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0874发布日期:2023-03-29 17:0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


背景技术:

2.输水隧洞是指隧洞式输水建筑物,常用于水工建筑中,在水利工程中为了输水,常穿山开挖建成封闭式的输水道,按其担负任务的不同,可分为放水隧洞和泄水隧洞;放水隧洞用来从水库中放出用于灌溉、发电和给水等所需的水量;泄水隧洞用于配合溢洪道泄放部分洪水、泄放水电站尾水、为检修枢纽建筑物或因战备等的需要而放空水库以及排沙等;输水隧洞是水库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安装平台辅助施工,而目前使用的施工平台大都有多根钢架组装而成,使用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组装,并且使用结束后还需要对其拆卸运输,增加了了隧洞施工的工作量,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4.因此,研发一种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操作平台、与下操作平台底部左侧连接的第一支撑组件、与下操作平台底部右侧连接的第二支撑组件、与下操作平台左侧转动连接的左操作平台、与下操作平台右侧转动连接的右操作平台和位于下操作平台顶部的上操作平台;
7.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撑板、第一支撑杆、活动支撑板、气缸和支撑臂,所述固定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与下操作平台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板套装在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气缸固定在固定支撑板顶部,气缸的输出轴与活动支撑板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臂一端与活动支撑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左操作平台转动连接;
8.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操作平台和右操作平台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操作平台底部设置有调节柱和第二支撑杆;所述调节柱底部贯穿下操作平台后与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贯穿下操作平台后与活动支撑板固定连接。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齿条滑套和长齿条;所述齿条滑套一端与左操作平台转动连接,另一端套装在长齿条上;所述长齿条与活动支撑板转动连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撑板底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滚轮。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操作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齿条滑套的侧壁上开有通槽,所述齿条滑套位于通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所述通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齿条;调节螺杆的贯穿调节支架后与限位齿条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调节支架螺纹连接;所述限位齿条与长齿条的齿牙匹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的左、右操作平台能够在使用时通过气缸将其展开,增加下操作平台的工作面积;工作结束后可将其折叠收纳,减小其体积,便于运输。
16.2)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操作平台展开的同时,上操作平台能够同步升高,便于对隧洞较高位置进行施工,可在左右操作平台收纳时同步下降,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对其组装,展开、收纳过程便捷、快速,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稳定组件能够在该安装平台展开后,利用限位齿条对长齿条进行限位,提高左、右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从而加强安装平台的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稳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3.其中,1-下操作平台,2-第一支撑组件,21-固定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杆,23-活动支撑板,24-气缸,25-支撑臂,26-稳定组件,261-齿条滑套,262-长齿条,263-通槽,264-调节支架,265-限位齿条,266-调节螺杆,27-滚轮,3-第二支撑组件,4-左操作平台,5-右操作平台,6-上操作平台,61-调节柱,62-第二支撑杆,7-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25.参阅附图可知: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操作平台1、与下操作平台1底部左侧连接的第一支撑组件2、与下操作平台1底部右侧连接的第二支撑组件3、与下操作平台1左侧转动连接的左操作平台4、与下操作平台1右侧转动连接的右操作平台5和位于下操作平台1顶部的上操作平台6;
26.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支撑板21、第一支撑杆22、活动支撑板23、气缸24和支撑臂25,所述固定支撑板2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2顶部与下操作平台1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板23套装在第一支撑杆22上;所述气缸24固定在固定支撑板21顶部,气缸24的输出轴与活动支撑板23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臂25一端与活动支撑板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左操作平台4转动连接;
27.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与第二支撑组件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28.所述上操作平台6底部设置有调节柱61和第二支撑杆62;所述调节柱61底部贯穿下操作平台1后与第一支撑杆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2贯穿下操作平台1后与活动支撑板23固定连接。
29.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稳定组件26,所述稳定组件26包括齿条滑套261和长齿条262;所述齿条滑套261一端与左操作平台4转动连接,另一端套装在长齿条262上;所述长齿条262与活动支撑板23转动连接。
30.所述固定支撑板21底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滚轮27。
31.所述上操作平台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7。
32.所述齿条滑套261的侧壁上开有通槽263,所述齿条滑套261位于通槽2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264;所述通槽263内滑动连接有限位齿条265;调节螺杆266的贯穿调节支架264后与限位齿条265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266与调节支架264螺纹连接;所述限位齿条265与长齿条262的齿牙匹配。
33.实施例1
34.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包括下操作平台1、与下操作平台1底部左侧连接的第一支撑组件2、与下操作平台1底部右侧连接的第二支撑组件3、与下操作平台1左侧转动连接的左操作平台4、与下操作平台1右侧转动连接的右操作平台5和位于下操作平台1顶部的上操作平台6;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支撑板21、第一支撑杆22、活动支撑板23、气缸24和支撑臂25,所述固定支撑板2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2顶部与下操作平台1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板23套装在第一支撑杆22上;所述气缸24固定在固定支撑板21顶部,气缸24的输出轴与活动支撑板23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臂25一端与活动支撑板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左操作平台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与第二支撑组件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上操作平台6底部设置有调节柱61和第二支撑杆62;所述调节柱61底部贯穿下操作平台1后与第一支撑杆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2贯穿下操作平台1后与活动支撑板2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21底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滚轮27。所述上操作平台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7。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稳定组件26,所述稳定组件26包括齿条滑套261和长齿条262;所述齿条滑套261一端与左操作平台4转动连接,另一端套装在长齿条262上;所述长齿条262与活动支撑板23转动连接。
35.上操作平台6底部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调节柱61,第二支撑杆62设置在上操作平台6底部、且位于左右两侧的调节柱61之间;
36.所述活动支撑板23远离第一支撑组件2的外壁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臂25;所述稳定组件26位于活动支撑板23的侧壁上,且位于两个支撑臂25之间;
37.使用时,通过气缸24将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展开,增加下操作平台1的工作面积,工作结束后可将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折叠收纳,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便于运输;
38.并且在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展开的同时,上操作平台6能够同步升高,便于对隧洞较高位置进行施工;上操作平台6可在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收纳时同步下降,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对其组装,展开、收纳过程便捷、快速,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9.实施例2
40.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业的安装平台,包括下操作平台1、与下操作平台1底部左侧连接的第一支撑组件2、与下操作平台1底部右侧连接的第二支撑组件3、与下操作平台1左侧转动连接的左操作平台4、与下操作平台1右侧转动连接的右操作平台5和位于下操作平台1顶部的上操作平台6;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支撑板21、第一支撑杆22、活动支撑板23、气缸24和支撑臂25,所述固定支撑板2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2顶部与下操作平台1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板23套装在第一支撑杆22上;所述气缸24固定在固定支撑板21顶部,气缸24的输出轴与活动支撑板23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臂25一端与活动支撑板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左操作平台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与第二支撑组件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上操作平台6底部设置有调节柱61和第二支撑杆62;所述调节柱61底部贯穿下操作平台1后与第一支撑杆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2贯穿下操作平台1后与活动支撑板2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21底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滚轮27。所述上操作平台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7。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稳定组件26,所述稳定组件26包括齿条滑套261和长齿条262;所述齿条滑套261一端与左操作平台4转动连接,另一端套装在长齿条262上;所述长齿条262与活动支撑板23转动连接。所述齿条滑套261的侧壁上开有通槽263,所述齿条滑套261位于通槽2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264;所述通槽263内滑动连接有限位齿条265;调节螺杆266的贯穿调节支架264后与限位齿条265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266与调节支架264螺纹连接;所述限位齿条265与长齿条262的齿牙匹配。
41.上操作平台6底部四个拐角均设置有调节柱61,第二支撑杆62设置在上操作平台6底部、且位于左右两侧的调节柱61之间;
42.所述活动支撑板23远离第一支撑组件2的外壁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臂25;所述稳定组件26位于活动支撑板23的侧壁上,且位于两个支撑臂25之间;
43.使用时,通过气缸24将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展开,增加下操作平台1的工作面积,工作结束后可将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折叠收纳,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便于运输;
44.并且在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展开的同时,上操作平台6能够同步升高,便于对隧洞较高位置进行施工;上操作平台6可在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收纳时同步下降,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对其组装,展开、收纳过程便捷、快速,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45.通过设置稳定组件26能够在该安装平台展开后,利用限位齿条265对长齿条262进行限位,提高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的稳定性,从而加强安装平台的施工安全性。
46.使用时,首先利用第一支撑组件2和第二支撑组件3底部的滚轮27移动至隧洞施工位置,然后同步开启第一支撑组件2和第二支撑组件3内部的气缸24,气缸24推动活动支撑板23沿两个第一支撑杆22外壁向上滑动,从而支撑臂25将左操作平台4顶起使其和下操作平台1在同一水平位置,与此同时,活动支撑板23推动将第二支撑杆62顶起,四个调节柱61沿第一支撑杆22内壁向上滑动,上操作平台6位置升高,当左操作平台4和右操作平台5的位置稳定后,借助扳手扭动调节螺杆266,由于调节螺杆266和调节支架264之间为螺纹连接,因此调节螺杆266转动过程中能够推动限位齿条265向通槽263内部移动并和长齿条262表
面的齿牙相啮合,齿条滑套261和长齿条262位置固定,此时可借助该平台进行施工作业,施工结束后按照上述操作相反流程即可收纳。
47.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