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413发布日期:2018-12-07 22:0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测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正器。



背景技术:

扶正器广泛应用于油田测井领域,用于防止钻井过程中测井仪器出现转动不稳或者屈曲的情况,并参与物理测量(如密度测量等),在测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扶正器在钻井过程中容易与测井仪器外壳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影响物理测量精度,并且,长时间相对转动会造成扶正器与测井仪器外壳连接松动,容易发生扶正器脱落,一旦扶正器脱落则无法对测井仪进行扶正与保护,并且扶正器打捞费用高昂,严重影响测量成本。因此,传统扶正器存在安装稳定性差、影响测井仪器测量精度和测量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扶正器,以克服传统扶正器安装稳定性差、影响测井仪器测量精度和测量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还包括防松垫圈和螺套,防松垫圈一端与扶正器本体卡接连接,螺套内侧设置有螺纹,且螺套沿螺纹的锁紧方向以单向旋转的方式连接至防松垫圈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松垫圈与螺套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防转凸起,防转凸起一端与防松垫圈连接,另一端沿螺纹的锁紧方向逐渐远离防松垫圈设置,螺套上沿与螺纹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开设有防转卡槽,防转凸起与防转卡槽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套上设置有防转凸起,防转凸起一端与螺套连接,另一端沿与螺纹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远离防松垫圈设置,防松垫圈沿螺纹的锁紧方向开设有防转卡槽,防转凸起与防转卡槽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卡槽,防松垫圈与扶正器本体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一卡凸,第一卡凸与第一卡槽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扶正器本体和防松垫圈之间,且弹性件与扶正器本体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卡凸,弹性件与防松垫圈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凸与第一卡槽卡接,第二卡槽与第一卡凸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本体上凸设有第一卡凸,防松垫圈与扶正器本体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凸与第一卡槽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扶正器本体和防松垫圈之间,且弹性件与扶正器本体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弹性件与防松垫圈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卡凸,第二卡槽与第一卡凸卡接,第二卡凸与第一卡槽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凸上设置有切割标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凸上设置有切割标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转块,扶正器本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防转槽,防转槽容置防转块。

上述的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防松垫圈和内侧设置有螺纹的螺套,防松垫圈一端与扶正器本体卡接连接,螺套沿螺纹的锁紧方向以单向旋转的方式连接至防松垫圈的另一端。上述的扶正器使用时,扶正器本体和防松垫圈套接至测井仪器外壳外侧,螺套与测井仪器外壳螺纹连接,将防松垫圈和扶正器本体锁紧至测井仪器外壳外侧。螺套沿螺纹的锁紧方向以单向旋转的方式与防松垫圈连接,螺套只能沿螺纹的锁紧方向旋转,螺套旋转到锁紧位置后不会发生反转,并且,扶正器本体和防松垫圈之间相互卡接,在测井仪器旋转过程中螺套也不会发生反转,防松垫圈和扶正器本体在螺套锁紧力作用下相互卡紧,也不会出现连接松动,从而确保扶正器与测井仪器外壳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了扶正器与测井仪器外壳连接的稳定性,能够有效保证测井仪器的物理测量精度,且避免扶正器发生脱落,有利于节约测量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扶正器与测井仪器外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防松垫圈与螺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块与测井仪器外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另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扶正器与测井仪器外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个实施例中防松垫圈与弹性件和螺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扶正器,20-测井仪器外壳;

11-扶正器本体,12-防松垫圈,13-螺套,14-防转块,15-弹性件,21-止动肩,22-螺纹块;

111-第一卡槽,112-防转槽,121-防转凸起,122-第一卡凸,1221-切割标线,151-第二卡凸,152-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6,一实施方式的扶正器10包括扶正器本体11、防松垫圈12和螺套13,防松垫圈12一端与扶正器本体11卡接连接,螺套13内侧设置有螺纹,且螺套13沿螺纹的锁紧方向以单向旋转的方式连接至防松垫圈12的另一端。

具体地,上述的扶正器10使用时设置在测井仪器外壳20的外侧,测井仪器外壳20一端设置有止动肩21,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块22。扶正器本体11和防松垫圈12套接至测井仪器外壳20外侧,且扶正器本体11的一端与止动肩21抵接,另一端沿轴向与防松垫圈12卡接,螺套13通过内侧的螺纹和螺纹块22与测井仪器外壳20螺纹连接。止动肩21挡住扶正器本体11,螺套13与测井仪器外壳20螺纹锁紧连接后将扶正器本体11和防松垫圈12锁紧在螺套13和止动肩21之间。螺套13以单向旋转的方式与防松垫圈12连接,螺套13被限制为只能沿螺纹的锁紧方向转动,钻井过程中不会发生反转,使得螺套13和防松垫圈12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旋转,并且螺套13也不会出现锁紧松脱。同时,防松垫圈12和扶正器本体11之间沿轴向卡接,被锁紧后二者之间也不会发生相对旋转,扶正器10整体也不会相对测井仪器外壳20发生相对旋转,扶正器10与测井仪器外壳20连接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提高测井仪器的物理测量精度,且能够避免扶正器10脱落而影响测量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扶正器本体11、防松垫圈12及螺套13上开设固定孔,以通过紧固件(如紧固螺钉)将扶正器本体11、防松垫圈12及螺套13锁紧至测井仪器外壳20上,进一步增强扶正器10与测井仪器外壳2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松垫圈12与螺套1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防转凸起121,防转凸起121一端与防松垫圈12连接,另一端沿螺纹的锁紧方向逐渐远离防松垫圈12设置,螺套13上沿与螺纹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开设有防转卡槽,防转凸起121与防转卡槽卡接。

本实施例中,防松垫圈12和螺套13之间通过防转凸起121和防转卡槽卡接实现螺套13沿防松垫圈12单向旋转。具体地,防转凸起121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段和凸起段,延伸段一端与防松垫圈12连接,另一端与防松垫圈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凸起段一端与延伸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防松垫圈12外侧,凸起段与防松垫圈1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如图4所示,由延伸段与防松垫圈12连接的起始端至延伸段的末端第一间隙的宽度不变,即延伸段与防松垫圈12平行设置,有助于提高防转凸起121的结构稳定性。由于延伸段连接的起始端至凸起段的末端第二间隙的宽度逐渐变大,即凸起段由延伸段逐渐向远离防松垫圈12的方向延伸,直至延伸至防松垫圈12的边缘外侧。当螺套13沿螺纹的锁紧方向锁紧时,螺套13挤压凸起段,使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变小,防转凸起121靠近防松垫圈12;当防转卡槽旋转到凸起段端部时,防转凸起121复位,凸起段卡入防转卡槽内卡住螺套13,使螺套13无法回转,实现螺套13沿防松垫圈12单向旋转。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防松垫圈12上于与延伸段的连接处开设有圆弧形凹槽,有助于提高防转凸起121与防松垫圈12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防松垫圈12上设置防转凸起121,在螺套13上开设防转卡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螺套13上设置防转凸起,在防松垫圈12上开设防转卡槽。当在螺套13上设置防转凸起,在防松垫圈12上开设防转卡槽时,防转凸起一端与螺套13连接,另一端沿与螺纹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远离防松垫圈12设置,防松垫圈12沿螺纹的锁紧方向开设有防转卡槽,防转凸起与防转卡槽卡接。当在螺套13上设置防转凸起,在防松垫圈12上开设防转卡槽时,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防转凸起和防转卡槽的设置主体及设置方向不同,具体防转凸起和防转卡槽的结构组成及原理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本体11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1,防松垫圈12与扶正器本体11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一卡凸122,第一卡凸122与第一卡槽111卡接。具体地,扶正器本体11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卡槽111,防松垫圈12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一卡凸122,第一卡凸122与第一卡槽111卡接,能够有效防止扶正器本体11和防松垫圈1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确保扶正器10本体测井仪器外壳20连接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在扶正器本体11上开设第一卡槽111,在防松垫圈12上凸设第一卡凸122。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扶正器本体11上凸设第一卡凸,在防松垫圈12与扶正器本体11连接的一端开设第一卡槽,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扶正器本体11和防松垫圈12中的一个凸设第一凸起,另一个开设第一卡槽进行防转卡接均可,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凸122上设置有切割标线1221,当需要拆卸扶正器10时,沿切割标线1221对第一卡凸122进行切割即可实现防松垫圈12与扶正器本体11卡接分离,第一卡凸122经切割后与防松垫圈12分离,防松垫圈12可随螺套13向与螺纹的锁紧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实现扶正器10拆卸。

如图5、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10还包括防转块14,扶正器本体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防转槽112,防转槽112容置防转块14。具体地,扶正器10与测井仪器外壳20连接时,防转块14通过紧固件(如紧固螺钉)与测井仪器外壳20连接,防转槽112与防转块14对准后将扶正器10套接至测井仪器外壳20外侧,使防转块14容置于防转槽112内,防转槽112与防转块14相互卡紧,能够进一步防止扶正器本体11与测井仪器外壳20发生相对旋转,进一步提高扶正器10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将防转块14与扶正器本体11及测井仪器外壳20单独设置,能够方便在防转块14发生损坏时对防转块14进行更换,以避免防转块14与扶正器本体11或测井仪器外壳20集成时对扶正器本体11或测井仪器外壳20进行修复的复杂操作,有利于节约装置维护成本。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防转块14也可以与扶正器本体11或测井仪器外壳20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当防转块14与扶正器本体11一体成型时,在测井仪器外壳20上开设防转槽即可。

请同时参阅图7至图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扶正器10还包括弹性件15,弹性件15设置在扶正器本体11和防松垫圈12之间。一般的,测井仪器外壳20与扶正器10在井下的受力情况不同,扶正器10整体处于外部井液中受到井下液压,而测井仪器外壳20的内径可能因为芯轴的密封而不受液压作用,但却受到来自于芯轴的作用力,此作用力由外壳与芯轴的装配关系决定,同时外壳也受到自上而下的钻压影响。扶正器10与测井仪器外壳20不同的受力环境在井下由于温度,压强,及钻压等影响容易产生长度差异,引起二者之间的长度不同,而扶正器10与测井仪器外壳20之间的长度不同会影响扶正器10的扶正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扶正器本体11与防松垫圈12之间设置弹性件15来补偿扶正器10与测井仪器外壳20在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长度差异,弹性件15在扶正器10长度小于测井仪器外壳20长度时伸长,在扶正器10长度大于测井仪器外壳20长度时缩短,使扶正器10整体长度一直与测井仪器外壳20的长度保持一直,以确保对测井仪器外壳20进行扶正保护,进一步提高扶正器10的扶正保护效果。

具体地,弹性件15由高弹性合金材料(如钛合金,铜合金等)制成,并且,弹性件15上设置多个切槽以增加弹性。为了补偿扶正器10与测井仪器外壳20在井下产生的长度差异,安装时需要保证一定的预压长度,具体安装时可通过在螺套13上施加扭矩而将弹性件15施压至预压长度,预压长度应在在评估外壳与扶正器在井下长度变化后确定,以保证在整个长度变化范围内都可以有足够的预紧力而又不会超过材料强度。具体预压长度根据实际应用工况确定,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与扶正器本体11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卡凸151,弹性件15与防松垫圈12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152,第二卡凸151与第一卡槽111卡接,第二卡槽152与第一卡凸122卡接。弹性件15沿轴向分别与扶正器本体11和防松垫圈12卡接连接,以使弹性件15与扶正器本体11和防松垫圈12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确保扶正器10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与扶正器本体11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卡凸151,与防松垫圈12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152。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当在扶正器本体11上凸设第一卡凸,在防松垫圈12与扶正器本体11连接的一端开设第一卡槽时,可以在弹性件15与扶正器本体11连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弹性件15与防松垫圈12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卡凸,第二卡槽与扶正器本体11上的第一卡凸卡接,第二卡凸与防松垫圈12上的第一卡槽卡接。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在扶正器本体11、防松垫圈12及弹性件15上设置卡凸或卡槽,只要保证相连接的部件之间沿轴向相互卡接即可,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的,当弹性件与防松垫圈连接的一端凸设第二卡凸时,第二卡凸上设置切割标线以对第二卡凸进行切割实现防松垫圈与弹性件分离。

上述的扶正器中,螺套沿螺纹的锁紧方向以单向旋转的方式与防松垫圈连接,螺套只能沿螺纹的锁紧方向旋转,螺套旋转到锁紧位置后不会发生反转,并且,扶正器本体和防松垫圈之间相互卡接,在测井仪器旋转过程中螺套也不会发生反转,防松垫圈和扶正器本体在螺套锁紧力作用下相互卡紧,也不会出现连接松动,能够确保扶正器与测井仪器外壳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了扶正器与测井仪器外壳连接的稳定性,能够有效保证测井仪器的物理测量精度,且避免扶正器发生脱落,有利于节约测量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