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364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在建筑及路桥建设等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含漂石地层的地基,而由于漂石地层形成时代为新近沉积,其中含有大量卵石粒,其粒径多为2(T50cm,最大3m左右,大小极为悬殊,粒间常见架空结构,在进行工程施工时,所修建工程则会对漂石地层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卵石粒也将会重新排列,从而使地基产生不均匀觉降,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为了解决漂石地层松散易垮塌的问题,人们广泛采用预应力管桩对漂石地层进行加固,即在施工区域预先设置桩孔,将等长的预应力管桩放入桩孔中,然后在预应力管桩的上方铺设褥垫层。这种复合地基主要利用的是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因此在设计时预应力管桩的直径均较大,其消耗的钢筋量和混凝土量也就越多。在进行施工时,大量的预应力管需要从其生产厂地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起重机的频繁运行使得该区域噪音较大,不利于环境保护。其在运输上也会消耗较多的资源,如大量的超重卡车也将加重对道路的损坏,因此这类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建造成本一般均较高,不符合节能环保建设要求。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漂石地层地基在加固时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这种复合地基不仅对漂石地层具有较强的加固能力,而且施工时噪音较低,能很好地满足节能环保建设要求,同时成本也相对较低。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在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碎石褥垫层,其中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呈多组排列设置,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直径一般在150mnT250mm之间,且相邻两组的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互交叉。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能可靠地进入持力层或嵌入岩层中,桩身及桩底均可承担荷载,充分利用了原漂石地层的承载能力,单桩承载力较大,含钢量较低,节约了钢材消耗量,同时在施工时噪音也较低,利于环境保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对漂石地层的地基具有良好的加固防护作用,而且可充分利用原漂石地层的承载能力,增强了单桩的承载力,因而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可减小桩径,从而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用量,节约了建造成本,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推广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0009]图中代码说明1、Γ-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2_碎石褥垫层;3_地基面;4-漂石地层;11、12、13、14、15-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在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I)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碎石褥垫层
(2),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被设置为多组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1、12、13、14、15),其中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1)与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2)之间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互交叉,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2)与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3)之间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互交叉,以此类推。在具体实施时,先在漂石地层的地基上设置桩孔,为了解决漂石成孔难和漂石地层松散易塌孔的问题,使漂石地层进一步被挤密实,提高漂石地层的稳固性,最好采用潜孔锤方式形成潜桩孔,然后再用跟管钻进形成完整桩孔,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中央位置并浇铸混凝土,在浇铸混凝土的同时再同步进行拔管操作,这样所浇铸的混凝土则会有一部份进入漂石地层的空隙中,提高了漂石地层的密实度,桩身也由于存在不规则的凹凸点使得与漂石地层的摩擦力加大,从而可充分利用漂石地层原有的承载能力,在相同荷载的条件下`减少了钢筋和混凝土用量,达到降低建造成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其特征是在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碎石褥垫层,其中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呈多组排列设置,且相邻两组的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其特征是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直径一般在150mnT250_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它是在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碎石褥垫层,其中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呈多组排列设置,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直径一般在150mm~250mm之间,且相邻两组的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互交叉。本实用新型中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能较可靠地进入持力层或嵌入岩层中,有效地利用了原漂石地层的承载能力,因此单桩承载力较大,在相同承载力设计下其含钢量较低,节约了钢材消耗量,同时在施工时噪音也较低,利于环境保护。
文档编号E02D27/16GK202899151SQ20122060749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7日
发明者王新, 康景文, 王宁, 晏宾, 王君红, 陈春霞 申请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