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

文档序号:528133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公开了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锁紧牢靠,可有效解决车身底板工艺孔变形、车身错位的问题的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它包括主体杆件,固定设置在主体杆件上并与主体杆件相垂直的主支撑脚及摆杆,主体杆件上套设有可沿主体杆件移动的限位吊环,限位吊环与主支撑脚位于摆杆的相对两侧,限位吊环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泳吊具连接的链条或钢丝绳索;摆杆上设有往主支撑脚方向延伸的防脱支撑脚,且防脱支撑脚位于主支撑脚端部下方。后车身锁紧装置通过主体杆件,主支撑脚及防脱支撑脚与后车身的车身悬浮架和挡泥板加强板配合将后车身锁紧在电泳吊具上。
【专利说明】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锁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车涂装前处理电泳线主要有通过式及渐进式,其中渐进式前处理电泳是以电动葫芦吊具将固定在电泳吊具上的车身吊至槽工位,然后垂直下降将电泳吊具及车身置于槽工位内;在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电泳吊具及车身在槽液内进行10°左右的倾角摆动;因而在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车身将受到较大的浮力及冲击力,这就要求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处于锁紧状态,避免车身松动、错位。
[0003]为了避免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发生错位,目前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的锁紧装置,通常采用偏心锁紧装置进行固定。偏心锁紧装置将其偏心轴和偏心轴上的弹簧卡片穿过车身底盘的工艺孔;然后转动偏心轴,通过偏心轴偏心配合弹簧卡片将后车身固定在电泳吊具上。目前的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的偏心锁紧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由于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车身受到较大的浮力及冲击力,使得偏心锁紧装置的弹簧卡片容易断裂或弹性退化导致车身与电泳吊具固定失效,导致车身在电泳吊具上错位,破坏车身底板;
其二,偏心锁紧装置在后车身上的锁紧点设置在车身底盘的工艺孔处,由于车身底盘的工艺孔处的车身底板较薄(车身底板的厚度通常为I毫米左右),其强度较低,在浮力及冲击力的的作用下,车身底板工艺孔容易发生变形,导致车身在电泳吊具上错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通过偏心锁紧装置固定,在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容易产生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的锁紧失效,车身底板工艺孔变形、车身错位的问题,提供一种在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锁紧牢靠,可有效解决车身底板工艺孔变形、车身错位的问题;并且操作便捷,可提高工作效率及电泳质量的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及其锁紧方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包括主体杆件,固定设置在主体杆件上并与主体杆件相垂直的主支撑脚及摆杆,主支撑脚与摆杆相平行,所述主体杆件上套设有可沿主体杆件移动的限位吊环,且该限位吊环还可绕主体杆件转动,限位吊环与主支撑脚位于摆杆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吊环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泳吊具连接的链条或钢丝绳索;所述摆杆上设有往主支撑脚方向延伸的防脱支撑脚,且防脱支撑脚位于主支撑脚端部下方。
[0006]本方案的后车身锁·紧装置通过主体杆件,主支撑脚及防脱支撑脚与后车身的车身悬浮架和挡泥板加强板配合,同时通过限位吊环及链条或绳索与电泳吊具连接为一体;从而将后车身锁紧在电泳吊具上。本方案选择的车身锁紧点位置为悬浮架的工艺孔和挡泥板加强板,而悬浮架和挡泥板加强板的结构强度高,其配合主体杆件,主支撑脚,防脱支撑脚及限位吊环和链条或绳索将后车身锁紧在电泳吊具上,可保证在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与后车身锁紧装置配合的车身锁紧点位置(即悬浮架工艺孔和挡泥板加强板)不发生形变、不被破坏,将后车身牢牢的锁紧在电泳吊具上;有效解决车身底板工艺孔变形、车身错位等问题,提高电泳质量。同时本方案的后车身锁紧装置操作便捷,并可避免车身错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0007]作为优选,主体杆件上靠其端部设有第一环形挡片,第一环形挡片与主支撑脚位于摆杆相对两侧,且限位吊环位于第一环形挡片与摆杆之间;所述主体杆件上还套设有第一预紧弹簧,并且第一预紧弹簧与主支撑脚位于第一环形挡片的相对两侧,第一预紧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一环形挡片上。
[0008]当主体杆件,主支撑脚及防脱支撑脚与后车身的车身悬浮架和挡泥板加强板配合安装后,本方案的第一预紧弹簧将抵压在悬浮架上,同时配合第一环形挡片向主体杆件上施加往挡泥板加强板方向的预紧力,从而使防脱支撑脚牢靠的抵靠的挡泥板加强板上,放置整个后车身锁紧装置发生松动,进而有效提高后车身锁紧装置与后车身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保证后车身可靠的锁紧在电泳吊具上。
[0009]作为优选,主体杆件上靠摆杆处设有第二环形挡片,且第一环形挡片与第二环形挡片之间的主体杆件呈圆柱状;第一环形挡片与第二环形挡片之间的主体杆件上套设有可绕主体杆件转动的圆柱凸轮,圆柱凸轮上、朝向第一环形挡片的一端面上设有往第一环形挡片延伸的连接导套,且连接导套套设在主体杆件;连接导套上还套设有可沿连接导套轴向移动的预紧压套,且连接导套与预紧压套之间通过花键连接;预紧压套与圆柱凸轮端面之间的连接导套上还套设有第二预紧弹簧;所述第一环形挡片与第二环形挡片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环绕主体杆件的环形齿面,朝向第一环形挡片的预紧压套端面上设有绕顺时针方向往外倾斜延伸的第一弹性止逆卡齿,且第一弹性止逆卡齿的端部与第一环形挡片的环形齿面啮合;朝向第二环形挡片的圆柱凸轮端面上设有绕逆时针方向往外倾斜延伸的第二弹性止逆卡齿,且第二弹性止逆卡齿的端部与第二环形挡片的环形齿面啮合;所述圆柱凸轮外侧面上设有两道环形限位凸起,且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的圆柱凸轮表面还包覆由橡胶缓冲层;所述限位吊环套设在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的圆柱凸轮上。当后车身锁紧装置连接后车身与电泳吊具后,本方案结构可使链条或绳索拉紧,从而进一步将后车身锁紧在电泳吊具上,避免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发生松动;同时当后车身受到电泳液冲击时号可以缓冲电泳液的浮力和冲击力,避免与后车身锁紧装置配合的车身锁紧点位置(即悬浮架工艺孔和挡泥板加强板)发生形变及破坏。
[0010]作为优选,防脱支撑脚与主体杆件相平行。
[0011]作为优选,主体杆件与主支撑脚为一体折弯成型结构,所述摆杆焊接在主体杆件上,防脱支撑脚焊接在摆杆上。
[0012]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的锁紧方法,该锁紧方法依次如下:
第一步,将链条或钢丝绳索的自由端固定在电泳吊具上;
当车身吊置到电泳吊具上后,将主体杆件、主支撑脚、防脱支撑脚及摆杆水平放置,并主体杆件的一端插入车身悬浮架的工艺孔内;第二步,将主体杆件往车身悬浮架方向压,使第一预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第三步,通过摆杆带动主支撑脚及防脱支撑脚绕主体杆件往下旋转90度;此时,主支撑脚处于竖直状态,且主支撑脚的下端抵靠在挡泥板加强板的横板上方;防脱支撑脚处于水平状态,且其处于挡泥板加强板的横板下方;
第四步,松开主体杆件,在第一预紧弹簧作用下使主体杆件I及其上主支撑脚和防脱支撑脚往挡泥板加强板方向移动,直至防脱支撑脚7的端部抵靠在挡泥板加强板的纵板上;此时,防脱支撑脚的端部还位于翻边的内侧。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锁紧牢靠,可有效解决车身底板工艺孔变形、车身错位的问题;并且操作便捷,可提高工作效率及车身电泳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图4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图4中D-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主体杆件1,第一预紧弹簧2,第一环形挡片3,限位吊环4,第二环形挡片5,主支撑脚6,防脱支撑脚7,摆杆8,链条9,挡泥板加强板10,横板101,纵板102,翻边103,电泳吊具11,车身悬浮架12,第二弹性止逆卡齿13,圆柱凸轮14,橡胶缓冲层15,环形限位凸起16,连接导套17,预紧压套18,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第二预紧弹簧20,环形齿面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包括主体杆件1,固定设置在主体杆件上并与主体杆件相垂直的主支撑脚6及摆杆8。摆杆8上设有往主支撑脚6方向延伸的防脱支撑脚7,且防脱支撑脚7位于主支撑脚6端部下方。防脱支撑脚7与主体杆件I相平行。主支撑脚6与摆杆8相平行。主体杆件I上靠其端部还设有第一环形挡片3。主体杆件上靠摆杆处设有第二环形挡片5。第一环形挡片3与主支撑脚6位于摆杆8相对两侧。第二环形挡片5位于第一环形挡片3与摆杆8之间。主体杆件I与主支撑脚6为一体折弯成型结构。摆杆8焊接在主体杆件上,防脱支撑脚焊接在摆杆上。主体杆件I上还套设有第一预紧弹簧2,并且第一预紧弹簧与主支撑脚6位于第一环形挡片3的相对两侧。第一预紧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一环形挡片上。
[0023]主体杆件I上套设有可沿主体杆件I移动的限位吊环4,且限位吊环4还可绕主体杆件I转动。限位吊环与主支撑脚位于摆杆的相对两侧。限位吊环4位于第一环形挡片与摆杆之间,具体说是,限位吊环位于第一环形挡片与第二环形挡片之间的主体杆件上。限位吊环4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泳吊具连接的链条9或钢丝绳索。
[0024]实施例2:如图2、图3所示,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的锁紧方法,该锁紧方法利用实施例1中的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对后车身锁紧进行固定;同时,利用后车身的车身悬浮架12和挡泥板加强板10作为锁紧点,其中车身悬浮架12上具有工艺孔;挡泥板加强板10呈T字形,其由横板101和纵板102够成,并且纵板外边缘处还设有翻边 103。
[0025]该后车身锁紧方法依次如下:
第一步,将链条9或钢丝绳索的自由端焊接固定在电泳吊具11上。通过链条9或钢丝绳索将整个后车身锁紧装置与电泳吊具连为一体。
[0026]当车身吊置到电泳吊具上后,将主体杆件1、主支撑脚6、防脱支撑脚7及摆杆8水平放置,并主体杆件I的一端插入车身悬浮架12的工艺孔内。
[0027]第二步,将主体杆件I往车身悬浮架12方向压,使第一预紧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
[0028]第三步,通过摆杆8带动主支撑脚6及防脱支撑脚7绕主体杆件I往下旋转90度;此时,主支撑脚6处于竖直状态,且主支撑脚6的下端抵靠在挡泥板加强板10的横板101上方;防脱支撑脚7处于水平状态,且其处于挡泥板加强板的横板101下方。
[0029]第四步,松开主体杆件1,在第一预紧弹簧2作用下使主体杆件I及其上主支撑脚6和防脱支撑脚7往挡泥板加强板10方向移动,直至防脱支撑脚7的端部抵靠在挡泥板加强板的纵板102上;此时,防脱支撑脚7的端部还位于翻边103的内侦彳。防脱支撑脚7的端部位于翻边103的内侧,可以防止防脱支撑脚7跑出到挡泥板加强板的纵板102外侧,进而保证锁紧装置松动牢靠的锁紧在后车身上。
[0030]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4、图5、图6所示,第一环形挡片3与第二环形挡片5之间的主体杆件I呈圆柱状。第一环形挡片与第二环形挡片之间的主体杆件I上套设有可绕主体杆件转动的圆柱凸轮14。圆柱凸轮上设有轴孔,主体杆件设置在轴孔内。圆柱凸轮14上、朝向第一环形挡片3的一端面上设有往第一环形挡片延伸的连接导套17,且连接导套套设在主体杆件I上。连接导套17上还套设有可沿连接导套轴向移动的预紧压套18。连接导套17与预紧压套18之间通过花键连接。预紧压套18与圆柱凸轮14端面之间的连接导套上还套设有第二预紧弹黃20。
[0031]如图4、 图7所示,第一环形挡片3与第二环形挡片5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环绕主体杆件的环形齿面21。朝向第一环形挡3片的预紧压套18端面上设有绕顺时针方向往外倾斜延伸的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 (即朝向第一环形挡片3的预紧压套端18面上设有往外倾斜延伸的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且第一弹性止逆卡齿在第一环形挡片3的端面上的投影由第一弹性止逆卡齿的根部往端部绕顺时针方向延伸)。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的端部与第一环形挡片3的环形齿面21啮合。朝向第二环形挡片5的圆柱凸轮14端面上设有绕逆时针方向往外倾斜延伸的第二弹性止逆卡齿13(即朝向第二环形挡片的圆柱凸轮端面上设有往外倾斜延伸的第二弹性止逆卡齿,且第二弹性止逆卡齿在圆柱凸轮端面上的投影由第二弹性止逆卡齿的根部往端部绕逆时针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止逆卡齿13的端部与第二环形挡片5的环形齿面21啮合。
[0032]圆柱凸轮14外侧面上设有两道环形限位凸起16,且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的圆柱凸轮14表面还包覆由橡胶缓冲层15。限位吊环4套设在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的圆柱凸轮14上。
[0033]当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的端部与第一环形挡片3的环形齿面21啮合后,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限制圆柱凸轮14绕主体杆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二弹性止逆卡齿13的端部与第二环形挡片5的环形齿面21啮合后,第二弹性止逆卡13齿限制圆柱凸轮主体杆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通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和第二弹性止逆卡13与对应的环形齿面21配合,从而实现对圆柱凸轮14在主体杆件I上的方位进行定位,防止圆柱凸轮14转动。
[0034]由于实施例1中的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的链条9需要事先焊接到电泳吊具上,从而将整个后车身锁紧装置与电泳吊具连为一体;同时,为了使后车身锁紧装置能够便捷的与后车身的悬浮架工艺孔和挡泥板加强板配合安装,链条9的长度需要设置余量;但这样一来当后车身锁紧装置安装到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后车身无法锁紧在电泳吊具上(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仍旧存在浮动间隙);当后车身受到电泳液浮力和冲击时,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仍旧会发生一定的相对移动;
而本实施例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当后车身锁紧连接在电泳吊具上后,本本实施例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可使链条或绳索拉紧,从而将后车身牢靠的锁紧在电泳吊具上,避免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发生松动;同时当后车身受到电泳液冲击时可以缓冲电泳液的浮力和冲击力,避免与后车身锁紧装置配合的车身锁紧点位置(即悬浮架工艺孔和挡泥板加强板)发生形变及破坏。[0035]本实施例的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的锁紧方法参照实施例2,其不同之处在于:
在实施例2的第四步往后增加以下操作:
第五步,将预紧压套18往远离第一环形挡片3的方向移动,解除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与环形齿面21的啮合连接;
第六步,逆时针转动圆柱凸轮14,通过圆柱凸轮14将限位吊环4顶起,从而将链条9拉
紧;
当链条9处于绷紧状态后,释放预紧压套18,在第二预紧弹簧17作用下预紧压套18带动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往第一环形挡片3的方向移动,使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与环形齿面21重新恢复啮合连接。此时,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的端部与第一环形挡片3的环形齿面21啮合,第二弹性止逆卡齿13的端部与第二环形挡片5的环形齿面21啮合;从而将圆柱凸轮14定位在主体杆件I上,防止圆柱凸轮14转动,保证在渐进式前处理电泳过程中,链条9处于绷紧状态,从而配合后车身锁紧装置将后车身牢靠的锁紧在电泳吊具上,避免后车身与电泳吊具之间发生松动。
[0036]另一方面,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的圆柱凸轮14表面还包覆由橡胶缓冲层15,而限位吊环4套设在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的圆柱凸轮14的橡胶缓冲层上;因而当后车身受到电泳液冲击时可以缓冲电泳液的浮力和冲击力,避免与后车身锁紧装置配合的车身锁紧点位置(即悬浮架工艺孔和挡泥板加强板)发生形变及破坏。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体杆件(I),固定设置在主体杆件上并与主体杆件相垂直的主支撑脚(6)及摆杆(8),主支撑脚与摆杆相平行,所述主体杆件上套设有可沿主体杆件移动的限位吊环(4),且该限位吊环还可绕主体杆件转动,限位吊环与主支撑脚位于摆杆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吊环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泳吊具连接的链条(9)或钢丝绳索;所述摆杆上设有往主支撑脚方向延伸的防脱支撑脚(7),且防脱支撑脚位于主支撑脚端部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杆件(I)上靠其端部设有第一环形挡片(3),第一环形挡片与主支撑脚位于摆杆相对两侧,且限位吊环位于第一环形挡片与摆杆之间;所述主体杆件上还套设有第一预紧弹簧(2),并且第一预紧弹簧与主支撑脚位于第一环形挡片的相对两侧,第一预紧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一环形挡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杆件(I)上靠摆杆处设有第二环形挡片(5),且第一环形挡片与第二环形挡片之间的主体杆件呈圆柱状;第一环形挡片与第二环形挡片之间的主体杆件(I)上套设有可绕主体杆件转动的圆柱凸轮(14),圆柱凸轮上、朝向第一环形挡片的一端面上设有往第一环形挡片延伸的连接导套(17),且连接导套套设在主体杆件上;连接导套上还套设有可沿连接导套轴向移动的预紧压套(18),且连接导套与预紧压套之间通过花键连接;预紧压套与圆柱凸轮端面之间的连接导套上还套设有第二预紧弹簧(20); 所述第一环形挡片(3)与第二环形挡片(5)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环绕主体杆件的环形齿面(21),朝向第一环形挡片的预紧压套(18)端面上设有绕顺时针方向往外倾斜延伸的第一弹性止逆卡齿(19),且第一弹性止逆卡齿的端部与第一环形挡片的环形齿面啮合;朝向第二环形挡片(5)的圆柱凸轮(14)端面上设有绕逆时针方向往外倾斜延伸的第二弹性止逆卡齿(13),且第二弹性止逆卡齿的端部与第二环形挡片的环形齿面啮合; 所述圆柱凸轮外侧面上设有两道环形限位凸起(16),且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的圆柱凸轮表面还包覆由橡胶缓冲层(15);所述限位吊环套设在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的圆柱凸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防脱支撑脚与主体杆件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杆件与主支撑脚为一体折弯成型结构,所述摆杆焊接在主体杆件上,防脱支撑脚焊接在摆杆上。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泳吊具的后车身锁紧装置的锁紧方法,其特征是,该锁紧方法依次如下: 第一步,将链条(9)或钢丝绳索的自由端固定在电泳吊具(11)上; 当车身吊置到电泳吊具上后,将主体杆件(I)、主支撑脚(6)、防脱支撑脚(7)及摆杆(8)水平放置,并主体杆件(I)的一端插入车身悬浮架(12)的工艺孔内; 第二步,将主体杆件往车身悬浮架(12)方向压,使第一预紧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 第三步,通过摆杆(8)带动主支撑脚及防脱支撑脚绕主体杆件往下旋转90度;此时,主支撑脚(6)处于竖直状态,且主支撑脚的下端抵靠在挡泥板加强板(10)的横板(101)上方;防脱支撑脚(7)处于水平状态,且其处于挡泥板加强板的横板(101)下方; 第四步,松开主体杆件(I),在第一预紧弹簧(2)作用下使主体杆件及其上主支撑脚和防脱支撑脚往挡泥板加强板(10)方向移动,直至防脱支撑脚(7)的端部抵靠在挡泥板加强板的纵板(102)上;此时,防脱支撑`脚(7)的端部还位于纵板(102)的翻边(103)的内侧。
【文档编号】C25D13/12GK103668400SQ20131048805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7日
【发明者】夏耀峰, 安聪慧,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