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气自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917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管气自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套管气自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地层内的油、水、气混合流体通过采油装置被提送到地面,混合流体中的部分溶解气渐渐从原油中分离成自由气,并慢慢膨胀,直至脱离原油进入油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这部分天然气被称为套管气。当套管气产生的压力较高时,就会导致动液面大幅下降,生产压差降低,影响泵效,严重时还会造成各类采油泵气蚀现象,使抽油泵无法正常工作。为了防止套压过高造成沉没度过低和发生抽油泵“气锁”现象,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套管放气。而取消套管控制阀将套管气排放到大气中,不仅浪费了大量溶解气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已有部分油井安装了一种“防盗型油套连通套管气回收装置”,通过封闭一个套管闸门,另一个套管闸门经过单流阀连通器、防锯管线连接到生产流程上,,套管气经憋压大于管线回压后进入流程外输。由于设置单流阀,即使套压低于回压,流程中的采出液也不会倒流。连通器用防盗盒保护,卡箍接头、套管丝堵等均设置为防盗型。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种简易套管气回收工艺仍不能及时缓解套管压力,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套管气压力较低,无法自动打开单流阀,套压仍对动液面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套管气自动回收装置,解决了套压过高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套管气随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压力调节开关、压缩机、分离器、第一单流阀、套管阀门、第二单流阀、进气控制阀门,连接有套管阀门和第一单流阀的管线设有分离器和压缩机,压缩机与压力调节开关连接,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单流阀和进气控制阀门连接到外输流程。上述的压缩机和分离器的外侧设有防盗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其中一个套管闸门封闭,另一个套管闸门经过单流阀连接到防盗箱内的天然气压缩机和油气分离器上,经过分离器的天然气经压缩机增压后,进入原油外输流程,实现回收的目的;解决了套压过高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套管气随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压力调节开关1、压缩机2、分离器3、第一单流阀4、第一压力表5、套管阀门6、防盗箱7、第二单流阀8、第二压力表9、进气控制阀门10、外输流程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压力调节开关1、压缩机2、分离器3、第一单流阀4、第一压力表5、套管阀门6、防盗箱7、第二单流阀8、第二压力表9、进气控制阀门10、外输流程11,连接有第一压力表5、套管阀门6和第一单流阀4的管线设有分离器3和压缩机2,压缩机2与压力调节开关I连接,压缩机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压力表9、第二单流阀8和进气控制阀门10连接到外输流程11。其中,压缩机2和分离器3的外侧设有防盗箱7,可以增强防盗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压力调节开关控制,当套管经憋压达到0.3MPa时,压缩机启动;当套管压力降至0.1 MPa时,压缩机停止动作;压力调节开关可根据不同油井的情况进行设置,经过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轻质油可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安装天然气压缩机和分离器,解决了套压不足以打开单流阀的问题;通过压力控制开关,实现了套管气自动回收,将套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避免了套压过高引发“气锁”,又避免了套压降低过多、生产压差过大、含水量升高的问题;通过单流阀的控制,避免了外输管线内的原油回流;通过压缩机前后的压力表,可对套管压力实现实时监测。
权利要求1.一种套管气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压力调节开关(I)、压缩机(2)、分离器(3)、第一单流阀(4)、套管阀门(6)、第二单流阀(8)、进气控制阀门(10),连接有套管阀门(6)和第一单流阀(4)的管线设有分离器(3)和压缩机(2),压缩机(2)与压力调节开关(I)连接,压缩机(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单流阀(8)和进气控制阀门(10)连接到外输流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气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缩机(2)和分离器(3)的外侧设有防盗箱(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套管气自动回收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压力调节开关、压缩机、分离器、第一单流阀、套管阀门、第二单流阀、进气控制阀门,连接有套管阀门和第一单流阀的管线设有分离器和压缩机,压缩机与压力调节开关连接,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单流阀和进气控制阀门连接到外输流程。有益效果是将其中一个套管闸门封闭,另一个套管闸门经过单流阀连接到防盗箱内的天然气压缩机和油气分离器上,经过分离器的天然气经压缩机增压后,进入原油外输流程,实现回收的目的;解决了套压过高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套管气随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E21B43/34GK203050641SQ20132001914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李 杰, 张建国, 庄冰松, 王咏梅 申请人:庄冰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