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灌注桩冲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487发布日期:2018-07-07 21:4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灌注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灌注桩冲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层建筑。对基础的处理,开始引用桥梁施工中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桩基基础技术。在现行的建筑工程中桩基基础施工形式多样,在砂质地层中建设高层建筑,水下灌注桩桩基应用广泛。由于砂质地层自身特性加之受地下潜水影响,在成孔后进行钢筋笼安装以及下放导管间隙沉渣可达到20cm以上,远不能满足设计以及规范要求5cm以内。

采用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水下灌注桩导管安装完成后孔内沉渣过大以及塌孔情况下冲孔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灌注桩冲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灌注桩冲孔装置,包括加压装置、导管、管帽、泥浆循环装置,所述加压装置通过加压孔和管帽对导管内泥浆进行加压,所述加压装置左端连接有加压孔,加压孔连通设在管帽右侧上端,加压孔下端的管帽上固定设有钢板,钢板右侧设有泥浆循环装置,所述泥浆循环装置包括送入管、沉淀池、泥浆泵和送出管,所述送入管贯穿钢板右侧上下表面设置,送入管右端连通在沉淀池的左下角,所述送出管贯穿管帽的上表面中间位置,送出管右端与沉淀池左上角相连通,且送出管中间位置连接有泥浆泵。

优选的,所述管帽和导管均呈圆柱形结构,导管套设在管帽外端。

优选的,所述钢板呈圆环状结构,钢板厚度为两厘米,钢板贴合导管上端设置。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设在导管的右侧,沉淀池与导管内部即通过送入管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1.此装置中通过泥浆泵循环装置可使冲孔时减少孔底沉渣,简单方便易行,解决了水下灌注桩导管安装完成后孔内沉渣过大以及在塌孔后钢筋笼无法拔出的问题;

2.管帽上的钢板直接贴合在导管的上端,安装使用方便,便于拆装,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2管帽、21钢板、3送出管、4加压孔、5送入管、6加压装置、7泥浆泵、8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灌注桩冲孔装置,包括加压装置6、导管1、管帽2、泥浆循环装置,加压装置6通过加压孔4和管帽2对导管1内泥浆进行加压,管帽2和导管1均呈圆柱形结构,导管1套设在管帽2外端,加压装置6左端连接有加压孔4,加压装置6采用空压机,在送出管3和送入管5之间连接泥浆泵7和沉淀池8,泥浆泵7将管帽2处流出的泥浆经沉淀池8沉淀后送入孔内,进行反复冲孔直至沉渣厚度满足要求即可,加压孔4连通设在管帽2右侧上端,加压孔4下端的管帽2上固定设有钢板21,钢板21呈圆环状结构,钢板21厚度为两厘米,钢板21贴合导管1上端设置,泥浆循环装置,采用泥浆泵7将管帽2处流出的泥浆经沉淀池8沉淀后送入孔内,钢板21右侧设有泥浆循环装置,泥浆循环装置包括送入管5、沉淀池8、泥浆泵7和送出管3,送入管5贯穿钢板21右侧上下表面设置,送入管5右端连通在沉淀池8的左下角,沉淀池8设在导管1的右侧,沉淀池8与导管1内部即通过送入管5相连通,送出管3贯穿管帽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送出管3右端与沉淀池8左上角相连通,且送出管3中间位置连接有泥浆泵7。

工作原理:复查孔内沉渣不满足要求时安装此装置,即在导管1上安装管帽2,在加压孔4上连接加压装置6,加压装置6采用空压机,在送出管3和送入管5之间连接泥浆泵7和沉淀池8,泥浆泵7将管帽2处流出的泥浆经沉淀池8沉淀后送入孔内,进行反复冲孔直至沉渣厚度满足要求后,拆除冲孔装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