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8144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包括通过密闭车身部件上的通气孔伸入所述密闭车身部件内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设有中空浮力球,且另一端连接储气袋。上述方案中采用第一排气通道将密闭车身部件内死角残留的空气排到储气袋中,让电泳液充分浸入密闭车身部件以保证电泳处理的效果。同时起到救生圈作用的中空浮力球能够带动着第一排气通道不断的在密闭车身部件内移动,以将残留空气的狭小死角内的空气最大限度排出。同时排气内通道可以在后续处理时熔化,不会影响后续工序。
【专利说明】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密闭部件的电泳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已经越来越普及,同时各个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质高价低是整车厂不断追求的目标。由于现有的车辆大量使用金属部件,因此车辆的防锈性能直接影响了车辆的使用寿命,现有的车辆都需要对车身进行电泳处理以提高防腐蚀性。
[0003]现有的车身进行电泳处理时是将车身浸入电泳液中,但是由于部分车身是密闭的,导致浸入电泳液内之后无法将密闭车身部件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导致电泳处理的效果不好。例如,如图1所示的,车身的A柱型腔是一个密闭的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顶盖4上的侧围外板1、A柱加强板3、A柱内板5,且侧围外板1、A柱加强板3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在进行电泳处理时,需要如图1所示的将A柱型腔浸入电泳液6中,但是由于侧围外板1、A柱加强板3之间的密闭空间无法将空气2全部排出,导致电泳液6无法与A柱型腔内壁的所有位置接触,电泳处理的效果不好。且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B柱型腔、车门窗框、C柱、门槛、纵梁等车身密闭部件。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尽量多的排出密闭车身部件内的空气以提高电泳处理效果的车身电泳处理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包括通过密闭车身部件上的通气孔伸入所述密`闭车身部件内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设有中空浮力球,且另一端连接储气袋。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密闭车身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密闭车身部件,且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上分别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排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侧壁上的通气孔伸入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密闭车身部件;其中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的通气孔之间设有由可熔材料制成的排气内通道,所述排气内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气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排气通道气密封的连接储气袋。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排气内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上的通气孔相适配的橡胶帽以与所述第二侧壁、第三侧壁气密封固定。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都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橡胶帽的螺口以与所述橡胶帽密封连接;且所述螺口设有密封胶圈。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为软橡胶管。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中空浮力球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远端。
[0011]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0012]上述方案中,采用两段式的排气通道,采用第一排气通道将密闭车身部件内死角残留的空气排到储气袋中,让电泳液充分浸入密闭车身部件以保证电泳处理的效果。同时起到救生圈作用的中空浮力球能够带动着第一排气通道不断的在密闭车身部件内移动,以将残留空气的狭小死角内的空气最大限度排出。同时排气内通道可以在后续处理时熔化,不会影响后续工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已有的电泳处理系统在进行电泳处理时的车身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在进行电泳处理时的车身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侧围外板;
[0018]2.空气;
[0019]3.A柱加强板;
[0020]4.顶盖;
[0021]5.A 柱内板;
[0022]6.电泳液;
[0023]7.排气内通道;
[0024]8.第二排气外通道;
[0025]9.储气袋;
[0026]10.电泳液液面;
[0027]11.中空浮力球;
[0028]12.通气孔;
[0029]13.橡胶帽;
[0030]14.第一排气外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2]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电泳处理时密闭车身部件内会因为无法排出空气导致电泳液无法完全浸入到密闭车身部件内引起的电泳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包括通过密闭车身部件上的通气孔伸入所述密闭车身部件内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设有中空浮力球,且另一端连接储气袋。其中,所述密闭车身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密闭车身部件,且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上分别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排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侧壁上的通气孔伸入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密闭车身部件;其中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的通气孔之间设有由可熔材料制成的排气内通道,所述排气内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气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排气通道气密封的连接储气袋。其中,所述排气内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上的通气孔相适配的橡胶帽以与所述第二侧壁、第三侧壁气密封固定。其中,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都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橡胶帽的螺口以与所述橡胶帽密封连接;且所述螺口设有密封胶圈。其中,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为软橡胶管。其中,所述中空浮力球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远端。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4]如图2、图3所示的是以A柱型腔为例来进行举例说明,当然本发明的方案不仅限于A柱型腔,可以用于B柱型腔、车门窗框、C柱、门槛、纵梁等密闭车身部件。如图2、图3所示的,该A柱型腔包括固定连接在顶盖4上的作为第一侧壁的侧围外板1、作为第二侧壁的A柱加强板3、作为第三侧壁的A柱内板5,且侧围外板1、A柱加强板3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在进行电泳处理时,需要如图1所示的将A柱型腔浸入电泳液液面10之下,完全浸入电泳液6中。此时在水压作用下,会将A柱型腔死角内残留的空气2通过第一排气通道14排到储气袋9中;同时设置在A柱内腔最里端第一排气通道14内最远端位置的起“救生圈”作用的中空浮力球11会使由柔软橡胶管制成的第一排气通道14在型腔内充入电泳液的过程中带着第一排气通道14的端部在电泳液中浮起以使的该第一排气通道14的远端能够进入到有残留空气的狭小死角区域内,以最大化的排空A柱型腔内的空气。由于该A柱型腔还设有A柱内板5,且A柱加强板3、A柱内板5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因此需要排气内通道7和第二排气通道8来穿过A柱加强板3、A柱内板5来连接储气袋9。具体的,如图2所示的,在A柱加强板3、A柱内板5上都设有通气孔12,且A柱加强板3、A柱内板5之间设有由可熔材料制成的排气内通道7。
[0035]如图2所示的,该排气内通道7的一端气密封的连接第一排气通道14,且排气内通道7的另一端气密封的连接第二排气通道8 ;其中所述第二外排气8通道连接有储气袋9。
[0036]其中,如图2所示的,在A柱加强板3、A柱内板5上都设有一个通气孔12,并在焊装车间焊接车身总成时就将排气内通道7安装在A柱加强板3、A柱内板5之间,并使排气内通道7的两端通过橡胶帽13与A柱加强板3、A柱内板5上的通气孔12的边缘充分密封。在进行电泳处理时,将第一排气外通道14和第二排气外通道8通过螺口与橡胶帽13气密封连接。这样在将A柱型腔浸入到电泳液6的电泳液液面10之下时,依靠水压作用能够将侧围外板1、A柱加强板3之间的密闭车身部件内的空气2经过第一排气通道14、排气内通道7、第二排气通道8排出到储气袋9中。
[0037]在B柱型腔、车门窗框、C柱、门槛、纵梁等密闭车身部件进行电泳处理时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0038]上述方案中,采用两段式的排气通道,采用第一排气通道将密闭车身部件内死角残留的空气排到储气袋中,让电泳液充分浸入密闭车身部件以保证电泳处理的效果。同时起到救生圈作用的中空浮力球能够带动着第一排气通道不断的在密闭车身部件内移动,以将残留空气的狭小死角内的空气最大限度排出。同时排气内通道可以在后续处理时熔化,不会影响后续工序。
[0039]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密闭车身部件上的通气孔伸入所述密闭车身部件内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设有中空浮力球,且另一端连接储气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车身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密闭车身部件,且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上分别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排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侧壁上的通气孔伸入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密闭车身部件;其中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的通气孔之间设有由可熔材料制成的排气内通道,所述排气内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气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排气通道气密封的连接储气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内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上的通气孔相适配的橡胶帽以与所述第二侧壁、第三侧壁气密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都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橡胶帽的螺口以与所述橡胶帽密封连接;且所述螺口设有密封胶圈。
5.根据权利要 求1所述的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为软橡胶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电泳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浮力球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远端。
【文档编号】C25D13/22GK103556207SQ201310553807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付国豪, 顾镭, 王锂君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