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锥形六方结构连接的螺旋钻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428发布日期:2018-12-07 22:0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锥形六方结构连接的螺旋钻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矿用探水探瓦丝钻杆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采用锥形六方结构连接的螺旋钻杆。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矿用探水探瓦丝钻杆多采用锥扣缧纹连接遇到地质环境恶劣钻孔难时需要正反转反复冲击缧纹连接易脱扣并出现滑丝现象,寿命较短。并且这样的连接结构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锥形六方结构连接的螺旋钻杆,可以正反转冲击,任意两根钻杆连接,钻杆外绕带钢都可以刚好对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锥形六方结构连接的螺旋钻杆,其包括一个以上的螺旋钻杆杆段,一个及一个以上的U形销;每个螺旋钻杆杆段一端设置内六方锥孔,由端部向内孔的六边形截面逐渐减小,在靠近最小截面位置的螺旋钻杆杆段上设置两个销孔;每个螺旋钻杆杆段另一端设置外六方连接部,由端部向内的外六方连接部六边形截面逐渐增大,外六方连接部靠近端部位置两侧各设置一个半圆形销孔;一个螺旋钻杆杆段一端的外六方连接部插入另一个螺旋钻杆杆段一端的内六方锥孔,用U形销穿进外六方连接部的半圆形销孔与内六方锥孔的销孔,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六方连接部端部为圆柱结构,所述的半圆形销孔设置在圆柱结构两侧;所述内六方锥孔最内侧为与圆柱结构相配合的圆孔,这样设置当一个螺旋钻杆杆段一端的外六方连接部插入另一个螺旋钻杆杆段一端的内六方锥孔可以更好的进行定位,保证将外六方连接部插入内六方锥孔最深处,使得下一步U形销穿进外六方连接部的半圆形销孔与内六方锥孔的销孔时更加准确,更便于安装;如果仅是内六方孔,没有变径的话,在安装时,不容易准确判定伸入的是否到位。

进一步的,相连接的两个螺旋钻杆杆段的外绕带钢对接,更利于排渣。

进一步的,所述外六方连接部上设置凹槽,凹槽内嵌O型橡胶圈,可以密封水,避免使用时间长对钻杆的腐蚀。

进一步的,所述内六方锥孔内侧设置凹槽,凹槽内嵌入O型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内六方锥孔由端部向内孔的六边形外接圆为直径45mm~44mm,仅微小变化,即可满足安装方便同时保证可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钻杆杆段不包括外六方连接部的长度为1500mm,钢管外径73mm。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钻杆杆段上为3道螺旋。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六方处用加工中心铣两个销孔,在外六方处用线切割加工两个半圆形销孔,采用六方连接,用U形销穿进内外六方销孔固定。优点是可以正反转冲击,任意两根钻杆杆段均可连接,钻杆外绕带钢都可以刚好对接。采用U形销穿进外六方连接部的半圆形销孔与内六方锥孔的销孔,进行固定,U形销穿过销孔后一端与螺母连接,仅一端连接即可保证可靠固定,无需分别对两孔进行固定,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更适用于地质环境恶劣钻孔难时需要正反转反复冲击,避免出现滑丝现象,使用状态更加稳定,且相较传统的螺纹连接更加方便安装;特有的锥形设计,该结构更便于伸入并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钻杆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连接的两个螺旋钻杆杆段结构示意图;

图4为U形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U形销,2、内六方锥孔,3、销孔,4、外六方连接部,5、半圆形销孔,6、外绕带钢,7、O型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采用锥形六方结构连接的螺旋钻杆,其包括一个以上的螺旋钻杆杆段,一个及一个以上的U形销1;每个螺旋钻杆杆段一端设置内六方锥孔2,由端部向内孔的六边形截面逐渐减小,在靠近最小截面位置的螺旋钻杆杆段上设置两个销孔3;每个螺旋钻杆杆段另一端设置外六方连接部4,由端部向内的外六方连接部六边形截面逐渐增大,外六方连接部4靠近端部位置两侧各设置一个半圆形销孔5;一个螺旋钻杆杆段一端的外六方连接部4插入另一个螺旋钻杆杆段一端的内六方锥孔2,用U形销1穿进外六方连接部4的半圆形销孔5与内六方锥孔2的销孔3,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六方连接部4为圆柱结构,所述的半圆形销孔设置在圆柱结构两侧;所述内六方锥孔最内侧为与圆柱结构相配合的圆孔。

进一步的,相连接的两个螺旋钻杆杆段的外绕带钢6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六方连接部4上设置凹槽,凹槽内嵌O型橡胶圈7。

进一步的,所述内六方锥孔2内侧设置凹槽,凹槽内嵌入O型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内六方锥孔2由端部向内孔的六边形外接圆的直径45mm~44mm。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钻杆杆段不包括外六方连接部的长度为1500mm,钢管外径73mm。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钻杆杆段上为3道螺旋。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