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432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不需外加动力的混合器,它适用于油田油井从油套环空加注各种药剂及水等介质的井下混合。
目前,国内油田应用于井下掺液混合的混合器为蜗轮蜗杆式搅拌混合器,其动力靠抽油杆提供。当抽油杆作上下往复运动时,搅拌混合器的叶片正、反旋转,从而起到混合的作用。但采用这种混合器的油井需配套空心抽油杆和空心泵,投资很大。再者,这种混合器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易损坏,维修周期长,影响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田井下无需外加动力、混合效率高、压降低,不改变原油井生产工艺且具有掺液控制(防止原油介质从掺液进口流出)的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混合器混合段内设置模板,形成特殊通道,使液体流经通道时形成分流、涡流、湍流等,从而使两种或多种介质同时通过混合器后达到完全混合。为防止原油从掺液口流出,采用单向阀结构,从而达到所掺液能进入混合器而原油不会从掺液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实现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该实用新型不需外加动力,混合效率高;2.该实用新型属静态混合,较原机械搅拌混合器节能90%以上;3.该实用新型内部无运动部件,安全可靠,可达到终身免维修。
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的结构包括(1)上接头;(2)混合模板;(3)外筒;(4)单向阀组;(5)下接头。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剖视图;图2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局部剖视图;图3
图1的A-A剖视图。
图1中2为模板,2-1、2-2分别为两个模板,两模板垂直搭接,其搭接状态见图2。两模板中心距为L,模板为两个1/2椭圆(椭圆沿长轴中心线分开)的搭接,搭接点为椭圆中心点,搭接夹角α。椭圆的短轴为外筒钢管的内径D,长轴A=D/sinα/2,其圆边与管内壁接触。根据混合介质粘度等物理性质的不同,L值控制在A/2cosα/2~3/4A,α角大小控制在8°~170°之间。4为掺液单向阀组,单向阀的数量2~8个。1为上接头,接头采用油管螺纹连接。5为下接头,采用内油管螺纹。3为外筒,采用无缝钢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模板结构可以起分流、循环流动、湍流扩散、剪切等作用,混合均匀。采用的单向阀组结构保证所掺液能进入混合器,而主介质(原油)不会从掺液口流出。
采用上述结构用于实际操作如下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用于稠油井加降粘开采的应用。
混合器模板夹角α150°;模板中心距LA/2cosα/2;模板数12个。经过与未使用混合器相比较,少加降粘剂40%以上,产量提高10%。
权利要求1.一种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为钢管、外筒内至少有两个互相垂直安装的模板、配有掺液单向阀组和上下接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模板为两个1/2椭圆的搭接,其搭接点为椭圆中心点,搭接角为α,椭圆的短轴为外筒钢管的内径D,长轴A=D/sinα/2,其圆弧边与管内壁接触,两模板中心距L在A/2cosα/2~3/4A之间,模板夹角α在8°~170°之间。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井下掺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单向阀组为2~8个单向阀,沿圆周均布。
专利摘要一种适应于油田井下掺液的混合器,它采用在管道内安装异形模板形成特殊通道的方法来改变流经介质的运动状态,使两种或多种介质充分混合。混合器中至少有两个互相垂直安装的模板。其外筒直径大于或等于与混合器联接管道的直径,其下部配有供掺液的单向阀。混合器结构紧凑,混合效率高,压降低,使用寿命长。它主要应用于油田稀油井掺清防蜡剂,稠油井掺水、稀油、降粘剂等介质的混合。
文档编号E21B43/16GK2429628SQ0023462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0日
发明者孙盛凯 申请人:孙盛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