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下运输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377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山地下运输车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地下运输车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焦点。作为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多的矿产资源都是蕴含在地下的,需要工人从地下把矿产资源开采出来。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巷道是矿山生产的动脉,担负着物资运输、通风、人员流动通道等功能,对矿山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对于地下矿的开采,通常采用准轨或窄轨铁路运输矿石、煤炭、废料、 设备及材料等物料。传统的运输巷道经常设计成环形,即修建一条环绕矿脉的主运输巷道, 沿矿脉的宽度方向修建多条装矿运输巷道,装矿运输巷道的两端与主运输巷道连接,由此形成覆盖整个矿脉的多条环形运输巷道。这样的环形巷道设计,导致运输距离过大,拐弯较多,在大规模地下矿山运输中,不得不依靠增加矿车运输列车数和增加单个矿车的载重量, 由此带来了运输线路紧张和运输巷道断面的增加而使得投资增加。而且,现有的环形运输巷道只在主运输巷道上靠近主井的地方设置卸载站和破碎站,生产效率受到极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矿山地下运输车场,所述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减少设备及基建投资,可以方便地实现自动化无人运输,降低矿山井下工人劳动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包括多条运输巷道,所述多条运输巷道沿第一方向穿过矿脉且彼此间隔开;多列运输车,所述多个运输车分别沿所述多个运输巷道往复运动;卸载破碎站,所述卸载破碎站位于所述矿脉外面且设在所述多条运输巷道的第一端;和主井,所述主井设在所述矿脉外用于提升卸载破碎站破碎后的矿废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所述多条运输巷道沿所述第一方向成大致直线(在正常工作段没有钝角拐弯)设置,克服了传统的多条环形运输巷道因拐弯较多而导致运输距离过大、运输线路紧张以及因运输巷道断面增加而使得基建投资增加的缺陷,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并且明显减少设备及基建投资。而且,多个运输车可以在所述多条运输巷道上往复运动,不存在会车避让及堵车的情况,生产管理及操作非常简单;还可以方便地实现无人运输及自动控制,大大降低了矿山井下工人劳动强度。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条运输巷道至少位于所述矿脉内的部分彼此平行。这样,在装载矿石时所述多条运输巷道间互不影响,增加了生产效率。有利地,所述多条运输巷道的第二端相连。由此,可以使所述多条运输巷道有机结合,可以对整个矿山地下运输车场进行统筹管理和通风。优选地,在所述多条运输巷道内,每条运输巷道对应一列往复运行的运输车。由此,可以避免出现回车避让和堵车的情况,生产管理及操作简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还进一步包括多个矿石溜井,所述多个矿石溜井分别沿所述多条运输巷道排列成多排。这样,便于被开采的矿石通过所述矿石溜井装载到所述多列个运输车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所述卸载破碎站包括卸载站和位于卸载站下方的破碎站。这样,有利于所述多个运输车运送的矿石在卸载破碎站进行卸载和破碎作业。有利地,所述卸载站与所述破碎站一一对应或两个卸载站对应一个破碎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还包括副井,所述副井与所述多个运输巷道的第一端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在每条所述运输巷道内设置有供运输车运行的轨道。有利地,在所述卸载破碎站内,每条运输巷道内的轨道并联的轨道。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示意图;和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的卸载破碎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
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包括多条运输巷道 1,多个运输车(未示出),卸载破碎站2和主井3。多条运输巷道1沿第一方向穿过矿脉且彼此间隔开。多个运输车分别沿多个运输巷道1往复运动。卸载破碎站2位于矿脉外面且设在多条运输巷道1的第一端。主井3设在所述矿脉外用于提升卸载破碎站2破碎后的矿废石。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矿脉的长度方向,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矿脉的具体情况设置第一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多条运输巷道1沿所述第一方向成大致直线(在正常工作段没有钝角拐弯)设置,克服了传统矿山地下运输车场的多条环形运输巷道因拐弯较多而导致运输距离过大、运输线路紧张以及因运输巷道断面增加而使得基建投资增加的缺陷,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并且明显减少设备及基建投资。 而且,所述多个运输车可以分别在多条运输巷道1上往复运动,不存在会车避让及堵车的情况,生产管理及操作非常简单。还可以方便地实现无人运输及自动控制,大大降低了矿山井下工人劳动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条运输巷道1至少位于所述矿脉内的部分彼此平行,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当运输矿石时多条运输巷道1之间互不影响,增加了生产效率。有利地,多条运输巷道1的第二端相连。由此,可以使多条运输巷道1有机结合,可以对整个矿山地下运输车场进行统筹管理和通风。优选地,在多条运输巷道1内,每条运输巷道对应一列往复运行的运输车。由此,可以避免出现回车避让和堵车的情况,生产管理及操作简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卸载破碎站2包括卸载站21和位于卸载站21下方的破碎站22。这样,有利于所述多个运输车运送的矿石在卸载破碎站2进行卸载和破碎作业。有利地,卸载站21与破碎站22 —一对应或两个卸载站21对应一个破碎站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还包括多个矿石溜井4,多个矿石溜井4分别沿多条运输巷道1排列成排。这样,便于被开采下来的矿石通过矿石溜井4装载到所述多个运输车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还包括副井5,副井5与多个运输巷道1的第一端连接,以作为外部通道。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在每条运输巷道1内设置有供运输车运行的轨道12。有利地,在所述卸载破碎站内,每条运输巷道内的轨道12并联有空车轨道13。这样,就可以是卸载完毕的运输车快速离开卸载破碎站,以便进行下一次装载运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可以在每条运输巷道1内的装矿运输线路上均设置卸载站21,配置一列运输车,该列运输车可由电机牵引或由钢丝绳牵引。运输列车在采区装矿后,被牵引至卸载站21卸载后,再反方向运动至采区装矿处,使每条运输巷道相对独立,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可以有如下特点
5[0035]1)大大减少了矿石的运输距离,使得每辆运输车的运输能力得到提高;2)可以方便地实现重车下坡和空车上坡运输,使得单个运输车所需要的牵引力降低,在同等牵引力的条件一次能够运输更多的运输车;3)每条运输巷道内仅有一列运输车在运行,不存在会车避让及堵车的情况,生产管理及操作非常简单;4)可以方便地实现无人运输及自动控制;5)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在同等运输能力要求下,运输车的运输列数或单个运矿设备的载重均可得到降低。6)可以方便地采用其他驱动方式来牵引矿车组,如采用摩擦轮绞车或卷扬机等。7)可以解决现有双机牵引运输中由于列车拐弯过大而造成同步电缆失效的难题, 从而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和节能的效果。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运输巷道,所述多条运输巷道沿第一方向穿过矿脉且彼此间隔开;多列运输车,所述多个运输车分别沿所述多个运输巷道往复运动;卸载破碎站,所述卸载破碎站位于所述矿脉外面且设在所述多条运输巷道的第一端;和主井,所述主井设在所述矿脉外用于提升卸载破碎站破碎后的矿废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运输巷道至少位于所述矿脉内的部分彼此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运输巷道的第二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条运输巷道内,每条运输巷道对应一列往复运行的运输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破碎站包括卸载站和位于卸载站下方的破碎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站与所述破碎站一一对应或两个卸载站对应一个破碎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井,所述副井与所述多个运输巷道的第一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多个矿石溜井, 所述多个矿石溜井分别沿所述多条运输巷道排列成多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每条所述运输巷道内设置有供运输车运行的轨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卸载破碎站内,每条运输巷道内的轨道并联有轨道。
专利摘要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包括多条运输巷道,所述多条运输巷道沿第一方向穿过矿脉且彼此间隔开;多列运输车,所述多列运输车分别沿所述多个运输巷道往复运动;卸载破碎站,所述卸载破碎站位于所述矿体外侧且设在所述多条运输巷道的一端;主井,所述主井设在所述矿体外负责提升破碎站破碎后的矿废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地下运输车场,所述多条运输巷道主体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成单线设置,克服了传统的多条环形运输巷道因拐弯较多而导致运输距离过大、运输线路紧张以及因运输巷道断面增加而使得基建投资增加的缺陷,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并且明显减少设备及基建投资。
文档编号E21F13/04GK202081913SQ20112014296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刘育明, 施士虎, 李浩宇, 杜贵文, 王志东, 马俊生 申请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