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油井采油举升驱动头双级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60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油井采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石油油井采油举升驱动头双级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面临着稠油井越来越多,地下储藏稠油面积比较大,还有好多采稠油矿没有开发,主要受现在采油工艺的限制。目前,对于高温热采的举升设备上,国内还没有耐高温驱动头双级密封结构。举升高温采油泵也只有往复泵一种,由于稠油热采温度高,抽油杆热伸长大,造成泵效率低。螺杆泵可以举升稠油,但是,螺杆泵定子是橡胶不耐高温,在需要高温注气降粘时,必须将泵提出来才能注气,注完气再将泵下到井里去。每口稠油井每年需要3-5轮注气降粘,就要反复提泵和下泵,修井费用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油井驱动头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采油过程中高温驱动头密封结构问题,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油油井采油举升驱动头双级密封结构,包括同轴安装的上密封压盖、密封压套、一级密封组件、中间密封压盖及二级密封组件,其中一级密封组件与井口法兰连接,所述二级密封组件下端与所述一级密封组件连接,上端与密封压套连接,所述中间密封压盖设置于所述一级密封组件和二级密封组件之间,所述上密封压盖设置于所述密封压套和所述二级密封组件之间。

所述一级密封组件包括一级密封盒及设置于所述一级密封盒内的一级密封圈,所述一级密封盒的下端与所述井口法兰固定连接,上端与所述二级密封组件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中间密封压盖设置于所述一级密封圈的上方。

所述一级密封盒的下端设有径向通孔及与该径向通孔连通的至少两个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内可滑动的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与所述一级密封圈抵接,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锥管螺塞。

所述一级密封盒的下端沿周向设有与各所述轴向通孔的底部连通的环槽,所述径向通孔与所述环槽连通。

所述二级密封组件包括二级密封盒及设置于所述二级密封盒内的二级密封圈,其中二级密封盒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密封压套和所述一级密封盒螺纹连接,所述二级密封圈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密封压盖和中间密封压盖抵接。

所述中间密封压盖容置于所述二级密封盒下端设有的凹槽内、且通过所述二级密封盒的内止口轴向限位。

所述中间密封压盖的外圆周通过0型密封圈与所述二级密封盒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上密封压盖容置于所述密封压套内、且通过所述密封压套的内止口轴向限位,所述上密封压盖的上端由所述密封压套上的通孔伸出、且通过卡簧轴向限位。

所述密封压套的外侧设有旋转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高温注气时,高温驱动头双级密封可以耐高温325度,是国内当前耐高温最高的驱动头。

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级密封结构,在井下气压大于地上大气压时,密封漏油,同时可以不用压井更换密封,缩短作业时间,减少作业次数,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卡簧,2为旋转套,3为上密封压盖,4为密封压套,5为二级密封圈,6为二级密封盒,7为0型密封圈,8为中间密封压盖,9为一级密封圈,10为一级密封盒,11为推杆,12为锥管螺塞,13为井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油油井采油举升驱动头双级密封结构,包括同轴安装的上密封压盖3、密封压套4、一级密封组件、中间密封压盖8及二级密封组件,其中一级密封组件与井口法兰13连接,二级密封组件下端与一级密封组件连接,上端与密封压套4连接,中间密封压盖8设置于一级密封组件和二级密封组件之间,上密封压盖3设置于密封压套4和二级密封组件之间。

所述一级密封组件包括一级密封盒10及设置于一级密封盒10内的一级密封圈9,一级密封盒10的下端与井口法兰13固定连接,上端与二级密封组件的下端连接,中间密封压盖8设置于一级密封圈9的上方。

所述一级密封盒10的下端设有径向通孔及与该径向通孔连通的至少两个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内可滑动的设有推杆11,推杆11的上端与一级密封圈9抵接,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锥管螺塞12。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密封盒10的下端沿周向设有与各轴向通孔的底部连通的环槽,所述径向通孔与该环槽连通。

所述二级密封组件包括二级密封盒6及设置于二级密封盒6内的二级密封圈5,其中二级密封盒6的上、下端分别与密封压套4和一级密封盒10螺纹连接,二级密封圈5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密封压盖3和中间密封压盖8抵接。

所述中间密封压盖8容置于二级密封盒6下端设有的凹槽内、且通过二级密封盒6的内止口轴向限位,中间密封压盖8的外圆周通过0型密封圈7与二级密封盒6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上密封压盖3容置于密封压套4内、且通过密封压套4的内止口轴向限位,上密封压盖3的上端由密封压套4上的通孔伸出、且通过卡簧1轴向限位。有卡簧1卡住不让上密封压盖3从密封压套4内掉出来。

所述一级密封圈9、二级密封圈5及0型密封圈7均为耐高温密封圈。

密封压套4的外侧设有旋转套2,通过旋转套2旋转密封压套4,压紧一级密封盒10和二级密封盒6内的一级密封圈9和二级密封圈5,根据井口压力调整密封压套4的压紧程度,不能压得太紧,达到密封不漏油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装在高温驱动头下端支架内,当需要高温注汽时,一级密封盒6和二级密封盒9的内腔都需要更换高温密封圈,更换一级密封盒6内的一级密封圈9时,首先将二级密封盒9逆时针旋转,卸掉二级密封盒9。再将锥管螺塞12卸掉,接上手压泵向推杆11的底部压进高压油,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液压推杆11向上推动一级密封圈9,在压力油不断作用下直到一级密封圈9全部顶出一级密封盒6,更换密封快捷方便、省力、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再将新的密封圈装进一级密封盒6内,再将二级密封盒9装在一级密封盒6上,再把二级密封盒9内旧的二级密封圈5用专用工具取出来,装进新二级密封圈5,将密封压套4拧在二级密封盒9上,加杠杆插在旋转套2内,顺时针旋转,压紧一级密封盒6与二级密封盒9内的一级密封圈9和二级密封圈5,当上、下密封盒受到密封压套4的压力,双击密封盒内的密封圈,开始向内外径向膨胀,内孔抱住抽油杆,外与密封盒内腔压紧,达到密封不漏油的目的。每轮注气都要换一次高温密封圈,确保密封不漏气,不漏油。

综上所述,更换双级密封圈一轮完整注气工作流程。在需要高温注气时,每轮注气前都需要更换一次,保证举升液体和注气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在举升稠油、高凝高温注气时专用的油井高温驱动头双级密封结构,在注完气开抽时,不用更换密封,可以直接转抽,不漏油,如有轻微漏油顺时针旋转密封压盖,就可以不漏油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