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由旋转并带有扶正装置的提捞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058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自由旋转并带有扶正装置的提捞抽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用的提捞抽子。
背景技术
提捞采油是对油井最后阶段常采用的一种采油方式,是利用提捞车实现采油的一种方法。提捞车将提捞抽子通过钢丝绳下入油井内,至所需液面以下,再拉动钢丝绳将提捞抽子及以上液体全部提至井口,压入油罐来实现采油。提捞抽子上的胶皮套筒在快速下降过程中和上升时液体重力作用下变形后,由于在油井套管内位置不居中造成的与套管内壁及套管间连接处摩擦不均匀,加速了胶皮套筒的局部磨损,从而使整个胶皮套筒报废。一般提捞20多次(2天)就要为提捞抽子更换一个胶皮套筒。同时提捞抽子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受液体重力作用本身无法自由旋转,使钢丝绳扭劲,大大影响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也带来了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由于在油井套管内位置不居中造成的与套管内壁及套管间连接处摩擦不均匀,加速了胶皮套筒的局部磨损,从而使整个胶皮套筒报废。一般提捞20多次就要为提捞抽子更换一个胶皮套筒。同时提捞抽子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受液体重力作用本身无法自由旋转,使钢丝绳扭劲,大大影响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也带来了不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自由旋转并带有扶正装置的提捞抽子。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胶皮套筒不易磨损、钢丝绳不扭劲、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安全生产无隐患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由进油连接管1、扶正上接头2、扶正下接头3、滚珠4、胶皮套筒6、套筒端盖7和丝堵8组成,胶皮套筒6设置在套筒端盖7的外套槽内,套筒端盖7套设在进油连接管1上,进油连接管1下部的管壁上开有进油口17,扶正下接头3的上端与进油连接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扶正上接头2的下端与进油连接管1的上端旋转连接,进油连接管1的上端与扶正上接头2接合部位的外壁上环向开有半圆形凹槽11,扶正上接头2与进油连接管1接合部位的内壁上环向开有半圆形凹槽18,滚珠4设置在扶正上接头2的半圆形凹槽18和进油连接管1的半圆形凹槽11形成的围绕轴心的环形闭合空间内,在环形闭合空间水平方向的扶正上接头2的壁上开有滚珠4进入的通孔12,丝堵8设置在通孔12上,在扶正上接头2上开有与进油连接管1下部的进油口17相连通的出油口13。本实用新型在扶正上接头2和扶正下接头3的作用下处于油井套管中心,并可以在油井套管内快速移动而不与油井套管壁摩擦。下降时提捞抽子在重力作用下快速移动,当遇到液面后,胶皮套筒6及套筒端盖7在液体阻力下向上滑动,让开进油连接管1上的进油口17,液体从进油口17流入,从扶正上接头2的出油口13流出,顺利通过提捞抽子。上升时胶皮套筒6及套筒端盖7在重力和提捞抽子上面的液体阻力作用下向进油连接管1的下端移动,封闭了进油口17,同时胶皮套筒6在液体重力作用下变形密封了提捞抽子与油井套管之间的空隙,保证了提捞抽子上部的液体不漏失。由于提捞抽子在油井套管中心,胶皮套筒变形均匀,整体处于均匀摩擦状态下,不存在局部磨损严重的情况,胶皮套筒的使用寿命提高了15倍,原来两天一换,现在三十天换一个。同时扶正上接头2又可以相对于进油连接管1自由旋转及时解掉了钢丝绳的扭力,也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消除了不安全隐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见图1~图4)本实施方式由进油连接管1、扶正上接头2、扶正下接头3、滚珠4、胶皮套筒6、套筒端盖7和丝堵8组成,胶皮套筒6设置在套筒端盖7的外套槽内,套筒端盖7套设在进油连接管1上,进油连接管1下部的管壁上开有进油口17,扶正下接头3的上端与进油连接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扶正上接头2的下端与进油连接管1的上端旋转连接,进油连接管1的上端与扶正上接头2接合部位的外壁上环向开有半圆形凹槽11,扶正上接头2与进油连接管1接合部位的内壁上环向开有半圆形凹槽18,滚珠4设置在扶正上接头2的半圆形凹槽18和进油连接管1的半圆形凹槽11形成的围绕轴心的环形闭合空间内,在环形闭合空间水平方向的扶正上接头2的壁上开有滚珠4进入的通孔12,丝堵8设置在通孔12上,在扶正上接头2上开有与进油连接管1下部的进油口17相连通的出油口13。滚珠4的直径为10~14mm。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的扶正上接头2和扶正下接头3分别由壳体20和三个扶正装置组成,三个扶正装置呈正三角形固定在壳体20的外壁上,每个扶正装置分别由滚轮5、滚轮轴5-1、两个滚轮架14和两个弹簧19组成,两个滚轮架14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壳体20上,两个滚轮架14的内部分别开有与滚轮架同轴向的弹簧孔15,两个滚轮架14的中部分别开有与滚轮架垂直的轴孔16,滚轮轴5-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滚轮架14上的轴孔16内,滚轮5设置在两个滚轮架14之间的滚轮轴5-1上,两个弹簧19分别设置在滚轮轴5-1和壳体20之间的两个滚轮架14的弹簧孔15内,轴孔16为可使滚轮轴5-1内外伸缩的长形孔。本实施方式的滚轮轴5-1可以在轴孔16内自由移动,但即使处于轴孔16最低位置也可保证滚轮最外点处于提捞抽子外侧。在弹簧孔15的底部安装弹簧,使滚轮轴5-1压在弹簧外侧,滚轮5在弹簧作用下顶在油井套管内壁上。由于油井套管内径只大于提捞抽子直径10mm,处于提捞抽子外侧顶在套管内壁上的滚轮保证了提捞抽子在油井套管中心线上运动。滚轮5不但可以快速滚动,还可以自由伸缩维持提捞抽子的稳定,起到很好的减少阻力和保持平衡的作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由旋转并带有扶正装置的提捞抽子,它由进油连接管(1)、扶正上接头(2)、扶正下接头(3)、滚珠(4)、胶皮套筒(6)、套筒端盖(7)和丝堵(8)组成,胶皮套筒(6)设置在套筒端盖(7)的外套槽内,套筒端盖(7)套设在进油连接管(1)上,进油连接管(1)下部的管壁上开有进油口(17),其特征在于扶正下接头(3)的上端与进油连接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扶正上接头(2)的下端与进油连接管(1)的上端旋转连接,进油连接管(1)的上端与扶正上接头(2)接合部位的外壁上环向开有半圆形凹槽(11),扶正上接头(2)与进油连接管(1)接合部位的内壁上环向开有半圆形凹槽(18),滚珠(4)设置在扶正上接头(2)的半圆形凹槽(18)和进油连接管(1)的半圆形凹槽(11)形成的围绕轴心的环形闭合空间内,在环形闭合空间水平方向的扶正上接头(2)的壁上开有滚珠(4)进入的通孔(12),丝堵(8)设置在通孔(12)上,在扶正上接头(2)上开有与进油连接管(1)下部的进油口(17)相连通的出油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并带有扶正装置的提捞抽子,其特征在于滚珠(4)的直径为10~1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并带有扶正装置的提捞抽子,其特征在于扶正上接头(2)和扶正下接头(3)分别由壳体(20)和三个扶正装置组成,三个扶正装置呈正三角形固定在壳体(20)的外壁上,每个扶正装置分别由滚轮(5)、滚轮轴(5-1)、两个滚轮架(14)和两个弹簧(19)组成,两个滚轮架(14)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壳体(20)上,两个滚轮架(14)的内部分别开有与滚轮架同轴向的弹簧孔(15),两个滚轮架(14)的中部分别开有与滚轮架垂直的轴孔(16),滚轮轴(5-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滚轮架(14)上的轴孔(16)内,滚轮(5)设置在两个滚轮架(14)之间的滚轮轴(5-1)上,两个弹簧(19)分别设置在滚轮轴(5-1)和壳体(20)之间的两个滚轮架(14)的弹簧孔(15)内,轴孔(16)为可使滚轮轴(5-1)内外伸缩的长形孔。
专利摘要可自由旋转并带有扶正装置的提捞抽子,它涉及一种油田用的提捞抽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提捞抽子在油井套管内运动不居中又易使钢丝绳扭劲,影响胶皮套筒和钢丝绳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扶正下接头(3)的上端与进油连接管(1)的下端连接,扶正上接头(2)的下端与进油连接管(1)的上端连接,滚珠(4)设置在扶正上接头(2)的半圆形凹槽(18)和进油连接管(1)的半圆形凹槽(11)形成的围绕轴心的环形闭合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油井套管内快速移动而不与油井套管壁摩擦。胶皮套筒变形均匀,整体处于均匀摩擦状态下,胶皮套筒的使用寿命提高了15倍。扶正上接头(2)又可以相对于进油连接管(1)自由旋转及时解掉了钢丝绳的扭力,也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21B17/00GK2893138SQ20062002095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1日
发明者谢仕洪, 李庚昌, 李敬德, 李伟, 姜常坤, 张立臣, 吴涛 申请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