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744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中长距离管线和盘管式加热炉的盘管中经常会因异物粘附在管壁上而靠成通流管径变小甚至管道堵塞的现象,严重影响输油过程,因此需要定期对管道进行除垢。现有技术中对管道进行除垢的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在通过弯管时易卡堵,实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包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壳体,壳体中部具有容积腔,所述容积腔呈中间大、前后两端小的鼓肚结构,壳体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容积腔相通的介质入口,介质入口位于鼓肚结构后端的收口处,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尾翼,壳体的前端设置有供容积腔内清垢介质流出的喷嘴;所述尾翼由可收张的柔性材料制成,在后方清垢介质冲击的情况下尾翼可张开而处于打开状态,打开状态下尾翼内部具有由前向后依次增大且与所述介质入口连通的内部空间。

所述壳体呈中部大两端小的鼓肚结构,且壳体的外表面圆滑。

所述壳体为回转体,所述介质入口及喷嘴的中心位置均位于壳体的回转轴线上。

所述尾翼为回转体,且尾翼的回转轴线与所述壳体的回转轴线共线,打开状态下尾翼的后端直径大于壳体的最大直径。

所述喷嘴的前端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在使用时,水流在猛烈收缩的介质入口及急剧膨胀的容积腔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气泡,汇入喷嘴后在清垢装置前方散射出爆破性冲击射流,强力击打管段内壁面上的污垢,清洗下来的垢末与射流一道汇聚成湍流,向前窜动,直达排污口。而本实用新型中尾翼由柔性材料制成,所以在清垢装置经过弯管时,尾翼会发生形变以减小卡堵情况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用于清洗管道1内壁中的污垢,包括壳体2,为便于壳体2在管道1内转动,壳体2为中部直径大、前后两端直径小的鼓肚结构的回转体,壳体2内的容积腔21也呈中部直径大、前后两端直径小的鼓肚结构。壳体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容积腔21与管道1内部空间的喷嘴4。

壳体2的后端设置有柔性材料制成的尾翼3,尾翼3后端直径大于前端直径以使其在液压作用下可收张。尾翼3处于打开状态下时,由前向后尾翼3的直径依次增大,尾翼3的内部空间直径由前向后依次增大而形成扩口结构。壳体2的后端开设有连通容积腔21与尾翼内部空间的介质入口22。

在需要清理某管段时,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力漩涡射流清垢装置置于待清理管段1内,放置时使尾翼3朝后。再向尾翼3后方的管段中注水,尾翼3在水压作用下打开,打开后的尾翼3会壳体2推动向前运动。同时,后方的水会经尾翼3的内部空间和介质入口22流入容积腔21内,容积腔21内的水再经喷嘴4喷射出而冲刷前方管段内壁上的污垢。

尾翼3的回转轴线与壳体2的回转轴线共线,且打开状态下尾翼3的后端直径大于壳体2的最大直径。因而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尾翼3会推动壳体前行。同时尾翼3的后端外周面还可将管壁上的污垢刮下,并使被刮下的污垢随之向前运动。

在水流入容积腔的过程中,水流在猛烈收缩的介质入口22及急剧膨胀的容积腔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气泡,汇入喷嘴4后在清垢装置前方散射出爆破性冲击射流,强力击打管段内壁面上的污垢,清洗下来的垢末与射流一道汇聚成湍流,向前窜动,直达排污口。

为加强剥离管壁上污垢的效果,壳体2内设置有激振装置,由介质入口22流入容积腔21内的水在激振装置的作用下产生的气泡数量大大增加,气泡随着喷嘴4喷出后在管壁上破裂即会将管壁上的污垢。激振装置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同时,尾翼3由柔性材料制成,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清垢装置在流经弯管时,尾翼3会发生形变以减小卡堵情况发生概率。而为方便卡堵情况下将清垢装置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4前端面为平面。所以在出现卡堵的情况下,在清垢装置前方管段中投放可在液压作用下收张的解卡仪,并向清垢装置前方管段中反向注水即可将清垢装置由管段后方取出。具体说,在反向注水后,解卡仪胀开并随水流运动到清垢装置前方并堵在喷嘴4前端,此时清垢装置即可在压力作用下流至管段后端并可将之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