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498发布日期:2019-04-03 00:1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煤矿井下巷道的掘进开采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井下巷道的支护,那么就可能使井下巷道的围岩出现变形、位移以及破坏等问题,进而无法确保井下巷道掘进施工能够顺利、安全的开展下去。井下巷道的掘进施工需要考虑到地质构造、掘进设备、掘进工艺、掘进速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速度、施工组织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属于系统、复杂的工程。针对当前的井下生产而言,如何做好井下巷道的支护控制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7111150 U中公开的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虽然,该支护装置具有双向可缩性能,能同时适应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形移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具有抗侧压、稳定性好的特点;改善了现有巷道的支护状况,减少了巷道维修量、降低了巷道支护费用,但是,该支护装置梁腿的高度不能进行调节,不便于支护装置的拆卸与安装。

目前,现有的支护装置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支护装置梁腿的高度不能调节,不便于拆卸与安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包括:

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呈圆柱形,所述支撑筒包括旋转筒和凸块,所述旋转筒设置于支撑筒的内部中间,所述凸块设置于旋转筒的外表面中部;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支撑筒的一侧中部,所述升降装置与支撑筒连通,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十字型转杆、转柱以及螺纹凹槽,所述十字型转杆设置于升降装置的外部一侧,所述转柱设置于升降装置的内部,所述十字型转杆通过连接杆与转柱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凹槽开设于转柱的外表面;

螺纹升降杆,所述螺纹升降杆设置于支撑筒的顶端,所述螺纹升降杆贯穿支撑筒;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于螺纹升降杆的顶端,所述固定块通过轴承与螺纹升降杆转动连接;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固定块的下表面一端;

弧形顶梁,所述弧形顶梁设置于固定块的顶端,所述弧形顶梁通过螺钉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支撑筒的底端,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底板和角钢,所述固定底板设置于支撑筒的底端,所述角钢设置于支撑筒的两侧底端。

可选的,所述凸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凸块绕旋转筒的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多个所述凸块均与旋转筒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旋转筒上的凸块与转柱上的螺纹凹槽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螺纹升降杆贯穿旋转筒;

所述旋转筒与螺纹升降杆接触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旋转筒与螺纹升降杆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杆的顶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底端贯穿支撑筒并与支撑筒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角钢的一侧通过螺钉与支撑筒固定连接,所述角钢的另一侧通过螺钉与固定底板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通过十字型转杆、转柱、螺纹凹槽、旋转筒以及凸块的配合使用,能够使螺纹升降杆进行升降,可以根据需要支撑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该支护装置的拆卸与安装,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2)、该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通过设置有限位杆,能够防止固定块跟随螺纹升降杆一起转动,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有固定底板和角钢,能够增强支撑筒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筒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筒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结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底板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支撑筒1、旋转筒11、凸块12、升降装置2、十字型转杆21、转柱22、螺纹凹槽23、螺纹升降杆3、固定块4、限位杆5、弧形顶梁6、固定组件7、固定底板71、角钢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包括:

支撑筒1,支撑筒1呈圆柱形,支撑筒1包括旋转筒11和凸块12,旋转筒11设置于支撑筒1的内部中间,凸块12设置于旋转筒11的外表面中部;

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设置于支撑筒1的一侧中部,升降装置2与支撑筒1连通,升降装置2包括十字型转杆21、转柱22以及螺纹凹槽23,十字型转杆21设置于升降装置2的外部一侧,转柱22设置于升降装置2的内部,十字型转杆21通过连接杆与转柱22固定连接,螺纹凹槽23开设于转柱22的外表面,能够使螺纹升降杆3进行升降,可以根据需要支撑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该支护装置的拆卸与安装,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螺纹升降杆3,螺纹升降杆3设置于支撑筒1的顶端,螺纹升降杆3贯穿支撑筒1;

固定块4,固定块4设置于螺纹升降杆3的顶端,固定块4通过轴承与螺纹升降杆3转动连接;

限位杆5,限位杆5设置于固定块4的下表面一端,能够防止固定块4跟随螺纹升降杆3一起转动,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弧形顶梁6,弧形顶梁6设置于固定块4的顶端,弧形顶梁6通过螺钉与固定块4固定连接;

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设置于支撑筒1的底端,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底板71和角钢72,固定底板71设置于支撑筒1的底端,角钢72设置于支撑筒1的两侧底端,能够增强支撑筒1的稳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凸块12设置有多个,多个凸块12绕旋转筒11的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多个凸块12均与旋转筒11固定连接,结构设计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旋转筒11上的凸块12与转柱22上的螺纹凹槽23相适配,传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螺纹升降杆3贯穿旋转筒11;

旋转筒11与螺纹升降杆3接触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旋转筒11与螺纹升降杆3螺纹连接,便于传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限位杆5的顶端与固定块4固定连接,限位杆5的底端贯穿支撑筒1并与支撑筒1滑动连接,设计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角钢72的一侧通过螺钉与支撑筒1固定连接,角钢72的另一侧通过螺钉与固定底板71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该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使用时,使用者先将固定底板71和角钢72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筒1的底端,然后在弧形顶梁6的两端均通过螺钉与固定块4固定连接,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螺纹升降杆3的升降高度进行调节,调节时,转动升降装置2上的十字型转杆21,十字型转杆21通过连接杆带动转柱22进行旋转,转柱22通过凸块12带动旋转筒11进行旋转,旋转筒11通过螺纹升降杆3带动固定块4进行移动,固定块4带动弧形顶梁6进行移动,使弧形顶梁6的顶端与巷道的顶端紧密接触,固定好该支护装置后,便可开始下一组的固定,在两组弧形顶梁6之间系上防护网,增强该支护装置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