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滑套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293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滑套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石油地震勘探钻机,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动滑套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地震勘探钻机接换钻杆用滑套一般为手动操作,卸钻杆操作过程为,完井后将钻杆母接头卡住,反转动力头将下接头与钻杆母接头间螺纹扣卸松,放开链,滑套沿下接头滑下,卡住钻杆母接头上的卸扣筋,然后,提升动力头,卡住第二根钻杆母接头,反转动力头,则可卸下第一根与第二根钻杆间螺纹扣,下放动力头,将滑套提起,用链挂上,将第一根钻杆从动力头上卸下,完成第一根钻杆的起钻。起钻其他钻杆依此类推。从整个起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滑套钻工手动提起放下,如滑套内有泥沙时,滑动比较费劲,有时需借用榔头敲打,另外,司钻操纵较快时,有时将钻工的手挤伤,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机动滑套结构,减轻钻工劳动强度,避免安全隐患的机动滑套结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下接头1、油缸2、轴承3、拉耳4、止动板5、滑套6,止动板5上置有油缸2,下接头与动力头中心管由螺栓连接,拉耳4通过轴承3与滑套6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采用双油缸2结构,实现滑套6上下滑动。
拉耳4与轴承3外圈紧配合,轴承3内圈与滑套6紧配合,下接头1通过平键与滑套6相连。
油缸2与止动板5相连。
止动板5上开有长槽。
拉耳4颈部在槽中上下滑动,滑套6与下接头1由滑动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双油缸结构,实现滑套上下滑动,使接换钻杆快捷方便,安全可靠,减轻了钻工的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由于是双油缸结构,拉耳受力对称,力臂较小,各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如图所示,钻杆的起钻和卸钻过程与技术背景中的描述,只是滑套6的提起与放下,由油缸2控制。其中止动板5的作用是,当动力头旋转时限制油缸2及拉耳4转动。拉耳与轴承3外圈紧配合,下接头通过平键与滑套相连,动力头旋转时,下接头、滑套和轴承内圈一起旋转,止动板5、拉耳4、油缸2保持不动,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油缸2伸缩,实现滑套6的上下移动。
采用双油缸2结构,实现滑套6上下滑动,使接换钻杆快捷方便,安全可靠。
机动滑套6的连接顺序止动板5与动力头壳体相连,油缸2与止动板5相连,止动板5上开有长槽,拉耳4颈部在槽中上下滑动,拉耳4与轴承3外圈紧配合,轴承3内圈与滑套6紧配合,滑套6与下接头1由滑动键连接,下接头1与动力头中心管由螺栓连接。
权利要求1.机动滑套结构装置,包括下接头(1)、油缸(2)、轴承(3)、拉耳(4)、止动板(5)、滑套(6),其特征在于止动板(5)上置有油缸(2),下接头与动力头中心管由螺栓连接,拉耳(4)通过轴承(3)与滑套(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滑套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双油缸(2)结构,拉耳(4)颈部在槽中上下滑动,滑套(6)与下接头(1)由滑动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滑套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拉耳(4)与轴承(3)外圈紧配合,轴承(3)内圈与滑套(6)紧配合,下接头(1)通过平键与滑套(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滑套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缸(2)与止动板(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滑套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板(5)上开有长槽。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石油地震勘探钻机的机动滑套结构装置,包括下接头(1)、油缸(2)、轴承(3)、拉耳(4)、止动板(5)、滑套(6),止动板(5)上置有油缸(2),下接头与动力头中心管由螺栓连接,拉耳(4)通过轴承(3)与滑套(6)连接,通过双油缸结构,实现滑套上下滑动,使接换钻杆快捷方便,安全可靠,减轻了钻工的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由于是双油缸结构,拉耳受力对称,力臂较小,各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文档编号E21B19/00GK2775285SQ20052000521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日
发明者杨凤申, 刘坤, 侯俊清, 党卫中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