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机械化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061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巷道机械化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机械化作业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巷道机械化作业机。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的开拓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其工作包括巷道掘进、临时支护、打锚杆锚索、喷浆、架梁和运输物料等工作。目前,巷道内的工作大多数都是由人工完成,由于巷道内工作条件恶劣、工作强度大,不仅对矿工的健康造成了损害甚至对矿工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提高作业安全性及效率,也有一些机械化的作业机用于煤矿巷道的开拓,具体作业时,巷道作业机一般需要与巷道掘进机配合工作,然而巷道空间一般比较狭窄,现有巷道 作业机难以在有限的作业空间里与巷道掘进机有效地配合。故,亟待提供一种巷道作业机能有效适应巷道作业场景,与巷道掘进机有效地配
口 ο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适应巷道作业场景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包括本体部、运动部、用于在巷道顶部的轨道上移动的承载小车、机械手;所述承载小车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运动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并与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运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在三维空间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还包括用于支承巷道顶板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呈T形结构,包括用于支承所述巷道顶板的支撑件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运动的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本体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由方形的钢管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手与所述运动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运动部包括回转台、机械臂和第二液压油缸;所述回转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机械臂的一端与所述回转台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械手铰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转台与所述机械臂,用于驱动所述机械臂绕所述机械臂与所述回转台的铰接点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臂为伸缩臂。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手为支护机械手、锚杆锚索机械手、喷浆机械手、架梁机械手或物料运输机械手。本实用新型巷道机械化作业机通过承载小车与巷道顶部轨道配合作用,即可实现机身行驶在巷道顶部轨道上,充分利用巷道作业空间,有效地适用于现有巷道的作业场景。

[0013]图I为本实用新型巷道机械化作业机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巷道机械化作业机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巷道机械化作业机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实施例包括本体部11、运动部13、承载小车17、机械手19 ;其中,承载小车17设置在本体部11上,用于在巷道顶部轨道51上移动;运动部13设置在本体部11上,并与机械手19连接,运动部13用于带动机械手19在三维空间运动。上述本体部11为整机各部件的连接中心,承载小车17将巷道机械化作业机I吊挂在巷道顶部轨道51 (如工字钢)上前后滑动,具体操作时,该承载小车17可以由常用的驱动系统驱动以实现前后滑动,在此不再赘述;这样,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即可行驶在巷道顶架设部轨道51上,充分利用巷道作业空间,适用于现有巷道的作业场景,详见图2及图3的相应描述。优选地,为了稳定作业机机身以更好地作业,上述巷道机械化作业机I还可以包括支撑部15,支撑部15设置在本体部11上,用于支承巷道顶板。更优选地,支撑部15呈T形结构,包括用于支承巷道顶板的支撑件151及用于驱动支撑件151运动的第一液压油缸153 ;第一液压油缸153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件151与本体部11。具体操作时,该支撑件151可以横向设置,第一液压油缸153可以纵向设置;该支撑件151可以由方形的钢管制成。优选地,为了实现多功能的一体化作业,机械手19与运动部13之间可拆卸连接,如铰接。具体操作时,机械手19可以为支护机械手、锚杆锚索机械手、喷浆机械手、架梁机械手或物料运输机械手等各种机械手。这样,通过更换机械手19即可实现巷道临时支护、打锚杆锚索、喷浆、架梁和运输物料等工作。优选地,为了便于调整机械手19的作业角度及作业范围,运动部13包括回转台131、机械臂133及第二液压油缸135 ;回转台131设置在本体部11上;机械臂133的一端与回转台131铰接,另一端与机械手19连接;第二液压油缸135的两端分别连接回转台131与机械臂133,用于驱动机械臂133绕其与回转台131的铰接点A运动。更优选地,该机械臂133为伸缩臂。这样,通过回转台131即可实现水平面的旋转动能,通过机械臂133即可实现伸缩功能,通过第二液压油缸135即可实现升降功能;通过回转台131、机械臂133及第二液压油缸135三者运动的结合即可有效实现机械手19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运动部13的功能在于带动机械手19运动,以实现机械手19在尽可能宽广的范围内作业,即能带动机械手19在三维空间中运动即可实现巷道作业的目的;具体操作时,该运动部1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回转台131、机械臂133及第二液压油缸135结合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回转台131与机械臂133结合的形式等。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通过承载小车与巷道顶部轨道配合作用,即可实现机身行驶在巷道顶部轨道上,充分利用巷道作业空间,适用于现有巷道的作业场景;此外,通过更换机械臂即可实现支护、打锚杆锚索、喷浆、架梁和运输物料等不同工作,实现了煤矿巷道临时支护、打锚杆锚索、喷浆、架梁和运输物料等工作的机械化作业,减少了煤矿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煤矿工作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在巷道(如煤矿巷道)开拓时,首先由巷道掘进机3对煤矿巷道进行掘进;如图3所示,当掘进到一定距离后巷道掘进机3后退让出掘进迎头面一端,巷道掘进机3上方吊挂在巷道顶部轨道51上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I越过巷道掘进机3行进到 掘进迎头面一端进行支护、打锚杆锚索、喷浆、架梁和运输物料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巷道机械化作业机I中的承载小车17与巷道顶部轨道51配合作用,实现机身行驶在巷道顶部轨道51上,充分利用巷道作业空间,特别适用于现有巷道的作业场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11)、运动部(13)、用于在巷道顶部的轨道(51)上移动的承载小车(17)、机械手(19); 所述承载小车(17)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上; 所述运动部(13)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上,并与所述机械手(19)连接,所述运动部(13)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19)在三维空间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承巷道顶板的支撑部(15 ),所述支撑部(15 )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5)呈T形结构,包括用于支承所述巷道顶板的支撑件(151)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151)运动的第一液压油缸(153); 所述第一液压油缸(15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件(151)与所述本体部(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51)由方形的钢管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19)与所述运动部(13)可拆卸连接。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13)包括回转台(131 )、机械臂(133)和第二液压油缸(135); 所述回转台(131)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上; 所述机械臂(133)的一端与所述回转台(1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械手(19)铰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3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转台(131)与所述机械臂(133),用于驱动所述机械臂(133)绕所述机械臂(133)与所述回转台(131)的铰接点(A)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133)为伸缩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19)为支护机械手、锚杆锚索机械手、喷浆机械手、架梁机械手或物料运输机械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其中,该巷道机械化作业机包括本体部、运动部、用于在巷道顶部的轨道上移动的承载小车、机械手;承载小车设置在本体部上,运动部设置在本体部上,并与机械手连接,运动部用于带动机械手在三维空间运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机身行驶在巷道顶部轨道上,充分利用巷道作业空间,有效地适用于现有巷道的作业场景。
文档编号E21D23/04GK202707099SQ2012203496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侯宝革, 倪建明, 常龙, 龚海滨, 刘柄言 申请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