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流量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833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小流量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包括阀体和两个阀芯组件,阀芯组件包括压杆、回液阀套、进液阀套和阀芯,回液阀套套在压杆上,阀芯的两端开口、内部为中空油道,阀芯与压杆为密封连接,阀芯组件还包括沿轴向连接在所述回液阀套和进液阀套之间的中间阀套,中间阀套和进液阀套套在所述阀芯上,中间阀套、进液阀套和阀芯的侧壁上均设有让液体流过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换向阀的阀芯组件通过增加一个中间阀套,中间阀套的两端与进液阀套和回液阀套固定连接,压杆和阀芯位于阀套的内部,从而使阀芯组件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插装式结构,集成度高,方便在换向阀阀体中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也提高了换向阀的集成度。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小流量换向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综采液压支架液压回路中的液压元件,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小流量换向阀。
【背景技术】
[0002]在煤矿综采越来越朝自动化、高效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大采高,高阻抗的支架越来越普及,相应的操纵阀也开始从以前的小流量渐渐发展到现在的中流量、大流量。在煤机行业,换向阀也被称为操纵阀或者控制阀。在液压支架液压系统中,换向阀控制液流的方向,实现液压支架升降、推溜、拉架等不同的动作。
[0003]目前,小流量换向阀包括阀体和阀芯组件,阀体上设有一个主进液孔、一个主回液孔和两个工作口,主进液孔和主回液孔设在阀体的同一个侧面上,两个工作口分别设在阀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阀芯组件包括压杆、回液阀套、进液阀套和阀芯,阀芯的两端开口、内部为中空油道,阀芯与压杆之间采用阀垫密封。随着煤矿使用要求越来越朝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对液压元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的阀芯组件在结构上比较复杂,零件种类多,集成度低,阀门维修起来也极为不便,而且密封可靠性较差,阀垫很容易被破坏,导致阀门的使用寿命和适应环境能力不足,最终会影响综采液压支架的稳定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度高的新型小流量换向阀。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包括阀体和两个阀芯组件,阀体上设有一个主进液孔、一个主回液孔和两个工作口,主进液孔和主回液孔设在阀体的同一个侧面上,两个工作口设在阀体的一个端面上,阀芯组件包括压杆、回液阀套、进液阀套和阀芯,回液阀套套在压杆上,阀芯的两端开口、内部为中空油道,阀芯与压杆为密封连接,阀芯组件还包括沿轴向连接在所述回液阀套和进液阀套之间的中间阀套,中间阀套和进液阀套套在所述阀芯上,中间阀套、进液阀套和阀芯的侧壁上均设有让液体流过的通孔,所述主进液孔与进液阀套上的通孔连通,所述工作口与阀芯的内部油道连通。
[0006]所述中间阀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液阀套和进液阀套螺纹连接。
[0007]所述压杆和所述阀芯的端部之间为硬密封连接。
[0008]所述阀芯的朝向所述压杆的端部为锥台结构,压杆的内孔入口处设有用于与阀芯端部密封连接的且两者之间为线接触的圆弧面。
[0009]所述阀芯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出的环块,环块的外侧面上设有圆锥面,所述中间阀套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用于与环块的圆锥面密封连接的且两者之间为线接触的圆弧面。
[0010]所述阀芯上的通孔位于所述环块和锥台结构的端部之间。[0011]所述中间阀套上的通孔位于所述凸出部和与所述回液阀套连接的端部之间。
[001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换向阀的阀芯组件通过增加一个中间阀套,中间阀套的两端与进液阀套和回液阀套固定连接,压杆和阀芯位于阀套的内部,从而使阀芯组件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插装式结构,集成度高,方便在换向阀阀体中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也提高了换向阀的集成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阀的剖视图;
[0014]图2为阀芯组件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6]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17]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压杆;2、回液阀套;3、中间阀套;4、进液阀套;5、阀芯;
6、弹簧;7、第一出液孔;8、第二出液孔;9、进液孔;10、回液孔;11、凸出部;12、环块;13、手柄;14、压头;15、压块;16、阀体;17、进液密封部;18、壳体;19、中间密封部;20、主进液孔;21、主回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流量换向阀,包括阀体16、壳体18、手柄13、压头14、两个压块15和两个阀芯组件。阀体16为矩形,阀体16上设有一个主进液孔20、一个主回液孔21和两个工作口 E、F,主进液孔20和主回液孔21并排设在阀体16的同一个侧面上,两个工作口 E、F并排设在阀体16的与手柄13位置相对的端面上,两个工作口 E、F分别与一个阀芯组件相配合,在阀门开启后,从主进液孔20进入阀体16内的乳化液经过阀芯组件分别从工作口 E、F流出,阀门关闭后,阀芯组件中的乳化液从主回液孔21流回乳化液泵站。
[0019]如图2所示,本换向阀的阀芯组件包括压杆1、回液阀套2、中间阀套3、进液阀套4和阀芯5。回液阀套2套在压杆I上,回液阀套2内部设有与压杆I外部形状相匹配的内孔,压杆I的截面呈凸字形,压杆I的头部从回液阀套2的端部伸出,压杆I的内部设有从末端面开始沿轴向延伸的内孔。阀芯5的主体为圆柱形,阀芯5的两端开口、内部为沿轴向延伸的中空油道,阀芯5与压杆I相配合可以实现密封。中间阀套3的一端与回液阀套2连接,另一端与进液阀套4连接,中间阀套3和进液阀套4都套在阀芯5上,中间阀套3和进液阀套4都在内部设有一个内孔。在进液阀套4、回液阀套2、阀芯5和中间阀套3的侧壁上均设有贯穿的让液体流过的通孔,分别为进液孔9、回液孔10、第一出液孔7和第二出液孔8,主进液孔20与进液阀套4上的进液孔9连通,工作口 E与上侧阀芯组件的阀芯5内部油道连通,工作口 F与下侧阀芯组件的阀芯5内部油道连通,回液孔10与阀体16上的主回液孔21连通。
[0020]具体地说,中间阀套3的两端分别与回液阀套2和进液阀套4螺纹连接,压杆I和阀芯5位于三个阀套的内部,阀芯组件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插装式结构,集成度高,方便在换向阀阀体16中的安装和拆卸。
[0021]如图2和图4所示,在阀芯5的外侧壁上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一个凸出的环块12,该环块12为一个完整的环形,与阀芯5同轴。在阀芯5的外部还套有一个弹簧6,该弹簧6并位于进液阀套4内,弹簧6的一端抵在阀芯5的环块12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进液阀套4内的在靠近末端位置处设置的一个台阶面上。中间阀套3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环形的凸出部11,凸出部11的位置并靠近与进液阀套4连接的端部,该凸出部11与环块12相配合起密封作用。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弹簧6推动阀芯5朝向凸出部11移动,直至与凸出部11接触实现密封。阀芯5的外侧壁并分别与进液阀套4和中间阀套3内侧壁上凸出来的一部分相贴合,如图所示,在进液阀套4内壁上的为进液密封部17,在中间阀套3内壁上的为中间密封部19,进液密封部17和中间密封部19设有环槽,用于安装聚氨酯橡胶制成的O型圈,实现与阀芯5之间的密封。
[0022]在进液阀套4的内壁上靠近末端的设置凸出的进液密封部17,弹簧6的端部抵在该进液密封部17的内端面上。沿进液阀套4的轴向,进液孔9位于进液密封部17和用于与中间阀套3连接的端部之间,进液阀套4的内部形成一个进液腔,进液孔9与该进液腔连通,乳化液从该进液孔9进入进液腔中。沿中间阀套3的轴向,第二出液孔8位于中间密封部19和凸出部11之间,中间阀套3的内部也形状一个出液腔,第二出液孔8与该出液腔连通。沿阀芯5的轴向,第一出液孔7位于环块12和阀芯5的朝向压杆I的端部之间,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第一出液孔7位于中间阀套3的出液腔中。回液阀套2上的回液孔10的位置靠近中间阀套3的端部,回液孔10与回液阀套2的内部的回液腔连通。
[0023]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下,阀门关闭,阀芯5与中间阀套3之间密封,进液阀套4的进液腔与中间阀套3的出液腔之间并不连通,油路不通;当需要开启阀门时,朝向需要乳化液流出的工作口方向扳动手柄13,压杆I在压块15的作用下推动阀芯5移动,阀芯5的环块12与中间阀套3的凸出部11分离,进液阀套4的进液腔与中间阀套3的出液腔连通,乳化液可以进入出液腔,然后再从阀芯5上的第一出液孔7进入阀芯5内部油道,由于此时阀芯5与压杆I之间密封,乳化液就可以从阀芯5的内部油道流入阀体16的工作口 E或F。关闭阀门后,出液腔中的乳化液经过回液阀套2上的回液孔10、阀体16的主回液孔21流回乳化液泵站。
[0024]阀芯组件的压杆1、中间阀套3和阀芯5的材质相同,均为3Crl3。压杆I在外力作用下朝向阀芯5移动时,当压杆I的内侧壁与阀芯5的外侧壁接触时,压杆I和阀芯5的端部之间为硬密封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阀芯5的端部为锥台结构,外圆锥面的锥度为30度,压杆I的内孔入口处加工出一个圆弧面,从而在压杆I的内孔入口处形成一个圆角,该圆弧面与阀芯5的端部外锥面之间为线接触,即阀芯5与压杆I之间形成一种单锥内孔弧面的密封结构。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阀芯5的环块12与中间阀套3的凸出部11之间也为硬密封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阀芯5的环块12的外侧面上加工出一个锥度为30度的圆锥面,中间阀套3的凸出部11上加工出一个圆弧面,从而在凸出部11上靠近进液阀套4的一侧形成一个圆角,从而凸出部11上的圆弧面与环块12的外圆锥面之间在密封时也为线接触,即阀芯5与中间阀套3之间形成一种单锥外圆面的密封结构。
[0025]阀芯组件采用上述的单锥内孔弧面和单锥外圆面组成的密封结构,密封形式为硬密封,也即圆环线密封,相对于软材质的密封,硬密封不仅密封性能好,还能耐超高压,可有效地延长密封副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阀芯组件的使用寿命,并可以提高阀芯组件的密封可靠性,应用在换向阀上可以极大的提高换向阀的无故障工作时间。[0026]由于单锥内孔弧面的密封结构可以形成大的钝角,能够极大地提高圆环线抗变形能力。而且,阀芯5和压杆I的端部还需要经过真空淬火处理,要求洛氏硬度在HRC60?80之间,并用高精度磨床研磨,经过这些处理后可以使双锥内孔弧面密封结构的承载能力、抗污能力和抗磨损能力得到提高,可有效地延长密封副的使用寿命。
[0027]本换向阀的尺寸为287*115*43mm,公称流量为125L/min,公称压力为31.5MPa。
[00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包括阀体和两个阀芯组件,阀体上设有一个主进液孔、一个主回液孔和两个工作口,主进液孔和主回液孔设在阀体的同一个侧面上,两个工作口设在阀体的一个端面上,阀芯组件包括压杆、回液阀套、进液阀套和阀芯,回液阀套套在压杆上,阀芯的两端开口、内部为中空油道,阀芯与压杆为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沿轴向连接在所述回液阀套和进液阀套之间的中间阀套,中间阀套和进液阀套套在所述阀芯上,中间阀套、进液阀套和阀芯的侧壁上均设有让液体流过的通孔,所述主进液孔与进液阀套上的通孔连通,所述工作口与阀芯的内部油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阀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液阀套和进液阀套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和所述阀芯的端部之间为硬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朝向所述压杆的端部为锥台结构,压杆的内孔入口处设有用于与阀芯端部密封连接的且两者之间为线接触的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出的环块,环块的外侧面上设有圆锥面,所述中间阀套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用于与环块的圆锥面密封连接的且两者之间为线接触的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的通孔位于所述环块和锥台结构的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小流量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阀套上的通孔位于所述凸出部和与所述回液阀套连接的端部之间。
【文档编号】E21D15/51GK203476359SQ20132060518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李福洪, 朱述群 申请人:巨隆集团芜湖兴隆液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