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884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撬装式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适用于油田注水井带压洗井 作业。
技术背景-油田现用的洗井方式为开放式洗井,即把地面池或罐车中流体泵入井内油管或套管 环空经井底循环后返出地面池或罐中,或者把高压流程中水引入井内经井底循环后返出 地面池或罐中。其缺点是对于正常注水井由于井底压力高需放压后再洗井,浪费了地层 能量,同时也可能导致地层出砂造成事故,另外开放式洗井也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撬装式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它采用高进高出的离心 泵驱动注水井内的高压水经井底循环后进入耐高压的除砂过滤装置再进入离心泵进口, 形成对注水井的循环洗井。与开放式洗井比较其优点是保持地层能量下实现密闭洗井, 避免油田注入水污染环境,同时也避免了因放压导致地层出砂造成的事故。具体技术方 案是高压注水井的进出口与密闭的高压除砂器进水口 18、高进高出离心泵出水口 7对 接,高压水经井底循环后进入高压除砂器1、精细过虑器2、3过滤后,进入离心泵进口, 形成对注水井的密闭循环洗井,并由安装在除砂器底部的排泥口 20、排砂口21排出泥 砂。


图1:撬装式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流程示意图I、 高压除砂器 2、精细过滤器3、精细过滤器 4、离心泵 5、电机6、配电箱 7、出水口 8、进水口 9、补充进水口 10、补充进水口图2:高压除砂器结构示意图II、 外筒12、溢流槽13、过滤棒14、旋流槽 15、液压闸板阀16、液压闸板 阀 17、防溅网18、进水口 19、出水口 20、排泥口 21、排砂口具体实施方式
该装置由高进高出离心泵4、密闭的高压除砂l、精细过虑器2、 3三部分组成(如 图1),洗井前连接流程,依次为注水井洗井出口、高压除砂器进水口 8、高压除砂器出 口、精细过滤器进口、精细过滤器出口、离心泵进口、离心泵出水口 7、注水井洗井进 口,洗井时打开注水井洗井出口闸门、注水井洗井进口闸门,接通离心泵电源'开始洗 并。洗井时若井漏,补充进水口9、 10与现场常压流程水接通补充水源'洗井结束或洗
井过程中可以通过安装在除砂器底部的排泥口 20排砂口 21排出泥砂。高进高出离心泵 4根据油田注水井注水压力选型,为了实现连续工作,在流程中增加过滤装置的自洁功 能,主要通过补充水源口9、 10对高压除砂1、精细过虑器2、 3进行反冲洗来实现。高压除砂器结构由滤砂、排砂两部分组成(图2)。滤砂部分由过滤棒13、溢流槽 12组成,过滤棒13采用多级割缝筛管及粗滤料填充结构;排砂部分由旋流槽14、液压 闸板阀15、 16组成,采用重力旋流沉降到口袋,口袋上下设置两个液压全封封井器液 压闸板阀15、 16交替排砂。精细过滤器结构采用多层粗精滤料降低流速扩大渗流面积实施精细过滤。使用时采 用两只精细过滤器交替使用, 一只在用另一只反冲自洁。该装置优点是改变现有开放式洗井为密闭洗井,避免了井底压力高的注水井由于 洗井前放压,保持了地层能量下,避免因放压导致地层出砂造成井下事故,减少油田注 入水污染环境。
权利要求1、 一种撬装式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由高进髙出离心泵(4)、密闭的高压除砂器(1)、精细过虑器 (2)、 (3)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高压注水井的进出口与密闭的高压除砂器进水口 (18)、高进高出离心泵出水口 (7)对接,高压水经井底循环后进入高压除砂器(1)、精细过虑器(2)、 (3)过滤后,进入 离心泵进口,形成对注水井的密闭循环洗井,并由安装在除砂器底部的排泥口 (20)、排砂口 (21)排出 泥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式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其特征是高压除砂器结构由过滤棒(13)、溢 流槽(12)、旋流槽(14)、液压闸板阀(15)、 (16)组成,过滤棒(13)采用多级割缝筛管及粗滤料填充 结构,排砂口袋上下设置两个液压全封封井器液压闸板阀(15)、 (16),溢流槽(12)外部设计了防溅网(1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式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其特征是增加补充进水口(9)、 ( 10) 与现场常压流程水源接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撬装式高压注水井密闭洗井装置,适用于油田注水井带压洗井、清洗井筒作业,其优点是保持地层能量下实现密闭洗井,减少油田注入水污染环境,避免了因放压导致地层出砂造成的事故。该装置采用高进高出的离心泵4驱动循环水经离心泵出口7、注水井进口到达井底,再经油套环空、注水井出口循环后进入密闭的高压除砂器1、精细过滤器2、3再进入离心泵进口,形成对高压注水井的密闭循环洗井。
文档编号E21B21/00GK201037384SQ200720004238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3日
发明者崔朝轩 申请人:崔朝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