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4369发布日期:2018-12-22 09:45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隧道采用钻爆法和机械掘进法,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粉尘,隧道工程施工不同于地上其它工程的施工,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进行作业,其施工扬尘等不能通过常规措施进行很好的控制,尤其是采用机械掘进(铣挖法),掘进作业时,其作业环境就变得极其恶劣,对隧道掌子面施工作业人员与施工机械存在较大伤害,同时也对后方作业人员产生较大影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满足对文明施工的要求,也不符合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保护。

目前的降尘方式一般通过对隧道通风来降低粉尘浓度。采用这种降尘方式有以下几个不足:1、虽然掌子面粉尘浓度有所降低,但整个隧道都将充满粉尘,文明施工差;2、整个隧道充满粉尘后,能见度降低,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工作效率低,能耗高但是当隧道较长时,这种除尘效果极差;4、当隧道较长时,通风除尘效果就会更差,会导致粉尘落在邻近的隧道段或者其他施工设备上面,不仅影响其他设备的操作,也会产生二次污染,造成除尘不彻底,施工现场混乱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便携并高效的解决了隧道除尘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包括降尘箱和抽风机,所述降尘箱和抽风机之间通过风管连接,抽风机可将含尘空气通过风管送入到降尘箱内;降尘箱内设置有喷头,通过喷水捕获含尘空气中粉尘。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所述降尘装置工作时,抽风机置于隧道掌子面,降尘箱位于隧道口外或位于掌子面后的隧道段内。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降尘装置工作时,所述抽风机和降尘箱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所述降尘箱为封闭式结构,并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降尘箱的内壁四周间隔的设置有若干水雾喷头。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相对的两端板上,水雾喷头沿着降尘箱的内壁设置有2层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所述降尘箱的进风口设置在端板的下部,并位于底层水雾喷头之下;出风口位于对侧端板的顶部。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所述降尘箱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口位于降尘箱泥位之上,并位于进气口的底部之下。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所述降尘箱的底板设有从进气端朝向出气端的斜度,在进气端的端板底部设置有一排朝向出气端的清除污泥用的清污喷头;底板的出气端设置有排污管,用于排除沉淀污泥。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所述两侧板交错的设置有隔板,使得空气从进气端到出去端形成迂回的气道,隔板的底端与降尘箱的底板之间设有间隙。

本发明所述的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所述风管为柔性风管,并间隔的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隧道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处理方法简单、快捷等优点;可直接从源头控制粉尘,彻底避免了整个隧道的扬尘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降尘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降尘箱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带有隔板的降尘箱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带有隔板的降尘箱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所示,箱式隧道水幕降尘装置,包括降尘箱1和抽风机2,所述降尘箱1和抽风机2之间通过风管3连接,抽风机2可将含尘空气通过风管3送入到降尘箱1内;降尘箱1内设置有喷头13,可通过喷水捕获含尘空气中粉尘。

所述降尘装置工作时,抽风机2置于隧道掌子面,降尘箱1位于隧道口外或位于掌子面后的隧道段内。所述抽风机2和降尘箱1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最大可以达到200米。

所述降尘箱1为封闭式结构,并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降尘箱1包含有若干水雾喷头13,并间隔的设置在内壁四周。

所述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分别位于相对的两端板上,使得含尘空气在降尘箱内的形成更长,以便增大对粉尘的捕获率。

水雾喷头13沿着降尘箱的内壁设置有3层,以加强水雾除尘的效果。

所述降尘箱1的进风口11设置在进风端端板的下部,并位于底层水雾喷头13之下;出风口11位于对侧出风端端板的顶部。

所述降尘箱1还包括排水管14,所述排水管14的进口位于降尘箱1泥位之上,并位于进气口11的底部之下。

所述降尘箱1的底板设有从进气端朝向出气端的斜度,在进气端的端板底部设置有一排朝向出气端的清除污泥用的清污喷头17;底板的出气端设置有排污管16,用于排除沉淀污泥。总的来说,降尘箱1的底板均坡向排污管16,使得排泥更为顺畅,排污管16上设置有排泥阀,需要排泥时,直接打开排泥阀即可完成,并配合清污喷头17,可使得排泥更加车底。

降尘箱1两侧板交错的设置有隔板15,使得空气从进气端到出去端形成迂回的气道,进一步的增加了气流在降尘箱中的行程,增大了被水雾捕获的几率。隔板15的底端与降尘箱1的底板之间设有间隙151,即相邻的两块隔板15分别固定在两侧板上,并与对侧侧板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间距不小于进风口11的口径。间隙151的存在使得箱底的沉淀污泥得以方便的排出,不会因为设置有隔板15造成排泥困难。

所述风管3为柔性风管,并间隔的通过固定件31固定在隧道4的隧道壁上。随着隧道向纵深掘进,不断加长风管3的长度,最长可加长到200米左右,这样只需要频繁移动抽风机2即可,而降尘箱1因为体积和重量均比较大,可以相对低频次的移动,如与抽风机2的距离超过200米时,再进行一次性的移动,以降低现场人员的操作强度。

水雾喷头13统一的连接在环绕布水管131上,并通过进水管132向环绕布水管131供水。

降尘箱1还设置有滚轮18,以方便在隧道内移动。进一步的,本降尘装置的降尘箱1可安装在专用车辆上,抽风机2和风管3在非使用状态下也可收纳于专用车辆上,以方便转运和操作。

本实施例中,降尘箱1采用6mm钢板焊接而成,相关的管路采用高压水管,水雾喷头13在箱体自上而下设置三排,每排设置20个。工作时,掌子面抽风机2将施工中的含尘空气通过风管3抽送到降尘箱1中,粉尘通过水箱设置的三排水雾喷头13所喷出的雾化水滴捕获,并落入箱底,尘泥沉淀到箱底,上清液通过排污管16排出,经过净化的空气从出风口12排出。

本装置的除尘效果显著,粉尘的捕获率可达到95-97%,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