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528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领域一种抽油泵封泵器。特别是一种脱接式 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 背景技术-
油井在采油过程中,经常由于井下异常情况而被迫停泵进行作 业,这时就需要把抽油泵关闭。现有的抽油机井可控式封泵器
(01267979.8)需要安装脱节器,适用于大泵井,作业时上提抽油杆 脱节器脱开封泵器留在井底,井内液体不能进入抽油泵内达封泵的目 的,但是这种封泵器只适用于大泵井,不适用于小泵井(《#70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接式抽 油泵自封式封泵器,该封井器适用于小泵井(《#70泵),作业时能将 抽油泵自封堵住油孔,避免了井喷井涌现象,保证作业顺利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由上、 下两部分组成,包括外筒和接头,外筒内安装有弹簧、止推环及带有 销钉的旋转套,接头上部开有与销钉相配合的脱接滑道。
上述的外筒下部带有环形凸台,止推环位于凸台上;外筒底部固 定有限位套,旋转套位于凸台和限位套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封泵器适用于小泵井,用于不 带脱接器的抽油泵井井下作业时防止井内液体从油管喷出的防喷井 下工具,作业时能将抽油泵自封堵住油孔,避免了井喷井涌现象,保 证作业顺利完成。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附图2是附图1中脱接滑道8的结构示意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部结构剖视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外筒,2-弹簧,3-止推环,4-限位套,5-销钉,6-旋转
套,7-接头,8-脱接滑道,9-桶杆,10-外连接螺母,11-主体,12-
内连接螺母,13-内筒,14-工作筒。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中所示,该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由上部分(图3)和
下部分(图4)两部分组成,上部的外筒l内安装有弹簧2、止推环 3及带有销钉5的旋转套6,销钉5可以在旋转套6内轴向转动,旋 转套6可以横向转动,外筒l下部带有环形凸台,止推环3位于凸台 上,外筒1底部固定有限位套4,旋转套6位于凸台和限位套4之间。 下部分的接头7上部开有与销钉5相配合的脱接滑道8(如图2所示), 使用时,销钉5在脱接滑道8内滑动,接头7的上端面与止推环3的 底面相触,外连接螺母10将接头7和桶杆9连成一体,桶杆9可在 外连接螺母10和接头7内转动,桶杆9可插入内筒13内,内筒13 上加工有过流孔,内筒13通过内连接螺母12与主体11连接成一体, 内筒13可在外连接螺母10和主体11内转动,主体11与工作筒14 螺纹连接。
一次作业时该装置的下部主体6通过端部的锥管螺纹连接到抽 油泵泵筒接箍上,工作筒14端部的锥管螺纹与抽油泵固定凡尔相连, 随抽油泵和油管下入井内,由于桶杆9插入内筒13内,堵住了内筒 13上的过液孔,使得由固定凡尔流入脱接式抽油泵自封下部内的井 内液体被堵塞,实现井下作业下油管和下抽油杆过程中的油管不放喷 作业;该装置的上部通过外筒1上端螺纹连接到抽油泵活塞底部,随 抽油杆下到井底,当抽油杆下完探底后,脱接式抽油自封上部销钉5 通过在脱接滑道8内的轨迹运动,将自封上部和下部的接头7实现对 接。抽油杆上提时,抽油杆柱带动桶杆9上行,桶杆9从内筒13里 拔出,被堵塞的井内液体通过内筒13上的过液孔流入抽油泵,对好 防冲距后,抽油泵工作。
二次作业时,下放抽油杆探底,使桶杆9插入内筒13内堵塞内 筒13上的过液孔,同时装置的上部与下部的接头7依靠销钉5在脱 接滑道8内的轨迹运动,实现分离,上提抽油杆时,桶杆9被留在了 内筒13内,实现了作业起油管和起抽油杆过程中的油管不放喷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包括上部的外筒(1)和下部的接头(7),其特征在于外筒(1)内安装有弹簧(2)、止推环(3)及带有销钉(5)的旋转套(6),接头(7)上部开有与销钉(5)相配合的脱接滑道(8)。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其特征 在于外筒(l)下部内带有环形凸台,止推环(3)位于凸台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其特征 在于外筒(1)底部固定有限位套(4),旋转套(6)位于凸台和限位套 (4)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式封泵器。该脱接式抽油泵自封封泵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包括上部的外筒(1)和下部的接头(7),外筒(1)内安装有弹簧(2)、止推环(3)及带有销钉(5)的旋转套(6),接头(7)上部开有与销钉(5)相配合的脱接滑道(8)。该封井器适用于小泵井,作业时能将抽油泵自封堵住油孔,避免了井喷井涌现象,保证作业顺利完成。
文档编号E21B33/12GK201206454SQ20082008966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张秀英 申请人:张秀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