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螺纹保护结构的非开挖钻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428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带螺纹保护结构的非开挖钻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开挖钻杆,特别涉及一种带螺纹保护结构的非开挖钻杆。



背景技术:

钻杆是尾部带有缧纹的钢管,用于连接钻机地表设备和位于钻井底端钻磨设备或底孔的装置。钻杆的用途是将钻探泥浆运送到钻头,并与钻头一起提高、降低或旋转底孔装置。钻杆必须能够承受巨大的内外压、扭曲、弯曲和振动。钻杆接头是实现钻杆连接的重要部件,其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在正常旋转钻井过程中,接头受预紧、拉伸、扭转、弯曲和内外压力等多种静载荷和动载荷,并要受到钻井泥浆和地层介质的腐蚀作用。现有钻杆接头是按照规范进行生产的,由公接头和母接头的螺纹连接,靠内螺纹端部密封面和外螺纹相对应的台阶面紧密结合达到密封。这种结构的钻杆接头的螺纹根部应力严重集中,极易造成螺纹断裂,导致接头失效、变形,过早报废,同时,密封性也较差,只能适应较小范围压力下的压强,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钻杆在螺纹连接处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带螺纹保护结构的非开挖钻杆,能对钻杆接头连接处起到保护作用,钻杆的抗扭矩性能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可满足大承载场合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带螺纹保护结构的非开挖钻杆,包括杆身,设置在杆身内部的钻杆内腔,设置在杆身头部的公接头以及设置在杆身尾部的母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接头一侧的外圆上设有公接头外圆槽,所述母接头对应的外圆上设有母接头外圆槽,所述公接头外圆槽和母接头外圆槽上设有螺纹保护装置,所述螺纹保护装置由上护圈、下护圈和连接螺栓共同构成,所述上护圈和下护圈的内表面均设有护齿,所述护齿分别与公接头外圆槽、母接头外圆槽形成卡合连接。

所述公接头外圆槽和母接头外圆槽均为矩形槽或三角形槽。

所述上护圈和下护圈均是厚度为12mm的铸铁件,上下护圈上的护齿形状与公母接头外圆槽相匹配。

所述母接头外圆槽的轴向长度长于母接头内部的螺纹长度。

所述公接头外圆槽的轴向长度是母接头外圆槽轴向长度的1/3。

所述上护圈和下护圈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螺纹保护结构的非开挖钻杆,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与传统的钻杆结构相比,对钻杆的连接处得到了充分的保护,降低了钻杆的损坏系数,节省了钻杆制造和维护成本,节约了资源,同时,钻杆的抗扭矩性能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满足了大承载场合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中螺纹保护装置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图3中A-A方向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母接头1、接头外圆槽2、杆身3、钻杆内腔4、公接头外圆槽5、公接头6、螺纹保护装置7、上护圈7-1、下护圈7-2、连接耳7-3、连接螺栓7-4、护齿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带螺纹保护结构的非开挖钻杆,包括杆身3,设置在杆身3内部的钻杆内腔4,设置在杆身3头部的公接头6以及设置在杆身3尾部的母接头1;公接头6一侧的外圆上设有公接头外圆槽5,母接头1对应的外圆上设有母接头外圆槽2,公接头外圆槽5和母接头外圆槽2上设有螺纹保护装置7,螺纹保护装置7由上护圈7-1、下护圈7-2和连接螺栓7-4共同构成,上护圈7-1和下护圈7-2的内表面均设有护齿7-5,护齿7-5分别与公接头外圆槽(5)、母接头外圆槽2形成卡合连接。

如图1-4所示,带螺纹保护结构的非开挖钻杆,公接头外圆槽5和母接头外圆槽2均为矩形槽或三角形槽;上护圈7-1和下护圈7-2均是厚度为12mm的铸铁件,上下护圈上的护齿形状与公母接头外圆槽相匹配;母接头外圆槽2的轴向长度长于母接头内部的螺纹长度;公接头外圆槽5的轴向长度是母接头外圆槽2轴向长度的1/3;上护圈7-1和下护圈7-2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7-3。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与传统的钻杆结构相比,对钻杆的连接处起到了保护作用,降低了钻杆的损坏系数,节省了钻杆制造和维护成本,节约了资源,同时,钻杆的抗扭矩性能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满足了大承载场合的使用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