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6226发布日期:2018-10-09 19:4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除尘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生产作业各环节都会产生粉尘,粉尘危害性巨大,一是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人易得尘肺病等职业病;二是粉尘浓度较高环境里,工人视线不清,作业中容易发生工伤事故;三是粉尘降落设备上,会加剧设备磨损老化,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四是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有可能发生煤尘爆炸,造成矿毁人亡。因此有效控制粉尘,降低粉尘浓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煤矿井下巷道除尘主要为巷道全断面喷雾、转载点喷雾、设备自带喷雾系统和人力冲洗,这些除尘方式可以起到一定降尘作用,但不能对风筒出风口风流进行直接降尘。特别是风筒因外力或停风恢复供风时风筒发生抖动,风筒出风口粉尘非常大,上述除尘方式并不能起到及时除尘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可以净化风筒出风口风流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包含卡箍、喷雾管、捕尘网以及固定单元;所述的卡箍为环形,捕尘网的边缘以及喷雾管分别与卡箍的内侧壁固定,所述的固定单元设置在卡箍的顶部。

上述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卡箍内侧壁上设有三个固定槽,其第一固定槽与风筒钢圈固定,第二固定槽固定喷雾管,第三固定槽固定捕尘网的边缘。

上述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卡箍由半圈的左卡箍和另外半圈的右卡箍组成,左卡箍和右卡箍在底部通过固定销铰接,上部可以打开或用活动卡环套住,卡箍顶部设有固定片和固定单元。

上述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固定单元是通过薄钢片加工而成的倒L形折板,折板上部的横板处设有用于在巷道顶板锚杆固定所述除尘装置的圆孔,折板的竖板上在中部以下设有和固定片一起控制卡箍开合的活动卡环,并通过活动卡环与固定片固定,进而控制该装置的安装、拆卸。优选地,固定单元固定在右卡箍的顶部,固定片固定在左卡箍的顶部,固定单元和固定片上套有活动卡环进行固定。

上述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喷雾管由直通、空心钢管和喷雾头组成,所述的直通设置在空心钢管的进水口处,空心钢管上均匀布置若干喷雾头,所述的喷雾头斜向里侧。优选地,空心钢管与第二固定槽固定在卡箍的内侧壁上,喷雾头朝向卡箍的环形内以及捕尘网的方向设置,空心钢管的进水处设置在两侧卡箍的顶部开口处,直通设置在卡箍的顶部外侧。

上述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捕尘网由铝质边框和设置在铝质边框内的塑料纱网组成,所述的铝质边框与卡箍内侧壁的第三固定槽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2、固定单元圆孔方便与顶板锚杆螺纹连接;3、净化进风风流,当风筒受到外界作用抖动时风流净化效果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圆孔,2-固定单元,3-直通,4-右卡箍,5-第一固定槽,6-第二固定槽,7-第三固定槽,8-固定销,9-捕尘网,10-喷雾头,11-喷雾管,12-左卡箍,13-固定片,14-活动卡环,15-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该装置包含卡箍、喷雾管11、捕尘网9以及固定单元2;卡箍为环形,捕尘网9的边缘以及喷雾管11分别与卡箍的内侧壁固定,固定单元2设置在卡箍的顶部。

卡箍内侧壁上设有三个固定槽,其第一固定槽5与风筒钢圈固定,第二固定槽6固定喷雾管11,第三固定槽7固定捕尘网9的边缘。

卡箍由半圈的左卡箍12和另外半圈的右卡箍4组成,左卡箍12和右卡箍4在底部通过固定销8铰接,上部可以打开或用活动卡环14套住,卡箍顶部设有固定片13和固定单元2。

固定单元2是通过薄钢片加工而成的倒L形折板,折板上部的横板处设有用于在巷道顶板锚杆固定除尘装置的圆孔1,折板的竖板上在中部以下设有和固定片13一起控制卡箍开合的活动卡环14,并通过活动卡环14与固定片13固定,进而控制该装置的安装、拆卸。优选地,固定单元2固定在右卡箍4的顶部,固定片13固定在左卡箍12的顶部,固定单元2和固定片13上套有活动卡环14进行固定。

喷雾管11由直通3、空心钢管和喷雾头10组成,直通3设置在空心钢管的进水口处,空心钢管上均匀布置若干喷雾头10,喷雾头10斜向里侧。优选地,空心钢管与第二固定槽6固定在卡箍的内侧壁上,喷雾头10朝向卡箍的环形内以及捕尘网9的方向设置,空心钢管的进水处设置在两侧卡箍的顶部开口处,直通3设置在卡箍的顶部外侧。

捕尘网9由铝质边框和设置在铝质边框内的塑料纱网组成,铝质边框与卡箍内侧壁的第三固定槽7固定。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做更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该装置包含卡箍、喷雾管11、捕尘网9、固定单元2。

卡箍由半圈的左卡箍12和另外半圈的右卡箍4组成,左卡箍12和右卡箍4的下部用固定销8铰接,上部可以打开或用活动卡环14套住,上部还焊接固定片13和固定单元2,卡箍的内侧壁里侧设置三个固定槽,即第一固定槽5、第二固定槽6和第三固定槽7,分别固定风筒钢圈、喷雾管11、捕尘网9。喷雾管11通过穿孔焊接在固定单元2上,固定单元2通过上方的圆孔1用螺栓固定在顶板锚杆螺纹上。

喷雾管9由直通3、空心钢管和喷雾头10组成,直通3与空心钢管焊接连接,空心钢管上均匀焊接布置七个喷雾头10,喷雾头10斜向里侧。

捕尘网9采用铝质边框和塑料纱网制作而成,铝质边框与卡箍内侧壁的第三固定槽7固定。

固定单元2用薄钢片加工而成倒L形折板,焊接在卡箍上,其上方钻有圆孔1,中下部焊接固定管15,活动卡环14一端穿过固定管15,另一端可以活动控制右卡箍4和左卡箍12开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选择合适位置,将该装置通过圆孔1固定在巷道顶板锚杆上,打开卡箍4固定活动卡环14,将风筒出风口钢圈和捕尘网9装入卡箍的第一固定槽5和第三固定槽7,然后放下活动卡环14将右卡箍4和左卡箍12上部闭合,将进水胶管与喷雾管11的直通3对接,打开进水阀门,该除尘装置开始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捕尘网9积尘较多时,关闭进水阀门,将捕尘网9卸下冲洗干净,即可重新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用井下风筒出口除尘装置,能够净化进风风流,当风筒受到外界作用抖动时风流净化效果更为明显,固定单元圆孔方便与顶板锚杆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