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9783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平井扶正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包括本体、上限位套、下限位套和水平井测井仪器,在本体上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上限位套、本体和下限位套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水平井测井仪器的外侧,在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的支撑臂。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扶正测井仪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根据井眼井径的需要更换支撑臂,而且能够根据支撑的需要调整支撑臂的扶正力。
【专利说明】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平井扶正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国内有很多常规的测井扶正器,但是仅有很少的扶正装置应用于水平井测井仪器的扶正,目前应用于水平井测井仪器的扶正装置一般采用弹簧片支撑结构,但是这种扶正装置不能根据不同井眼的内径需要更换扶正支撑机构,也不能调整支撑机构的侧向扶正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扶正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扶正装置不能根据不同井眼的内径需要更换扶正支撑机构和不能调整支撑机构的侧向扶正力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包括本体、上限位套、下限位套和水平井测井仪器,在本体上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上限位套、本体和下限位套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水平井测井仪器的外侧,在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的支撑臂。
[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本体套装在水平井测井仪器的外侧,在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上均分布有不少于两个的径向螺纹定位孔,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分别通过径向螺纹定位孔和定位螺钉固定在水平井测井仪器的外侧。
[0007]上述本体的内侧可有自上而下贯穿并呈螺旋状的凹槽。
[0008]上述凹槽的数目可为三个。
[0009]上述本体的外侧可均匀固定安装有六个支撑臂;或/和,通孔呈圆形。
[0010]上述支撑臂的左端外侧和右端外侧均可有倒角;或/和,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的形状均为圆环形。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扶正测井仪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根据井眼井径的需要更换支撑臂,而且能够根据支撑的需要调整支撑臂的扶正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4]附图3为附图1中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4为附图3中A-A向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5为附图1中本体的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附图6为附图1中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的主视结构放大示意图。[0018]附图7为附图1中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的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本体,2为上限位套,3为下限位套,4为支撑臂,5为径向螺纹定位孔,6为凹槽,7为水平井测井仪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附图1至7所示,该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包括本体1、上限位套2、下限位套3和水平井测井仪器7,在本体I上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上限位套2、本体I和下限位套3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水平井测井仪器7的外侧,在本体I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的支撑臂4。上限位套2和下限位套3的设置能够将本体I固定在水平井测井仪器7上;支撑臂4的设置能够将水平井测井仪器7牢固地支撑在水平井内,另外,当需要在不同井径的井眼内使用的时候,通过更换支撑臂4,即能应用于井径不同的井眼,再者,能够根据支撑的需要,调整支撑臂4的扶正力。
[0024]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5]如附图1至7所示,本体I套装在水平井测井仪器7的外侧,在上限位套2和下限位套3上均分布有不少于两个的径向螺纹定位孔5,上限位套2和下限位套3分别通过径向螺纹定位孔5和定位螺钉固定在水平井测井仪器7的外侧。
[0026]如附图4所示,在本体I的内侧有自上而下贯穿并呈螺旋状的凹槽6。凹槽6的设置能够起到清理泥浆的作用。
[0027]如附图4所示,凹槽6的数目为三个。
[0028]如附图1至5所示,在本体I的外侧均匀固定安装有六个支撑臂4 ;或/和,通孔呈圆形。六个支撑臂4的设置具有支撑更稳固的作用,有效地防止被支撑的水平井测井仪器7偏离水平井的轴线方向。
[0029]如附图1至7所示,在支撑臂4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均有倒角;或/和,上限位套2和下限位套3的形状均为圆环形。
[0030]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上限位套、下限位套和水平井测井仪器,在本体上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上限位套、本体和下限位套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水平井测井仪器的外侧,在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不少于三个的支撑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套装在水平井测井仪器的外侧,在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上均分布有不少于两个的径向螺纹定位孔,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分别通过径向螺纹定位孔和定位螺钉固定在水平井测井仪器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内侧有自上而下贯穿并呈螺旋状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凹槽的数目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外侧均匀固定安装有六个支撑臂;或/和,通孔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外侧均匀固定安装有六个支撑臂;或/和,通孔呈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外侧均匀固定安装有六个支撑臂;或/和,通孔呈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臂的左端外侧和右端外侧均有倒角;或/和,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的形状均为圆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臂的左端外侧和右端外侧均有倒角;或/和,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的形状均为圆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井测井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臂的左端外侧和右端外侧均有倒角;或/和,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的形状均为圆环形。
【文档编号】E21B17/10GK203515550SQ20132056885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陈斌, 李雨田, 程晓峰, 余刚, 冉强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