴极丝C3)右端穿过固定板二(1 且通过紧定螺钉二(1- 固定在电解液槽( 右侧壁上。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1 和固定板二(1 呈对称布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细径管材的内壁电解抛光装置,包括电解液槽,电解液槽内部设置有耐酸泵和固定卡盘,固定卡盘连接阳极引出线,固定卡盘与电解液槽的底部和前侧壁均连接,待抛光细径管材右端设有中空锥形塑料喷嘴,中空锥形塑料喷嘴一端插入待抛光细径管材内,中空锥形塑料喷嘴另一端与耐酸泵的输出端连接;待抛光细径管材内部设有阴极丝,阴极丝左端固定在电解液槽的左侧壁上,阴极丝右端依次穿过中空锥形塑料喷嘴和设置在橡胶管上的中心丝孔后固定在电解液槽右侧壁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机械抛光和采用电化学抛光难以实现,以及采用酸洗化学抛光不易控制的问题,同时抛光速度快。
文档编号C25F3/16GK202072789SQ2011201637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于振涛, 余森, 刘春潮, 张亚峰, 皇甫强, 袁思波, 韩建业 申请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