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液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163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渡液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镀工艺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导电体铺上一层金属的方法。电镀是指在含有预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通过电解作用,使电镀液中预镀金属的阳离子在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出来,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目前,电镀的过程是通过电镀槽内的电镀液来完成的,为了提高电解反应速率和电流效率,电镀工艺需要对电镀液进行加热。

传统技术中,直接在将加热棒放置在电镀槽内,直接对电镀液进行加热,使用该种方法时,电镀液受热不均匀,远离加热棒区域的电镀液温度较低,影响后续电镀过程。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镀液加热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改善电镀液受热均匀性的电镀液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镀液加热系统,包括电镀槽、与所述电镀槽间隔设置的附槽、连通所述电镀槽和所述附槽的连通管和设于所述连通管外用于加热所述连通管内电镀液的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包括管体和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电磁阀,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镀槽的顶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附槽的底部,所述第一电磁阀靠近所述电镀槽一端。

优选的,所述管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环绕所述连通管设置。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通管外的保温层,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于所述保温层内,所述保温层由隔热绝缘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附槽包括槽体、设于所述槽体内底部的浓度检测装置和一端固设于所述附槽侧壁一端可自由移动的的加料装置。

优选的,所述电镀液加热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电镀槽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附槽顶部连接的回流通道、设于所述连通管和所述电镀槽的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及所述加料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流通道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电磁阀和循环泵,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连通管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于所述电镀槽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镀液加热系统有益效果在于:

一、所述电镀液加热系统在电镀槽前设置连通管,连通管外设有加热装置对连通管内的电镀液进行加热,由于连通管的内径较小,单位时间内通过连通管的电镀液体积较小,能够均匀受热,从而保证进入电镀槽的电镀液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稳定水平。

二、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电磁加热方式,能量利用率高,节约能源、减少了生产成本,保温层的设置,进一步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热转化率。

三、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控制器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整个加热过程的自动化处理,方便快捷。

四、所述浓度检测装置和所述加料装置的设置,确保了进入所述电镀槽的电镀液浓度,再加上所述回流通道的作用,实现了电镀液的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镀液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镀液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镀液加热系统100包括电镀槽1、与所述电镀槽1间隔设置的附槽2、一端与所述附槽2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镀槽1顶部连接的连通管3、设于所述连通管3外用于加热所述连通管3内电镀液的加热装置4、一端与所述电镀槽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附槽顶部连接的回流通道5、设于所述连通管3和所述电镀槽1的温度检测装置6以及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电连接的控制器7(未图示)。

所述电镀槽1为方形结构,其内盛装电镀液。所述电镀槽1的衬里所用材料由所盛装电镀液的性质决定(抗腐蚀性、耐温性等)。

所述附槽2与所述电镀槽1类似,所述附槽2包括槽体21、设于所述槽体21内底部的浓度检测装置22和一端固设于所述槽体21外壁固一端可自由移动的的加料装置23。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2检测到所述附槽1内电镀液浓度低于某一设定温度时,所述加料装置23开始往所述附槽2内添加原材料,直至所述附槽2内电镀液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所述连通管3包括具有中空区域的管体31和设于所述管体31的第一电磁阀32,所述管体31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环绕所述连通管3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41和套设于所述连通管3外的保温层42,所述加热装置4通电时,所述电磁加热线圈41产生交变磁场、所述管体31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所述管体31的内壁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所述管体31的内壁的的金属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所述管体31中空区域内的电镀液的作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41设于所述保温层42内,所述保温层由隔热绝缘材料制成,减少了加热过程的能量损耗,进一步加强了热转化率。

所述回流通道5包括本体51和设于所述本体51的第二电磁阀52和循环泵53。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包括设于所述连通管3的第一温度传感器61和设于所述电镀槽1的第二温度传感器62。

所述控制器7(未图示)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2、所述第二电磁阀52、所述循环泵53、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以及所述加料装置23电连接,用于控制的所述第一电磁阀32、所述第二电磁阀52、所述循环泵53、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以及所述加料装置23开启和关闭。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2检测所述电镀槽1内电镀液的温度,并将所述温度数值传送到所述控制器7(未图示),当所述控制器7(未图示)判断该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立即控制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52和所述循环泵53,将所述电镀槽1内的电镀液输送到所述附槽2,电镀液通过附槽2进入所述连通管3,同时,所述加热装置4开始对电镀液进行加热,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电镀液温度上升至于设定温度时,所述第一电磁阀32打开,电镀液进入电镀槽1。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镀槽加热系统有益效果在于:

一、所述电镀液加热系统100在电镀槽1前设置连通管3,连通管3外设有加热装置4对连通管3内的电镀液进行加热,由于连通管3的内径较小,单位时间内通过连通管3的电镀液体积较小,能够均匀受热,从而保证进入电镀槽1的电镀液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稳定水平。

二、所述加热装置4采用电磁加热方式,能量利用率高,节约能源、减少了生产成本,保温层42的设置,进一步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热转化率。

三、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和所述控制器7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整个加热过程的自动化处理,方便快捷。

四、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2和所述加料装置23的设置,确保了进入所述电镀槽1的电镀液浓度,再加上所述回流通道5的作用,实现了电镀液的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