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T”型结构储液管的二氧化碳致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314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膨胀爆破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T”型结构储液管的二氧化碳致裂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致裂器是最近国内面世的新型的气体膨胀爆破装置,主要应用于岩石、煤矿开采和疏通堵塞的产品,其原理为气体瞬间急剧膨胀做工,以达到疏解周围固体组织结构的目的。其工作原理为:液态二氧化碳经加热装置加热剧烈膨胀瞬间从释放阀中释放产生巨大的气体冲击波以震裂周围的岩石煤矿等物体,达到类似于炸药爆破的作用。目前的二氧化碳致裂器基本是依靠储液管来储存二氧化碳液体,而决定致裂器爆炸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储液量,现有技术中增加单只储液管储液量的方法就是增加长度和直径。但是储液管的长度受发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影响,决定了不能无限的延长,达到某一长度后,发热装置对储液管中二氧化碳液体加热的难度会加大甚至难以实现。另外就是如果考虑增加直径,确实可以有效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储量。但是爆破钻孔的直径会受到工况和安装条件的限制,因此致裂器的储液管的直径不可能增大过多。因此,通过增加储液管的长度和直径来增大储液量以提高爆炸力的方法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T”型结构储液管的二氧化碳致裂器,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大储液管的储液量,以增大二氧化碳致裂器的爆炸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T”型结构储液管的二氧化碳致裂器,包括:充装阀、加热装置、释放阀和储液管,所述储液管包括与所述充装阀连接的第一级储液管和与所述释放阀连接的第二储液管;所述第一级储液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级储液管的直径,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级储液管的管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级储液管的直径是所述第二级储液管直径的1.5倍及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充装阀、第一级储液管、第二级储液管、释放阀之间均通过螺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充装阀、第一级储液管、第二级储液管、释放阀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铜制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T”型结构储液管的二氧化碳致裂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T”型结构储液管,第一级储液管较粗较短,可以储存较多的液体,第二级储液管较细较长,是依据现场钻孔要求而设计。因此储液管既能符合钻机能力和现场爆破的要求;也很容易满足加热装置的安装和工作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二氧化碳致裂器的结构示意图;

注:1、充装阀;2、加热装置;3、储液管;31、第一级储液管;32、第二级储液管;4、释放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具有“T”型结构储液管的二氧化碳致裂器,如图1所示,包括:充装阀1、加热装置2、释放阀4和储液管3,储液管3包括与充装阀1连接的第一级储液管33和与释放阀4连接的第二级储液管32;第一级储液管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级储液管32的直径。加热装置2设置在第一级储液管31的管腔内。

在实际的应用中第一级储液管31的直径通过需要的储液量来确定。工作过程中,首先通过充液阀将液态二氧化碳充入储液管3,储液管3的第一级储液管31中的的液态二氧化碳被加热装置2加热,储液管3中液态二氧化碳的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液态二氧化碳气化膨胀,,高压气体从释放阀4中释放,作用到周围岩石上,从而产生爆破的效果。第一级储液管31的直径是第二级储液管32直径的1.5倍及以上。“T”型结构中,第一级储液管31较粗较短,能够增大储液量,也很容易满足加热装置2的安装和工作条件;而第二级储液管32较细较长,是依据现场钻孔要求而设计,较细的外径较长管体的符合钻机能力和现场爆破的要求。当爆破钻孔直径受限制不得过大却又要求比较大的爆破力时,采用该“T”型结构储液管3可达到足够的二氧化碳液体储存量。

充装阀1、第一级储液管31、第二级储液管32、释放阀4之间均通过螺扣连接。拆装方便,当某一部件出现损坏也能够方便地维修更换。充装阀1、第一级储液管31、第二级储液管32、释放阀4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铜制密封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