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辊式破碎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7993发布日期:2018-06-29 23:2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辊式破碎滚筒。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采煤机用破碎滚筒均采用齿辊式破碎方式,齿辊式破碎滚筒是利用安装在筒毂上的齿座和截齿破碎大块煤岩,切入及破碎煤岩的深度为齿座及截齿高度。

现采煤机用齿辊式破碎滚筒因破碎方式冲击动能大,而其安装空间又受限,造成故障率高、通过能力较差。另外,齿辊切破深度有限、接触面积大,破碎效能低、阻力大、成块率低、产尘量较大;因破碎阻力大,相应增加了配套破碎电动机、牵引电动机功率,破碎部和牵引部相应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效高、成块率高、产尘量小,相应降低了配套破碎电动机、牵引电动机功率,破碎部和牵引部相应可靠性增加的齿辊式破碎滚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齿辊式破碎滚筒,包括筒毂和截齿,所述截齿包括第一截齿和第二截齿,所述齿辊式破碎滚筒还包括多条叶片,每条所述叶片沿所述筒毂的圆周方向布置一圈,每条所述叶片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截齿,相邻所述叶片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截齿。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筒毂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截齿和所述第二截齿的中轴线与所述筒毂的旋转方向切线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锐角为40°-5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截齿和所述叶片的总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截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需破碎大块煤体积越大,所述叶片的高度越高;所述煤层越厚,所述筒毂的直径越大。

进一步地,需破碎大块煤体积和硬度越大,所述叶片的高度越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截齿和所述第二截齿沿所述筒毂的轴向方向错开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将截齿分为两组,一组是布置在叶片上的第一截齿,另一组是直接布置在筒毂上的截齿。破切时,第一截齿和叶片先破切煤块或岩石,然后第二截齿再辅助破切。因此实现了分组破切,减小了单位时间内破切的接触面积和阻力,提高了能效和成块率。同时减小了破碎电机功率,减小破碎电机直径,减小了采煤机破碎部的体积。因破碎阻力小,相应降低了配套破碎电动机、牵引电动机功率,破碎部和牵引部相应可靠性增加。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齿辊式破碎滚筒的主视图;

图2是将图1中沿筒毂的圆周方向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筒毂 2-第一截齿 3-第二截齿

4-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视为对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齿辊式破碎滚筒,包括筒毂1和截齿,截齿包括第一截齿2和第二截齿3,齿辊式破碎滚筒还包括多条叶片4,每条叶片4沿筒毂1的圆周方向布置一圈,每条叶片4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截齿2,相邻叶片4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二截齿3。

其中,R为筒毂的直径,L为筒毂的横向长度,B为叶片宽度,H为叶片与安装于叶片上第一截齿的总高度,h为第二截齿的高度,r为截齿的直径。

具体为,筒毂1为圆筒形,截齿和叶片4均安装在筒毂1的外表面上。每条叶片4沿筒毂1的圆周方向绕一圈。筒毂1沿中心轴线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条叶片4。每条叶片4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截齿2。

煤层的煤壁面与筒毂1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筒毂1转动时,首先第一截齿2和叶片4切入煤层中,用于破切块煤或岩石。然后,第二截齿3再辅助破切块煤。

这样将截齿分为两组,一组是布置在叶片4上的第一截齿2,另一组是直接布置在筒毂1上的截齿3。因此实现了分组破切,减小了单位时间内破切的接触面积和阻力,提高了能效和成块率。同时减小了破碎电机功率,减小破碎电机直径,减小了采煤机破碎部的体积。因破碎阻力小,相应降低了配套破碎电动机、牵引电动机功率,破碎部和牵引部相应可靠性增加。

进一步地,叶片4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筒毂1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截齿2和第二截齿3的中轴线与筒毂1 的旋转方向切线的夹角为锐角,有利于第一截齿2和第二截齿3切入到需破碎大块煤中。

可选地,锐角为40°-50°。

进一步地,筒毂1转动时,第一截齿2和叶片4先切入需破碎大块煤中。破切的深度最大为叶片4和第一截齿2的高度总和,即H。

如图1所示,由于叶片4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高度方向沿筒毂1 的径向。第一截齿2安装在叶片4后,总体高度为H。第二截齿3直接安装在筒毂1的外表面上,第二截齿3的高度为h,因此H>h。

因此,第一截齿2最先接触到需破碎大块煤,然后是叶片4,再然后是第二截齿3。

可选地,也可以是第一截齿2最先接触到需破碎大块煤,然后叶片 4和第二截齿3同时接触到需破碎大块煤,或者第二截齿3先于叶片4 接触到需破碎大块煤。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叶片4的横截面为梯形。

叶片4的横截面是指,沿径向剖切叶片4得到的截面。叶片4的横截面为梯形时,连接第一截齿2的一端的面积较小,连接筒毂1的一端的面积较大。梯形的叶片4的两侧具有一定斜度,能够便于插入到煤层中。

可选地,叶片4的横截面也可以为矩形。

进一步地,需破碎大块煤,叶片4的高度越高。

需破碎大块煤体积越大,需要的破切深度越大,叶片4的高度越高。截齿通常为标准件,因此截齿的高度通常不会变化。

进一步地,煤层越厚,筒毂1的直径越大。

进一步地,需破碎大块煤体积和硬度越大,叶片4的高度越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截齿2和第二截齿3沿筒毂1的轴向方向错开布置。

图2中筒毂1的轴向方向沿竖直方向。第一截齿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二截齿3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这种布置方式,更加有利于两组截齿分开破切,减少单位时间内的接触面积和阻力。

另外,当同一竖直线上第一截齿2破切后,煤块从第一截齿2之间的空隙中通过,进入到第二截齿3处,由于第二截齿3正好对应第一截齿2之间的空隙位置,能够将通过空隙的煤块进一步破切。

可选地,也可以同一竖直线上,同时布置第一截齿2和第二截齿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