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142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过渡舱舱体、生存舱舱体和设备舱舱体,过渡舱舱体和设备舱舱体均由一节舱体单元构成,生存舱舱体由三节舱体单元构成,每节舱体单元均由底板和围成倒U形的瓦楞形钢板构成,舱体单元底部连接有槽钢;过渡舱舱体前端设有主舱门门框,主舱门门框上设有主舱门;生存舱舱体上设有第一生存舱逃生窗和第二生存舱逃生窗;过渡舱舱体与生存舱舱体之间设有其上设有第一密封门的第一密封门门框,生存舱舱体与设备舱舱体之间设有其上设有第二密封门的第二密封门门框;设备舱舱体的后端设有其上设有设备舱逃生窗的设备舱密封板。本实用新型加工制造简单,节省人力物力,具有防透水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舱舱体,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
【背景技术】
[000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时常伴随着矿难的发生。世界各国在对矿井事故的调查中发现,在水灾等事故发生现场瞬间受到伤害死亡的矿工只占事故伤亡总人数的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矿工都是因为由水灾引发的透水后不能及时升井或逃离现场,导致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裂缝、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使矿井涌水超过正常的排水能力,并且,煤矿井水中除含有以煤屑为主的悬浮物外,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氯化钠等含量也比较高,会带有一定含量的有毒气体。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MSHA)通过对1900-2006年的煤矿井下事故调查中发现,虽然先后有264名矿工曾在事故发生时幸存,但最终却在逃生和等待救援中丧生。
[0003]加拿大自1928年的Hollinger矿火灾造成39人死亡后就出现初期避难所,现被法律强制建立。南非自1970年就出现避难所,1986年Kinross金矿矿难,造成177人死亡后,法律强制矿井必须设立避难所。澳大利亚金矿自2000年一直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法律规定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矿用救生舱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其中,环境监测系统是其关键技术之一。《AQ1029— 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规范》和《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要求煤矿企业必须按照其规范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同时,国务院于2010年7月19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规定煤矿企业应在2013年建设安装完成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即: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随后安监总局和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对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做出进一步规定,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煤矿的头等大事。
[0004]矿用救生舱在发生矿难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们提供的避难场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然而,井下一旦发生事故,特别是透水事故时情况错综复杂,其中很多时候都存在煤矿塌陷的危险,因此救生舱抗透水性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必须对救生舱舱体的透水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检验救生舱舱体的结构强度以及透水、爆炸对舱内生命的致命影响,以确保其能够真正成为矿山遇险时矿工的“安全岛”。
[0005]目前,矿用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国内专家学者热点关注的工程科学问题。其中,救生舱舱体设计理论依据和设计标准问题是需要探索的工程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而如何保证救生舱舱体的抗透水及抗爆冲击性能则是重中之重问题,也是设计标准建立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虽然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在救生舱设计方面已经有成功应用案例,但我国煤矿井下环境具有自身特点,且进口救生舱舱体价格也比较昂贵。目前,我国救生舱舱体在自主研发过程中,由于缺乏设计理论依据和设计标准,使得整个开发过程需要进行设计、数值模拟试验、物理模拟试验、修改设计多次反复探索,造成了救生舱舱体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危险性大。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舱舱体,当发生透水事故时,逃生门和逃生窗都会被淹没,井下工作人员就无法进入生存舱了。因此,有必要从煤矿井下实际环境需求出发,对救生舱舱体的结构进行研究,为不同井下环境的低成本救生舱舱体研发提供系统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过程简单,节省人力物力,在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也能安全使用,工作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过渡舱舱体、生存舱舱体和设备舱舱体,所述过渡舱舱体由一节舱体单元构成,所述生存舱舱体由三节舱体单元构成,所述设备舱舱体由一节舱体单元构成,每节舱体单元均由底板和连接在底板顶部且围成倒U形的瓦楞形钢板构成,每节舱体单元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槽钢;所述过渡舱舱体的前端设置有主舱门门框,所述主舱门门框上设置有主舱门;所述生存舱舱体靠近过渡舱舱体的一节舱体单元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生存舱逃生窗,所述生存舱舱体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一节舱体单元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生存舱逃生窗;所述过渡舱舱体与生存舱舱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门门框,所述第一密封门门框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门,所述生存舱舱体与设备舱舱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门门框,所述第二密封门门框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门;所述设备舱舱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密封设备舱舱体的设备舱密封板,所述设备舱密封板上设置有设备舱逃生窗。
[0008]上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每节舱体单元上均焊接有用于与其相邻的舱体单元连接的法兰盘,相邻两节舱体单元的法兰盘之间设置有耐高温橡胶垫,相邻两节舱体单元通过穿过法兰盘与耐高温橡胶垫的螺栓固定连接。
[0009]上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每节舱体单元的底部设置的槽钢的数量为两根,所述槽钢与舱体单元的底部焊接。
[0010]上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门门框焊接在过渡舱舱体的前端,所述主舱门铰接在主舱门门框上。
[0011]上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存舱逃生窗铰接在生存舱舱体靠近过渡舱舱体的一节舱体单元的后侧,所述第二生存舱逃生窗铰接在生存舱舱体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一节舱体单元的顶部。
[0012]上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门门框焊接在过渡舱舱体与生存舱舱体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门铰接在第一密封门门框上,所述第二密封门门框焊接在生存舱舱体与设备舱舱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门铰接在第二密封门门框上。
[0013]上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舱密封板焊接在设备舱舱体的后端,所述设备舱逃生窗铰接在设备舱密封板上。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0016]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瓦楞形钢板制造舱体单元,使得舱体单元的抗爆性能增强,与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抗爆性能,在救生舱舱体上焊接加强筋相比,舱体单元一次成型,制造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
[0017]3、本实用新型每节舱体单元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槽钢,与现有技术中将过渡舱舱体、生存舱舱体和设备舱舱体依次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后再在底部焊接槽钢相比,加工制造过程更加简单,节省了人力物力。
[0018]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后,井下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一生存舱逃生窗或第二生存舱逃生窗进入生存舱舱体内,通过第一密封门在过渡舱舱体与生存舱舱体之间行走,通过第二密封门在生存舱舱体与设备舱舱体之间行走。
[0019]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积水会淹没大部分的救生舱舱体,当主舱门、第一生存舱逃生窗和设备舱逃生窗都被淹没后,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第二生存舱逃生窗顺利进入救生舱舱体内避险。
[0020]6、本实用新型设备舱密封板上设置有设备舱逃生窗,因此,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救生舱舱体内的井下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设备舱逃生窗进出救生舱舱体。
[0021]7、本实用新型具有防透水功能,满足抗爆要求,实现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将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过程简单,节省人力物力,在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也能安全使用,工作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2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方向的立体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后视方向的立体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过渡舱舱体外的立体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生存舱舱体靠近设备舱舱体的一节舱体单元外的立体图。
[0028]图5为图1的仰视图。
[0029]图6为图1的右视图。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舱体单元的立体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I一过渡舱舱体;2—生存舱舱体;3—设备舱舱体;
[0033]4一槽钢;5—主舱门门框;6—主舱门;
[0034]7一法兰盘;8—耐闻温橡I父塾; 9一第一生存舱逃生窗;
[0035]10—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1 一第一密封门门框;12—第一密封门;
[0036]13—第二密封门门框;14一第二密封门;15—设备舱密封板;
[0037]16—舱体单元;16-1—底板;16-2—瓦楞形钢板;
[0038]17—设备舱逃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过渡舱舱体1、生存舱舱体2和设备舱舱体3,所述过渡舱舱体I由一节舱体单元16构成,所述生存舱舱体2由三节舱体单元16构成,所述设备舱舱体3由一节舱体单元16构成,每节舱体单元16均由底板16-1和连接在底板16-1顶部且围成倒U形的瓦楞形钢板16-2构成,每节舱体单元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槽钢4 ;所述过渡舱舱体I的前端设置有主舱门门框5,所述主舱门门框5上设置有主舱门6 ;所述生存舱舱体2靠近过渡舱舱体I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生存舱逃生窗9,所述生存舱舱体2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 ;所述过渡舱舱体I与生存舱舱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门门框11,所述第一密封门门框1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门12,所述生存舱舱体2与设备舱舱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门门框13,所述第二密封门门框13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门14 ;所述设备舱舱体3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密封设备舱舱体3的设备舱密封板15,所述设备舱密封板15上设置有设备舱逃生窗17。
[0040]本实施例中,每节舱体单元16上均焊接有用于与其相邻的舱体单元16连接的法兰盘7,相邻两节舱体单元16的法兰盘7之间设置有耐高温橡胶垫8,相邻两节舱体单元6通过穿过法兰盘7与耐高温橡胶垫8的螺栓固定连接。
[0041]本实施例中,每节舱体单元16的底部设置的槽钢4的数量为两根,所述槽钢4与舱体单元16的底部焊接。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舱门门框5焊接在过渡舱舱体I的前端,所述主舱门6铰接在主舱门门框5上。所述第一生存舱逃生窗9铰接在生存舱舱体2靠近过渡舱舱体I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后侧,所述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铰接在生存舱舱体2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顶部。所述第一密封门门框11焊接在过渡舱舱体I与生存舱舱体2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门12铰接在第一密封门门框11上,所述第二密封门门框13焊接在生存舱舱体2与设备舱舱体3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门14铰接在第二密封门门框13上。所述设备舱密封板15焊接在设备舱舱体3的后端,所述设备舱逃生窗17铰接在设备舱密封板15上。
[004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瓦楞形钢板16-2制造舱体单元16,使得舱体单元16的抗爆性能增强,与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抗爆性能,在救生舱舱体上焊接加强筋相比,舱体单元一次成型,制造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本实用新型每节舱体单元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槽钢4,与现有技术中将过渡舱舱体、生存舱舱体和设备舱舱体依次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后再在底部焊接槽钢相比,加工制造过程更加简单,节省了人力物力。
[0044]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煤矿井下使用,当发生瓦斯爆炸时,爆炸冲击波主要是对救生舱舱体的前面板,即主舱门门框5进行冲击,致使主舱门6发生变形不能顺利打开时,井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生存舱逃生窗9或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进入生存舱舱体2内,通过第一密封门12在过渡舱舱体I与生存舱舱体2之间行走,通过第二密封门14在生存舱舱体2与设备舱舱体3之间行走;当救援人员到达后,生存舱舱体2内的井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生存舱逃生窗9或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快速、顺利逃出救生舱舱体。另外,由于设备舱密封板15上设置有设备舱逃生窗17,因此,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救生舱舱体内的井下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设备舱逃生窗17进出救生舱舱体。当煤矿井下发生渗水事故后,巷道内会有大量的积水,积水会淹没大部分的救生舱舱体,主舱门6、第一生存舱逃生窗9和设备舱逃生窗17都会被淹没,由于在生存舱舱体2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因此井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顺利进入救生舱舱体内进行躲避,并通过第一密封门12在过渡舱舱体I与生存舱舱体2之间行走,通过第二密封门14在生存舱舱体2与设备舱舱体3之间行走,积水并不会进入救生舱舱体内部。救援人员到达后,救生舱舱体内的井下工作人员可以从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顺利逃出。或者积水自动消失,救生舱舱体内的井下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主舱门6进出救生舱。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过渡舱舱体(I)、生存舱舱体(2)和设备舱舱体(3),所述过渡舱舱体(I)由一节舱体单元(16)构成,所述生存舱舱体(2)由三节舱体单元(16)构成,所述设备舱舱体(3)由一节舱体单元(16)构成,每节舱体单元(16)均由底板(16-1)和连接在底板(16-1)顶部且围成倒U形的瓦楞形钢板(16-2)构成,每节舱体单元(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槽钢(4);所述过渡舱舱体(I)的前端设置有主舱门门框(5),所述主舱门门框(5)上设置有主舱门(6);所述生存舱舱体(2)靠近过渡舱舱体(I)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生存舱逃生窗(9),所述生存舱舱体(2)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所述过渡舱舱体(I)与生存舱舱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门门框(11),所述第一密封门门框(1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门(12),所述生存舱舱体(2)与设备舱舱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门门框(13),所述第二密封门门框(13)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门(14);所述设备舱舱体(3)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密封设备舱舱体(3)的设备舱密封板(15),所述设备舱密封板(15)上设置有设备舱逃生窗(1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每节舱体单元(16)上均焊接有用于与其相邻的舱体单元(16)连接的法兰盘(7),相邻两节舱体单元(16)的法兰盘(7)之间设置有耐高温橡胶垫(8),相邻两节舱体单元(6)通过穿过法兰盘(7)与耐高温橡胶垫(8)的螺栓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每节舱体单元(16)的底部设置的槽钢⑷的数量为两根,所述槽钢⑷与舱体单元(16)的底部焊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门门框(5)焊接在过渡舱舱体(I)的前端,所述主舱门(6)铰接在主舱门门框(5)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存舱逃生窗(9)铰接在生存舱舱体(2)靠近过渡舱舱体(I)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后侦牝所述第二生存舱逃生窗(10)铰接在生存舱舱体(2)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一节舱体单元(16)的顶部。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门门框(11)焊接在过渡舱舱体(I)与生存舱舱体(2)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门(12)铰接在第一密封门门框(11)上,所述第二密封门门框(13)焊接在生存舱舱体(2)与设备舱舱体(3)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门(14)铰接在第二密封门门框(13)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透水功能的救生舱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舱密封板(15)焊接在设备舱舱体(3)的后端,所述设备舱逃生窗(17)铰接在设备舱密封板(15)上。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3717024SQ201420036854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9日
【发明者】龚晓燕, 吴哲, 郭骏, 李娜娜, 薛河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