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机及其上节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104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强夯机及其上节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夯机及其上节臂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施工市场的加速增长,强夯法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方面已发展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沙漠地基、围海造地、软粘土加固,机场跑道硬化等处理,一些国家还将强夯法应用在了核废料场处理的研究中。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这些项目,由于合理有效地应用了强夯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省了工程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履带式强夯机是在履带式起重机的基础上,根据强夯施工的具体工况,对机构的强度,稳定性,等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满足强夯工况所需要的功率,效率,吨位和工作周期等性能的强夯机。现有技术中的履带式强夯机主要包括下车行走装置、回转支撑装置、上车平台、主卷扬系统、变幅卷扬系统、臂架装置等装置。其中,臂架装置用来支撑重锤和吊钩以及脱钩器,臂架一般采用桁架结构,分为上节臂装置、中间臂和下节臂,上节臂装置包括上节臂和设置于上节臂的鹅头。鹅头的作用是固定主卷滑轮,改变钢丝绳运动方向,提升、下降重锤和起吊重物的支撑部件。请参考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01和鹅头部02,鹅头部包括安装架021、定滑轮022和滑轮组023,其中,定滑轮022和滑轮组023通过滑轮轴安装在安装架021上,钢丝绳通过定滑轮022和滑轮组023与吊钩连接,实现导向功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臂体部01和鹅头部02为一体式结构,不能进行拆卸,运输过程中,臂体部01和鹅头部02的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不便运输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和鹅头部可进行拆卸进行分别运输,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不便运输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上节臂装置的强夯机。本发明提供的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板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板通过螺栓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鹅头部设有滑轮组的一端沿远离臂体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优选地,所述鹅头部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下边缘设有第一翼板,且所述第一翼板由所述下边缘的上端延伸至大于所述下边缘的2 I 3处。优选地,所述鹅头部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上边缘设有第二翼板,且所述第二翼板由所述上边缘的上端延伸至大于所述上边缘的11 3处。优选地,所述定滑轮至所述第二安装面板之间的所述鹅头部的下边缘两侧设有第
二翼板。优选地,所述定滑轮的轮轴边缘至所述第二安装面板之间的所述鹅头部的侧面设有第四翼板。优选地,所述鹅头部的两侧可拆卸地设有支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强夯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上节臂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和鹅头部通过第一安装平面和第二安装平面可拆卸地连接在了一起,在运输时,可对二者进行拆卸,分开运输,而后再将臂体部和鹅头部组装至一起即可,如此有效提高了运输上节臂装置的可操作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强夯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强夯机,其上节臂装置的运输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该有益效果的推导与上述上节臂装置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节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鹅头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臂体部结构示意图;图 I 中臂体部一01、鹅头部一02、安装架一 021、定滑轮一022、滑轮组一023 ;图2-图 4 中臂体部一 11、鹅头部一 12、第一安装面板一 13、第二安装面板一 14、第一连接孔一131、第二连接孔一 141、滑轮组一 15、定滑轮一 16、第一翼板一 17、第二翼板一 18、第三翼板一 19、支腿一 20、第四翼板一 21 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和鹅头部可进行拆卸进行分别运输,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不便运输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上节臂装置的强夯机。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2-图4,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节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鹅头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臂体部结构示意图。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11和鹅头部12,臂体部11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13,鹅头部12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14,第一安装面板13可拆 卸地连接于第二安装面板14。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11和鹅头部12通过第一安装面板13和第二安装面板14可拆卸地连接在了一起,在运输时,可对二者进行拆卸,分开运输,而后再将臂体部11和鹅头部12组装至一起即可,如此有效提高了运输上节臂装置的可操作性。为了提高上节臂装置的稳定性,第一安装面板13的上表面和第二安装面板14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面板13的上表面和第二安装面板14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系指当强夯机的臂架处于与水平面成75-80度夹角的工作状态时,需要说明的是,强夯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其臂架通常处于75-80度角,比如,有些型号的强夯机处于75度,有些型号的强夯机处于80度等,第一安装面板13的上表面和第二安装面板14的下表面处于水平面。如此设置,鹅头部12及重锤的重力均可沿轴向作用于臂架,减小了臂架所受到弯矩。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面板13和第二安装面板14可通过螺栓相连接,其具体连接形式可如下所述。沿第一安装面板13的四周可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31,第二安装面板14设有多个与第一连接孔131——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41,通过插装于第一连接孔131和第二连接孔141的螺栓,可将第一安装面板13和第二安装面板14固定连接至一起。另外,为了能够适应能够提升体积较大的重锤,并提高提升重锤的高度,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鹅头部12设有滑轮组15的一端沿远离臂体部1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如此设置,通过滑轮组15的吊绳吊起重锤时,由于鹅头部12设有滑轮组15的一端远离臂体部11,故重锤的体积增加时,重锤提升时也不会受到臂体部11的影响,另外,由于鹅头部12设有滑轮组15的一端倾斜向上,故重锤可被吊起的高度可得到提升。由于鹅头部12设有滑轮组15的一端与臂体部11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故鹅头部12受到重锤施加的重力弯矩较大,为了提高鹅头部12的耐力性能。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鹅头部12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下边缘设有第一翼板17,且第一翼板17由下边缘的上端延伸至大于下边缘的2 I 3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鹅头部12,其倾斜向上部位的下边缘的由上端至其2 I 3处位置所受到的应力最大,易发生弯曲的问题,而本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设置在该处设置第一翼板17,可有效提高该位置所能承受应力的能力,有效提高了鹅头部12的抗弯强度。进一步地,鹅头部12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上边缘设有第二翼板18,且第二翼板18由上边缘的上端延伸至大于上边缘的11 3处。同样,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鹅头部12,其倾斜向上部位的上边缘由上端至其113处位置所受到的应力最大,易发生弯曲的问题,而本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设置在该处设置第二翼板18,可有效提高该位置所能承受应力的能力,同样有效提高了鹅头部12的强度。通过第一翼板17和第二翼板18可有效提高鹅头部12向上倾斜延伸部位的承压强度。优选地,定滑轮16至第二安装面板14之间的鹅头部12的下边缘两侧设有第三翼 板19。应当理解,定滑轮16所承受的承载力也较大,为了防止第二安装面板14与定滑轮16之间的鹅头部12因承受载荷过大而受损的问题。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定滑轮16至第二安装面板14之间的鹅头部12的下边缘两侧设有第三翼板19。如此设置,第三翼板19可有效提高鹅头部12的定滑轮16至第二安装面板14之间的强度。此外,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定滑轮的轮轴边缘至第二安装面板之间的鹅头部的侧面还可以设有第四翼板2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四翼板21,可有效承载定滑轮与第二安装面板之间的重力,第四翼板21可承载至少50吨的重量,显然,有效提高了鹅头部的承载能力。另外,将鹅头部12拆卸下来时,为了方便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鹅头部12的两侧可拆卸地设有支腿20。当需要将鹅头部12拆卸下来时,可首先安装上支腿20,而后将鹅头部12拆卸下来,放置鹅头部12时,由于有支腿20的支撑,可方便地放置鹅头部12。将鹅头部12安装至臂体部11上之后,可再将支腿20拆卸下来。本具体实施方式
还提供了一种强夯机,包括如上述的上节臂装置。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强夯机,其上节臂装置的运输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该有益效果的推导与上述上节臂装置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板的下表面均为水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板通过螺栓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头部设有滑轮组的一端沿远离臂体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头部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下边缘设有第一翼板,且所述第一翼板由所述下边缘的上端延伸至大于所述下边缘的2|3 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头部的倾斜向上部位的两侧的上边缘设有第二翼板,且所述第二翼板由所述上边缘的上端延伸至大于所述上边缘的1|3 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至所述第二安装面板之间的所述鹅头部的下边缘两侧设有第三翼板。
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的轮轴边缘至所述第二安装面板之间的所述鹅头部的侧面设有第四翼板。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上节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头部的两侧可拆卸地设有支腿。
10.一种强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上节臂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包括臂体部和鹅头部,所述臂体部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面板,所述鹅头部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安装面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板。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强夯机的上节臂装置,其臂体部和鹅头部可进行拆卸进行分别运输,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节臂装置不便拆装和不便运输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上节臂装置的强夯机。
文档编号E02D3/046GK102877455SQ2012104144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梁守军, 王建怀, 刘洋, 罗振伟, 岳宝栋, 杨喜晶, 吴才科, 王顺顺 申请人: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