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连型真空隔热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577发布日期:2018-10-19 22:25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钻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连型真空隔热油管,适用于稠油热采井。



背景技术:

稠油热采是目前稠油开发的常规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稠油开采技术,而在稠油热采中最常用到,且用量较大的就是隔热油管。当高温蒸汽注入井中后,为防止热量散失,使能量尽可能多的进入稠油产层,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稠油开发效果,且避免套管因温度急剧升高而产生套损,影响井筒完整性,隔热油管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利用隔热油管的低热传导性,能保证蒸汽热量最大限度的进入稠油储层,保证稠油热采开发效果。

专利号为CN 102102492 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直连型隔热油管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外管和内管,在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内隔热层,内管两端的端部外径厚于中部外径,内管一端设有内螺纹,另一端设有外螺纹,在内管的连接处套装外隔热层。其加工工艺包括外管处理、内管处理和内外管装配,在内管处理中,将内管两端中频加热后用镦锻机对两端外圆镦粗,然后加工内管一端的内螺纹和另一端的外螺纹;该专利虽然能实现直连,但需要将内管镦粗增加了加工工艺复杂性。

专利号为CN 102121353 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分体组装式隔热油管连接结构,包括接箍、外管工厂端、外管用户端,工厂端套管、用户端套管组、管体内管工厂端和管体内管用户端通过密封对接结构连接,在管端内管与管体内管工厂端、外管工厂端、接箍、管体内管用户端和外管用户端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端隔热腔,在管端隔热腔内设有隔热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接箍连接处的热量传导、对流和辐射作用,降低此处的热量损失,提高此处的密封性能,但由于连接部件较多,加工工艺复杂,现场应用工序繁琐,降低了施工效率和隔热油管的可靠性。

专利号为CN 102071879 B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隔热油管。主要解决现有的隔热油管存在真空度下降及真空隔热系统易破坏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一端扩口后焊接在外管内部,内管预伸长后另一端通过调整焊环与外管焊接,内管与外管形成的环腔内有隔热套筒;所述的隔热套筒由至少3层钢筒组成,内层及中间层钢筒外壁缠绕有金属箔,钢筒的端部焊接。该隔热油管具有真空度高、隔热等级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其加工工艺复杂。

文章“蒸汽驱用隔热油管的研制”提出了一种蒸汽驱用隔热油管,其采用预应力真空隔热双层结构,主要由内管、外管、隔热衬套、衬管和接箍等组成。隔热油管联接采用长圆螺纹,具有良好的密封和抗粘扣性能。该隔热油管具有一定的隔热能力,但加工工艺复杂,无法实现直连,且现场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不足。

文章“低成本隔热油管井筒保温冷采技术改进研究与应用”研制应用了隔热油管接箍保温套,利用接箍保温套实现隔热油管的整体隔热,但其结构复杂,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不利于现场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目前的隔热油管大多结构复杂,或利用接箍进行连接,或将隔热油管端部墩粗等,一方面增加了加工工艺的难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现场的应用,为提高隔热油管现场应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提高隔热油管的隔热效果,有必要设计一种加工工艺简单、现场使用便捷、连接可靠的直连型真空隔热油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直连型真空隔热油管,克服现有稠油热采隔热油管加工工艺复杂、或无法实现直连、或为实现直连增加加工工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直连型真空隔热油管,包括同轴线设置的外管、内管;

所述直连型真空隔热油管的上端为母扣端,在母扣端,所述内管的上端面位于外管的中心通孔内,在外管的内壁上开有母扣,所述母扣位于内管的上端面的上方;

所述直连型真空隔热油管的下端为公扣端,在公扣端,所述内管的下端面位于外管的中心通孔外,在内管的外壁上开有公扣,所述公扣位于外管的下端面的下方。

所述内管的上端面与外管的内壁焊接连接,形成上焊接端;

所述外管的下端面与内管的外壁焊接连接,形成下焊接端;

所述上焊接端、内管的外壁、外管的内壁、下焊接端围合形成真空隔热层。

在所述外管的下端开有真空抽气孔,其将所述真空隔热层与外管的外部连通。

在所述真空隔热层内放置有吸气剂。

所述母扣的内螺纹、所述公扣的外螺纹的形状均为偏梯形螺纹,两者的侧面角均为40°-60°,牙高均为5-10mm。

所述上焊接端、下焊接端的坡度角为30°-40°。

在所述内螺纹的尾部与上焊接端之间设有内反扭矩台肩;

所述内反扭矩台肩位于内管的上端面的上方,其一端与内螺纹的尾部连接,另一端与上焊接端连接;

在所述外螺纹的尾部与下焊接端之间设有外反扭矩台肩;

所述外反扭矩台肩位于外管的下端面的下方,其一端与下焊接端连接,另一端与外螺纹的尾部连接。

所述内反扭矩台肩的角度α为17°~17.5°;

所述外反扭矩台肩的角度β为16.5°~17.0°。

优选地,所述母扣的管壁的厚度大于外管其它部位的管壁的厚度;

所述公扣的管壁的厚度大于内管其它部位的管壁的厚度。

优选地,在所述内管的内壁、外管的外壁、公扣、母扣、内反扭矩台肩、外反扭矩台肩的表面上均喷涂有防腐耐磨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稠油热采井注蒸汽过程中热量散失的问题,实现了热量最大限度作用到稠油储层;

(2)解决了现有隔热油管加工工艺复杂,或无法实现直连或增加加工和使用工序的问题;减少了额外加工接箍等工序,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结构简单,隔热效果好,同时降低了整个隔热油管的腐蚀;

(3)实现了隔热油管热采井使用过程中的便捷、可靠和隔热效果好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直连型隔热油管剖面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外管、2-内管、3-真空隔热层、4-公扣、5-母扣、6-内螺纹、7-外螺纹、8-真空抽气孔、9-内反扭矩台肩、10-外反扭矩台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直连型真空隔热油管包括外管1、内管2、真空隔热层3、公扣4和母扣5,其中隔热油管一端将外管作为母扣,另一端将内管作为公扣,无需墩粗就可实现直连;母扣端的外管1长于内管2,内管2焊接到外管1的内表面,并在外管1长出部分加工内螺纹6;公扣端的内管2长于外管1,外管1焊接到内管2上,并在内管2长出部分加工外螺纹7;隔热油管两端长出的内管部分和外管部分(即公扣、母扣处)可适当加厚,在增加强度的同时实现适配连接,加厚的数值范围与管壁厚度以及真空腔尺寸有关,也与具体的油管尺寸有关,如果管径大,管壁厚度增加,真空腔适度减小。

进一步,其外管1和内管2中间重叠部分为真空隔热层3,真空抽气孔8设置在公扣端的外管1上,在环空部分放置有吸气剂(图1中的的真空隔热层3中的小圆点表示吸气剂。),抽真空后,将真空抽气孔8密封;

进一步,其内螺纹6及外螺纹7的形状为偏梯形螺纹,侧面角范围为40°-60°,牙高为5-10mm,可提高螺纹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其公扣端外管与内管以及母扣端内管与外管的焊接(即下焊接端和上焊接端)均采用平缓过渡方式,坡度角为30°-40°。

进一步,其内螺纹尾部设有内反扭矩台肩9,外螺纹端部设有外反扭矩台肩10,内螺纹反扭矩台肩9的角度α为17°~17.5°,外反扭矩台肩10的角度β为16.5°~17.0°。

进一步,其内管2的内壁、外管1的外壁及接头连接处(包括内螺纹、外螺纹、内反扭矩台肩、外反扭矩台肩)喷涂有防腐耐磨涂层。

本实用新型利用隔热油管本身包含的外管和内管直径差,在两端通过调节内外管的长度,直接在外管内壁加工内螺纹、内管外壁加工外螺纹,实现了隔热油管的直连功能,且不会增加加工工序,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和现场使用工序,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和可靠性大大增加,特别适合稠油热采现场使用。为降低隔热油管的高温腐蚀,在外管外壁和内管内壁及螺纹连接处均涂有防腐耐磨层,并设置反扭矩台肩,既增加了接头的密封性,也能提高了隔热油管的隔热性能,该实用新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因此前面描述的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