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439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以有效解决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体中挖方路堑及滑坡抗滑加固困难或工程投资巨大的问题。它包括:上排抗滑加固桩,沿线路路堑上侧间隔设置;下排抗滑加固桩,沿线路路堑下侧间隔设置;连接横梁,设置在对应的上排抗滑加固桩、下排抗滑加固桩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之刚性连接;支撑地梁,于路堑地基中设置在对应的上排抗滑加固桩、下排抗滑加固桩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之铰接或刚性连接;土钉墙,设置在相邻上排抗滑加固桩之间和相邻下排抗滑加固桩之间。
【专利说明】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铁路、公路等岩土工程,特别涉及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体中挖方路堑抗滑及加固问题。
【背景技术】
[0002]在工程中常常遇到在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体中开挖形成路堑工程(或隧道明洞工程)的情形。当开挖路堑切穿滑面或挖断滑坡抗滑段时,需要采取很强的支挡工程才能保证开挖路堑及滑坡(岩堆)的稳定,特别是当两侧的开挖高度均较高且开挖路堑较窄时,工程投资较大且外观形式不美观,如果以隧道明洞形式通过,也需要对开挖基坑进行开挖临时支护,工程总投资更加巨大,特别是当滑坡、岩堆位于软弱地基岩土体之上时,开挖路堑的抗滑加固非常困难。为此,急迫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以有效解决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体中挖方路堑及滑坡抗滑加固困难或工程投资巨大的问题。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发明的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上排抗滑加固桩,沿线路路堑上侧间隔设置;下排抗滑加固桩,沿线路路堑下侧间隔设置;连接横梁,设置在对应的上排抗滑加固桩、下排抗滑加固桩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之刚性连接;支撑地梁,于路堑地基中设置在对应的上排抗滑加固桩、下排抗滑加固桩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之铰接或刚性连接;土钉?,设置在相邻上排抗滑加固桩之间和相邻下排抗滑加固桩之间。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上排抗滑加固桩与下排抗滑加固桩共同抵抗路堑土压力及滑坡下滑力;利用连接横梁使上排抗滑加固桩与下排抗滑加固桩形成一个整体,增大其整体刚度,同时增加了抗滑加固桩与地基岩土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地基岩土体的侧向约束力,此外还可把路堑下方侧稳定滑坡体的抗力充分发挥;用支撑地梁可解决较差滑坡地基岩土体侧向容许力不足的问题;利用土钉墙,稳定抗滑加固桩之间的滑坡体。该发明可有效解决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体中挖方路堑及滑坡抗滑加固困难或工程投资巨大的问题。该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施工简单、投资较省等特点,较开挖路堑两侧分别设置抗滑加固桩节约工程投资30%以上,较隧道明洞形式通过节约工程投资50%以上,该结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且符合环保的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0008]图1是本发明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0009]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下排抗滑加固桩12、连接横梁21、支撑地梁22、土钉墙30、滑动面A。【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1]参照图1,本发明的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包括:上排抗滑加固桩11,沿线路路堑上侧间隔设置;下排抗滑加固桩12,沿线路路堑下侧间隔设置;连接横梁21,设置在对应的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下排抗滑加固桩12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之刚性连接;支撑地梁22,于路堑地基中设置在对应的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下排抗滑加固桩12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之铰接或刚性连接;土钉墙30,设置在相邻上排抗滑加固桩11之间和相邻下排抗滑加固桩12之间。
[0012]利用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与下排抗滑加固桩12共同抵抗路堑土压力及滑坡下滑力。连接横梁21使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与下排抗滑加固桩12形成一个整体,增大其整体刚度,同时增加了抗滑加固桩与地基岩土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地基岩土体的侧向约束力,此外还可把路堑下方侧稳定滑坡体的抗力充分发挥。支撑地梁22可解决较差滑坡地基岩土体侧向容许力不足的问题,土钉墙30起着分别稳定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与下排抗滑加固桩12之间滑坡体的作用。本发明可有效解决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体中挖方路堑及滑坡抗滑加固困难或工程投资巨大的问题,具有整体性好、施工简单、投资较省等特点,较开挖路堑两侧分别设置抗滑加固桩节约工程投资30%以上,较隧道明洞形式通过节约工程投资50%以上,该结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且符合环保的要求。
[0013]参照图1,所述上排抗滑加固桩11的桩顶高程必须保证滑坡体不产生越顶,连接横梁21的设置高度与下排抗滑加固桩12的桩顶高程一致并满足路堑净空要求。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与下排抗滑加固桩12施工至连接横梁21位置时须预留连接钢筋。
[0014]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的一些构造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上排抗滑加固桩(11),沿线路路堑上侧间隔设置;下排抗滑加固桩(12),沿线路路堑下侧间隔设置;连接横梁(21),设置在对应的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下排抗滑加固桩(12)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之刚性连接;支撑地梁(22),于路堑地基中设置在对应的上排抗滑加固桩(11)、下排抗滑加固桩(12)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之铰接或刚性连接;土钉墙(30),设置在相邻上排抗滑加固桩(11)之间和相邻下排抗滑加固桩(1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抗滑路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横梁(21)的设置高度与下排抗滑加固桩(12)的桩顶高程一致。
【文档编号】E02D17/20GK103643687SQ201310724780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姚裕春, 李安洪, 魏永幸, 杨贵勇, 袁碧玉, 胡会星, 张敏静, 王保林, 马鹏, 汤骄, 刘伟, 汪琳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