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及建筑的托换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532469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梁及建筑的托换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及高层建筑的托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建设完成后的高度都是确定的,但是随着船舶制造技术和航运业的发展,大吨位船舶越来越多,使得一些早期设计、建造的桥梁,标高达不到船舶通过的通航要求,使 得一些大吨位的货轮通过困难,这样只能分装小吨位的轮船才能通过,这样既费时费力,又 增加成本。而拆除重新设计、建造的成本高、周期长。另外,随着现在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地铁等地下交通设施或管道等公共设施的 建设,需要从一些已有地面建筑下穿过。而地下车库等公开设施的需求也急剧增大,然而以 前的建筑物由于当时社会的需求问题并未建有地下车库。在已有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物 下再建造这类公共设施,都需要通过已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托换来保持现有建筑物的基础 不受扰动,同时保证新建地下工程的安全和使用期间的可靠和稳定。但是以前采用的是梁 式或板式托换方法,都是现在建筑物两侧先打桩,然后从侧面向基础底面以下开挖,在基础 下方做板或梁,并通过板或梁将上部载荷托换到两侧桩基,这种托换方法的大部分作业都 在地面下进行,开挖工作量大、工期长、工作空间有限,施工不安全、工程质量不容易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及高层建筑的托换装 置及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桥梁及建筑的托换装置,包括沿桥梁桥墩 或建筑物地基周围布置的多根柱状桩基,桩基顶部之间张拉有柔性索,不同的柔性索布成 网状,柔性索两端被锚固在桩基或地锚上。所述的桩基为钢管和钢管内部灌注的钢筋混凝土。所述的桩基底部混凝土向四周膨大形成大头,以增大桩基抗压和抗、倾斜、抗拔能 够,提高其稳定性。所述的桩基顶部设有索鞍,方便将柔性索定位在桩基顶部和用张力机张紧柔性索。所述的钢管为矩形或圆形布局。一种桥梁及建筑的托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桥梁或建筑周围打桩并插入钢管,钢管顶端高于原基础;(2)在钢管中插入钢筋和浇灌混凝土,使其固化形成桩基;(3)在桩基顶部安装柔性索,且柔性索布成网状,用张力机将柔性索张紧并将桥梁 或建筑托住,柔性索两端锚固;(4)处理原基础,将原基础拆除,增加必要的设施,并建新基础;(5)将桥梁或建筑放在新基础上。
在钢管中插入钢筋和浇灌混凝土之前还先插入导管至钢管底部,通过导管向钢管 底部灌入炸药并引爆,在钢管底部形成一个压实的空洞,不但能够将周围的地基压实,而且 在浇灌混凝土时能够在桩基底部形成向四周膨胀的大头。所述的步骤(2)中混凝土中水泥、沙子和石头的比例为1 3 7。
另外,整个施工过程需要在严格的施工监测下进行,确保原结构的安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复合索托结构,使得桥梁或建筑物能够实现托换,采 用柔性索托结构与板式或梁式相比施工和托换过程操作方便,施工量小,方便施工的进行, 另外工程质量也容易保证。


图1为本发明托换装置的平面图;图2为本发明中炸药引爆后形成的空洞结构示意图;图3为托换装置的立面图;图中1桩基,2柔性索,3建筑物,4空洞。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托换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共有四对桩基1, 桩基1由钢管和钢管内部灌注的钢筋混凝土形成复合桩基,桩基1形成圆形布局,在相间的 每对钢管和混凝土构成的复合桩基1之间张拉柔性索2,柔性索2构成了一张索网,每根桩 基顶部均设有索鞍,方便将柔性索2两端定位在桩基顶部。桩基采用混凝土向四周膨大形 成大头的结构。其托换施工方法为如图1所示,在将桥梁或建筑物3周围打桩并插入一定数量 的钢管,钢管顶端高于原基础,在钢管中插入玻璃管,通过玻璃管向钢管底部灌入炸药并引 爆,这时在钢管底部形成一个空洞4(如图2所示),且爆炸作用将周围压实。然后在钢管 1中插入钢筋和浇灌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充满孔洞和钢管,其中,混凝土中水泥、沙子和石头 的比例为1 3 7,待混凝土和钢筋固化后形成复合桩基1,新桩基的底部面积大,这样在 荷重时桩基底部的压强减小,同时保证了新基础的稳固,不容易松动;然后采用如图1和图 3所示在桩基1顶部通过索鞍张拉柔性索2构成网状,利用拉力机拉紧柔性索2将桥梁或建 筑物3托起,锚固柔性索两端于地锚或桩基上;处理桥梁或建筑物的原基础,将其拆除,同 时增加工程所需要的设施,比如修建地下车库或地铁通道的必备设施,等这些工作完成后 将桥梁或建筑物3放到新基础上加固,最后将索托结构去除,这些过程的实施需要施工监 测,要根据工程学原理经过准确的计算进行施工。
权利要求
一种桥梁及建筑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桥梁桥墩或建筑物地基周围布置的多根柱状桩基,桩基顶部之间张拉有柔性索,不同的柔性索布成网状,柔性索两端被锚固在桩基或地锚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基为钢管和钢管内部灌注的 钢筋混凝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基底部混凝土向四周膨大形 成大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基顶部设有索鞍。
5.一种桥梁及建筑的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桥梁或建筑周围打桩并插入钢管,钢管顶端高于原基础;(2)在钢管中插入钢筋和浇灌混凝土,使其固化形成桩基;(3)在桩基顶部安装柔性索,且柔性索布成网状,用张力机将柔性索张紧并将桥梁或建 筑托住,柔性索两端锚固;(4)处理原基础,将原基础拆除,增加必要的设施,并建新基础;(5)将桥梁或建筑放在新基础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及建筑的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管中插入钢筋和浇 灌水泥之前还先插入导管至钢管底部,导管中灌入炸药并引爆,在钢管底部形成一个压实 的空洞。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桥梁及建筑的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 混凝土中水泥、沙子和石头的重量比为1:3:7。
全文摘要
一种桥梁及建筑的托换装置及方法,托换装置包括沿桥梁桥墩或建筑物地基周围布置的多根柱状桩基,桩基顶部之间张拉有柔性索,不同的柔性索布成网状,柔性索两端被锚固在桩基或地锚上。方法如下步骤(1)在桥梁或建筑周围打桩并插入钢管,钢管顶端高于原基础;(2)在钢管中插入钢筋和浇灌混凝土,使其固化形成桩基;(3)在桩基顶部安装柔性索,且柔性索布成网状,用张力机将柔性索张紧并将桥梁或建筑托住,柔性索两端锚固;(4)处理原基础,将原基础拆除,增加必要的设施,并建新基础;(5)将桥梁或建筑放在新基础上。通过利用复合索托结构,使得桥梁或建筑物能够实现托换,方便施工的进行,另外工程质量也容易保证。
文档编号E02D5/38GK101806040SQ20101013208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徐国彬 申请人:徐国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