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及液压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5662发布日期:2020-06-16 22:4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及液压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作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及液压钳体。



背景技术:

油田钻修井过程中,管柱的上、卸扣是修井作业中关键环节,为解决传统的悬吊式修井动力液压钳在修井作业中事故隐患较大,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自动化上卸扣装置陆续进行了现场试验。由于修井作业井架为桅杆式井架,作业过程中井架倾角会随载荷变化而变化,导致井口管柱位置不断发生变化,需要上卸扣装置具有自动适应对中功能,当液压钳对管柱进行上、卸扣时,为了使得液压钳对应不同的位置,液压钳主体随着浮动装置进行位置调整,但是,由于液压钳主体随着浮动装置移动,会使得浮动装置与钳头的初始位不固定,经常会出现在工作位时浮动装置已到浮动边界,无浮动余量的情况,导致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及液压钳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钳在工作位时浮动机构无浮动余量,导致液压钳主体无法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包括:液压钳主体和浮动对中复位装置;

所述液压钳主体设置于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上,且所述液压钳主体与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连接,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液压钳主体设置有钳口,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设置有对中机构,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对中机构带动所述液压钳主体沿着水平面移动,以调节所述导向通道和所述钳口处于预设的浮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包括底座、固定板、浮动底板、浮动板、滚动体和所述对中机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

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滚动体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浮动底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滚动体与所述浮动底板抵接,所述浮动底板能够通过所述滚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板沿着所述浮动底板平行的方向浮动,所述浮动板设置于所述浮动底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且所述浮动板与所述浮动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浮动板与所述液压钳主体连接;

沿着所述底座、所述固定板、所述浮动底板和所述浮动板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所述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的一侧设置有u型开口,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和所述第二对中机构分别与所述浮动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和所述第二对中机构用于将所述钳口的开口和所述导向通道的u型开口呈浮动对中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还包括连接销;

所述浮动底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连接销穿过所述浮动底板的开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销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中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钳口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分别与所述浮动底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包括第一对中安装座、调节螺杆、垫圈、第一芯轴、第一弹性部和第一复位推头;

所述第一对中安装座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垫圈、所述第一芯轴和所述第一弹性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对中安装座内,且所述第一复位推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对中安装座内,并与所述第一对中安装座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复位推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对中安装座外,所述第一复位推头套设于所述第一芯轴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推头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芯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垫圈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套设于所述第一芯轴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垫圈和所述第一复位推头抵接;

所述调节螺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对中安装座远离所述第一复位推头的一端,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对中安装座与所述垫圈抵接,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一对中安装座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中机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对中机构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对中机构与所述浮动底板远离钳口的开口方向的一端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中机构包括第二对中壳体、调节螺母、第二芯轴、第二弹性部和第二复位推头;

所述第二芯轴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对中壳体内,且所述第二芯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对中壳体并与所述第二复位推头连接,所述第二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母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套设于所述第二芯轴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二复位推头抵接,所述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弹性部的预紧力,所述第二复位推头与所述浮动底板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还包括调平装置;

所述调平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调平装置能够穿过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板抵接,所述调平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固定板呈水平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调平装置包括调平铰耳和调平螺栓;

所述调平螺栓设置有至少两个,多个所述调平螺栓位于所述底座靠近地面的同一侧,多个所述调平螺栓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端,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调平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固定板抵接,用于调节所述固定板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调平铰耳设置有至少两个,多个所述调平铰耳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同一侧,且多个所述调平铰耳呈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所述调平铰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调平铰耳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钳体,包括调节装置、插筒底座和所述的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

所述插筒底座垂直固定于钻台上,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插筒底座连接,所述调节装置通过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与所述液压钳主体连接,所述调节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液压钳主体回转伸缩、及上下往复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回转装置、升降装置和伸缩臂总成;

所述回转装置插设于插筒底座内,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回转装置远离所述插筒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回转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升降装置周向回转运行;

所述伸缩臂总成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伸缩臂总成沿着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伸缩臂总成远离所述升降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浮动对中复位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导轨托板、导轨、升降滑车和升降油缸;

所述回转装置远离所述插筒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导轨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导轨托板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导轨和所述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滑车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滑车的一侧与所述升降油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升降滑车的另一侧与所述伸缩臂总成铰接,所述升降油缸用于通过所述升降滑车带动所述伸缩臂总成沿着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包括:液压钳主体和浮动对中复位装置;液压钳主体设置于浮动对中复位装置上,且液压钳主体与浮动对中复位装置连接,浮动对中复位装置设置有导向通道,液压钳主体设置有钳口,浮动对中复位装置设置有对中机构,浮动对中复位装置用于通过对中机构带动液压钳主体沿着水平面移动并自动回中点位,以调节导向通道和钳口处于预设的浮动位置;浮动对中复位装置利用对中机构的作用力,能够保证液压钳主体一直处于能够浮动的过程中,而且浮动对中复位装置具有使得钳口和导向通道同心且位于整体结构居中的位置,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钳主体位于工作位时浮动机构无浮动余量,导致液压钳主体无法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的浮动对中复位装置具有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的浮动对中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的第一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的第二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钳体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液压钳主体;200-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1-底座;202-固定板;203-浮动底板;204-浮动板;205-滚动体;206-第一对中机构;216-第一对中安装座;226-调节螺杆;236-垫圈;246-第一芯轴;256-第一弹性部;266-第一复位推头;207-第二对中机构;217-第二对中壳体;227-调节螺母;237-第二芯轴;247-第二弹性部;257-第二复位推头;208-连接销;209-导向通道;300-调平装置;301-调平铰耳;302-调平螺栓;400-冲扣装置;500-调节装置;501-回转装置;502-升降装置;512-导轨托板;522-导轨;532-升降滑车;542-升降油缸;503-伸缩臂总成;600-插筒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钳体,其中,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应用于液压钳体内,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包括:液压钳主体100和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液压钳主体100设置于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上,且液压钳主体100与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连接,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设置有导向通道209,液压钳主体100设置有钳口,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设置有对中机构,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用于通过对中机构带动液压钳主体100沿着水平面移动,以调节导向通道209和钳口处于预设的浮动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属于液压钳执行液压转动的结构,在修井作业中需要对管柱进行上扣和卸扣,利用液压钳能够对管柱进行转动;由于井架角度随载荷变化而变化,导致井口管柱位置变化,需要液压钳在水平面上有一定浮动量,而且液压钳主体100在使用时,会随着浮动装置进行移动,会使得液压钳主体100的初始位置不固定,因此会经常出现在工作位时浮动装置已到浮动边界,无浮动余量的情况,导致液压钳主体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在保留能够使得液压钳主体100进行浮动的基础上,利用对中机构的作用力,使得液压钳主体100能够一直处于能够浮动的过程中,而且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具有使得钳口和导向通道209同心且位于整体结构居中的位置,从而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液压钳主体100在工作位时浮动装置已到浮动边界,无浮动余量的情况。

可选地,对中机构的作用力可以是弹性力,对中机构对液压钳主体100一直施加一个弹性力,当液压钳主体100浮动时,挤压对中机构时,对中机构会施加一个反作用力,进而保证了液压钳主体100的一直处于能够浮动的过程中。

可选地,液压钳主体100可以包括钳头,钳头上可以设置有圈数计数、压力检测传感器,实现扭矩检测、圈数检测、钳口自动复位等功能,钳头上设有两套液压自动换挡机构,实现自动档位切换,满足不同管柱上扣扭矩要求;由于液压钳主体100属于现有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包括:液压钳主体100和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液压钳主体100设置于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上,且液压钳主体100与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连接,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设置有导向通道209,液压钳主体100设置有钳口,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设置有对中机构,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用于通过对中机构带动液压钳主体100沿着水平面移动并自动回中点位,以调节导向通道209和钳口处于预设的浮动位置;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利用对中机构的作用力,能够保证液压钳主体100能够一直处于能够浮动的过程中,而且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具有使得钳口和导向通道209同心且位于整体结构居中的位置,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钳主体位于工作位时浮动机构无浮动余量,导致液压钳主体无法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包括底座201、固定板202、浮动底板203、浮动板204、滚动体205和对中机构;对中机构包括第一对中机构206和第二对中机构207;固定板202设置于底座201上,滚动体205安装于固定板202上,浮动底板203设置于固定板202上,且滚动体205与浮动底板203抵接,浮动底板203能够通过滚动体205相对于固定板202沿着与浮动底板203平行的任意方向浮动,浮动板204设置于浮动底板203远离固定板202的一侧,且浮动板204与浮动底板203固定连接,浮动板204与液压钳主体100连接;沿着底座201、固定板202、浮动底板203和浮动板204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导向通道209,导向通道209的一侧设置有u型开口,第一对中机构206和第二对中机构207分别与浮动底板203连接,第一对中机构206和第二对中机构207用于将钳口的开口和导向通道209的u型开口呈浮动对中设置。

其中,底座201与固定板202的连接方式可以多种,例如:焊接、铆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优选地,底座201与固定板202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浮动底板203置于固定板202之上,且浮动底板203与固定板202呈平行排布,浮动底板203与固定板202之间设有滚动体205,可选地,该滚动体205可以采用例如钢珠滚轮或者钢珠滚球等,浮动底板203能够通过滚动体205相对固定板202沿着与浮动底板203平行的任意方向浮动。

可选地,第一对中机构206和第二对中机构207对浮动底板203施加的作用力在水平面呈垂直设置,例如:第一对中机构206在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侧对浮动底板203进行左右方向的限定,第二对中机构207在水平方向的前后方向对浮动底板203进行限定;又如:第二对中机构207在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侧对浮动底板203进行左右方向的限定,第一对中机构206在水平方向的前后方向对浮动底板203进行限定。其中,第一对中机构206与浮动底板2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螺栓连接,或者插接等;第二对中机构207与浮动底板20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螺栓连接,或者插接等。

可选地,浮动板204可以起到偏转板的作用,可选地,浮动板204可以与偏转液压缸连接,浮动板204设于浮动底板203之上,且浮动板204一端铰接于浮动底板203,浮动板204的另一端与浮动底板203通过偏转液压缸连接,偏转液压缸用于驱动浮动板204绕着浮动板204与浮动底板203的铰接处相对浮动底板203转动一角度,液压钳主体100安装于浮动板204之上。由于浮动板204相对浮动底板203转动一角度,因此可以使安装于浮动板204之上的液压钳主体100相对水平方向实现一定的偏转角度,从而满足小鼠洞内具有一定倾角的管柱上卸扣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还包括连接销208;浮动底板203上设置有开孔,连接销208穿过浮动底板203的开孔与固定板202连接,开孔的直径大于连接销208的外径。

其中,该连接销208与开孔的直径差在强度允许的条件下由所需浮动量决定,浮动底板203相对固定板202具有水平浮动功能,从而使安装于浮动板204上的液压钳主体100具有水平浮动功能;当液压钳主体100夹持管柱时,由于液压钳主体100具有水平浮动功能,因此能够自动补偿液压钳主体100的钳口中心与管柱中心偏差的径向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液压钳主体100的钳口中心与管柱中心的自动调整对正。

以第一对中机构206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侧对浮动底板203进行左右方向的限定,第二对中机构207在水平方向的前后方向对浮动底板203进行限定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第一对中机构206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对中机构206对称设置于钳口的两侧,两个第一对中机构206分别与浮动底板203连接。可选地,两个第一对中机构206对浮动底板203的作用相同,因此在浮动底板203浮动的过程中,两个浮动底板203、第一对中机构206和第二对中机构207会保证最后浮动底板203的导向通道209的中心和钳口的中心呈浮动对中。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第一对中机构206包括第一对中安装座216、调节螺杆226、垫圈236、第一芯轴246、第一弹性部256和第一复位推头266;第一对中安装座216与底座201连接,垫圈236、第一芯轴246和第一弹性部256均设置于第一对中安装座216内,且第一复位推头266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对中安装座216内,并与第一对中安装座216的内壁抵接,第一复位推头266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对中安装座216外,第一复位推头266套设于第一芯轴246的一端第一复位推头266能够沿着第一芯轴246往复运动,第一芯轴246的另一端与垫圈236连接,第一弹性部256套设于第一芯轴246的外部,且第一弹性部256的两端分别与垫圈236和第一复位推头266抵接;调节螺杆226设置于第一对中安装座216远离第一复位推头266的一端,调节螺杆226穿过第一对中安装座216与垫圈236抵接,调节螺杆226与第一对中安装座216螺纹连接。

可选地,第一弹性部256采用压缩弹簧,第一对中安装座216作为一个载体,首先第一对中安装座216与底座201固定连接,第一复位推头266与浮动底板203的一侧连接,对应地,在浮动底板203的另一侧同样连接有第一芯轴246和第一复位推头266,而且第一芯轴246外部套设的第一弹性部256的弹性强度相同,因此当第一弹性部256对第一复位推头266施加作用力时,第一复位推头266会对浮动底板203施加作用力,通过在浮动底板203的两侧施加同样的力,保证了在对口通道的两侧浮动底板203以及浮动板204和液压主体处于预设的浮动位置。

可选地,第一复位推头266采用t型结构,第一复位推头266位于第一对中安装座216内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弹性部256和第一对中安装座216的内壁抵接,此时第一弹性部256会对第一复位推头266具有作用力,而且第一复位推头266设置有用于第一芯轴246穿过的通孔,使得第一复位推头266能够在第一对中安装座216内进行移动;而且为了调节第一弹性部256的弹性力的大小,通过调节调节螺杆226来调整第一弹性部256的预紧力,调节螺杆226能够推动垫圈236进行移动,垫圈236与第一弹性部256的一侧抵接,进而能够进一步压缩或释放第一弹性部256,从而能够调节第一弹性部256对于第一复位推头266的预紧力大小,通过在第一弹性部256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一复位推头266可以推动浮动底板203完成左右方向上的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第二对中机构207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对中机构206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且第二对中机构207与浮动底板203远离钳口的开口方向的一端铰接。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第二对中机构207包括第二对中壳体217、调节螺母227、第二芯轴237、第二弹性部247和第二复位推头257;第二芯轴237和第二弹性部247均设置于第二对中壳体217内,且第二芯轴237的一端伸出第二对中壳体217并与第二复位推头257连接,第二芯轴237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227连接,第二弹性部247套设于第二芯轴237的外部,且第二弹性部247的两端分别与调节螺母227和第二复位推头257抵接,调节螺母227用于调节第二弹性部247的预紧力,第二复位推头257与浮动底板203铰接。

可选地,第二弹性部247采用压缩弹簧,第二对中壳体217作为一个载体,首先第二对中壳体217与固定板202固定连接,第二复位推头257与浮动底板203远离对口通道的开口方向的一侧连接,当第二弹性部247对第二复位推头257施加作用力时,第二复位推头257会对浮动底板203施加作用力,通过在浮动底板203的一侧施加一个平衡力,能够保证在对口通道的前后方向浮动底板203以及浮动板204和液压主体处于预设的浮动位置。

可选地,第二复位推头257采用t型结构,第二复位推头257位于第二对中壳体217内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弹性部247和第二对中壳体217的内壁抵接,此时第二弹性部247会对第二复位推头257具有作用力,而且第二复位推头257设置有用于第二芯轴237穿过的通孔,使得第二复位推头257能够在第二对中壳体217内进行移动;而且为了调节第二弹性部247的弹性力的大小,通过调节调节螺母227来调整第二弹性部247的预紧力,调节螺母227能够沿着第二芯轴237的外部进行移动,调节螺母227与第二弹性部247的一侧抵接,进而能够进一步压缩或释放第二弹性部247,从而能够调节第二弹性部247对于第二复位推头257的预紧力大小,通过在第二弹性部247预紧力的作用下,第二复位推头257可以推动浮动底板203完成左右方向上的复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对中机构207在浮动底板203处于中心位置时,此时浮动底板203的受力处于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还包括调平装置300;调平装置300设置于底座201靠近地面的一端,调平装置300能够穿过底座201与固定板202抵接,调平装置300用于调节固定板202呈水平设置。

由于受到液压钳主体100的钳头自重或者安装误差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液压钳主体100的钳头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状态,从而可以通过调节调平装置300,使得固定板202以及液压钳主体100的钳头始终呈水平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调平装置300包括调平铰耳301和调平螺栓302;调平螺栓302设置有至少两个,多个调平螺栓302位于底座201靠近地面的同一侧,多个调平螺栓302对称设置于底座201的两端,且底座201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调平螺栓302穿过螺纹孔与固定板202抵接,用于调节固定板202与水平面平行;调平铰耳301设置有至少两个,多个调平铰耳301位于固定板202的同一侧,且多个调平铰耳301呈对称设置于固定板202的两端,调平铰耳301的一端与固定板202连接,调平铰耳301的另一端与底座201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底座20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调节铰耳的一端与连接管固定连接,可选地,采用焊接的方式;调节铰耳的另一端与固定板202固定连接,而且调节铰耳的两端之间设置有铰接处,使得调节铰耳的两端能够转动,调节铰耳用于将固定板202与底座201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调平螺栓302穿过底座201的螺纹孔与固定板202抵接,当调节螺栓转动时,会带动固定板202与底座201之间微小角度转动,从而能够利用调节螺栓的转动使得固定板202呈水平设置。可选地,在固定板202上可以设置有与调节螺栓抵接的凹槽。

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栓和调节铰耳均至少设置有两个,为了保证固定板202的两侧平衡,因此调节螺栓和调节铰耳需要沿着固定板202的对口通道的中线呈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当调节螺栓和调节铰耳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时,只需要保证有两个调节螺栓以及调节铰耳处于对称位置即可。优选地,当调节螺栓设置有四个时,可以在固定板202的四个边角分别设置有四个调节螺栓;另外,调节螺栓其他的布置形式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钳体,包括调节装置500、插筒底座600和所述的自动找正与复位装置;插筒底座600垂直固定于钻台上,调节装置500与插筒底座600连接,调节装置500通过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与液压钳主体100连接,调节装置500用于带动液压钳主体100回转伸缩、及上下往复调节。

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的底部具有调节装置500,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能够通过调节装置500进行多方向的运动,调节装置500套接于插筒底座600内,从而调节装置500能够绕插筒底座60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四个防转键将插筒底座600相对钻台固定,从而完成液压钳主体100的快速安装;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还可通过定位销将插筒底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调节装置500包括回转装置501、升降装置502和伸缩臂总成503;回转装置501插设于插筒底座600内,升降装置502与回转装置501远离插筒底座600的一端连接,回转装置501用于带动升降装置502周向回转运行;伸缩臂总成503与升降装置502连接,升降装置502用于带动伸缩臂总成503沿着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伸缩臂总成503远离升降装置502的一端与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连接。

伸缩臂总成503可以包括伸缩油缸和伸缩臂;伸缩臂的两端分别连接升降装置502和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伸缩油缸设置于伸缩臂内,伸缩油缸与伸缩臂铰接,伸缩油缸用于带动伸缩臂伸出或回收;伸缩臂能够通过其自身的伸缩油缸实现伸缩,从而带动安装在伸缩臂上的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以及液压钳主体100背离或朝向该升降装置502的方向进行水平移动。

可选地,回转装置501可以采用由涡轮蜗杆减速器及液压马达组成的回转装置用以实现整机的回转。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实施例中,升降装置502包括导轨托板512、导轨522、升降滑车532和升降油缸542;回转装置501远离插筒底座600的一端与导轨托板512固定连接,导轨托板512上固定安装有导轨522和升降油缸542,升降滑车532与导轨522滑动连接,升降滑车532的一侧与升降油缸542的伸缩端连接,升降滑车532的另一侧与伸缩臂总成503铰接,升降油缸542用于通过升降滑车532带动伸缩臂总成503沿着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升降装置502的底端通过导轨托板512连接回转装置501,升降装置502用于驱动升降滑车532沿导轨522上下滑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升降装置502的动力为升降油缸,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升降装置502的动力还可为气压缸,直线电机等。

另外,在液压钳体上还可以设置有冲扣装置400,冲扣装置400与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连接,且冲扣装置400位于液压钳主体100和浮动对中复位装置200之间,冲扣装置400包括第一液压驱动装置、第二液压驱动装置、夹紧主钳和夹紧背钳;由于夹紧背钳和夹紧主钳均设置有拆卸通道,且夹紧背钳和夹紧主钳的拆卸通道呈同心设置,当一个整体油管管柱需要进行冲扣时,通过夹紧背钳能够将放置拆卸通道内的管柱的一端进行固定,而且夹紧主钳能够夹持管柱的另一端,并且在夹紧主钳同一侧与夹紧主钳铰接,因此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二液压驱动装置能够同时带动夹紧主钳相对于夹紧背钳转动,进而能够实现对管柱的冲击卸扣或冲击上扣的作用,而且由于油管的管柱卸扣和上扣的方向不同,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二液压驱动装置相对于拆卸通道分别位于夹紧主钳的两侧,可以实现不同转向的驱动冲击力,从而保证了夹紧主钳能够对拆卸通道内的管柱的连接扣进行上扣或卸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扣装置400应用于液压钳内,通过利用冲扣装置400能够对管柱进行第一步的冲扣完成后,可以通过液压钳主体100进一步地对管柱进行上扣或卸扣的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