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4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的制作方法
适用于矿井,特别是煤矿矿井的巷道支护。该技术领域
的已有技术,可参阅煤炭工业部情报所1983年1月出版煤炭科学研究院开采所编《巷道金属支架参考图册》,目前国外采准巷道大多采用U型钢摩擦可缩拱形支架,现在国内也大力推广。这种支架承载力大,服务年限长,是较好的支架,但是由于采用无铰接结构,弯矩大,容易损坏构件,复用率低,材料利用率不高,可缩量也不能保证。我国在推广过程中,大多还没有采用耳定位U型钢,沉缩时阻力不稳定,卡环强度不足,经常拉断,多数不采用纵向拉杆,或支架后充填不严,稳定性不好,支架效能不能充分发挥。而已有铰接结构为二种,一种为加纵梁的铰,由于纵梁易损坏,以及不能定位,故支架很容易失去稳定性;另一种为带销的铰,结构复杂,成本高。所以这二种铰接结构使用都不广泛。
鉴于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改进支架性能,提高支架稳定性和材料复用率的金属支架。
权利要求
1的特征部分给出的结构特征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多铰摩擦可缩性U型钢支架”如附图所示,由3~5节不可缩构件(1)、可缩长构件(2)和可缩短构件(3)组装而成,构件由2节U型钢用耳环(7)连接以实现可缩,构件之间用圆柱形定位铰(6)铰接。圆柱形定位铰(6)包括凸铰(4)和凹铰(5)两部分,凸铰(4)和凹铰(5)分别采用金属、塑料等材料通过热压、冲压浇铸成型或注塑成型。该定位铰具有轴向和径向的定位结构,其中径向上的定位由凸、凹铰上的孤长来决定。铰上的孤长越长,当承受不均匀荷载时在不改变构件形状的情况下,自动改变支架整体几何形状范围也越大。由于有了轴向和径向的定位结构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U型钢的摩擦连接是为了在构件受力过大时实现可缩,以免构件损坏。为便于实现这一目的,摩擦连接处必须弯矩小而轴压力大。由于井下荷载多变,一般支架很准实现,故卡环经常拉断。本发明将可缩连接尽量靠近铰接点,在任何情况下,此处弯矩总是比较小而轴压力较大,故能顺利实现可缩。
本发明能够自动调整荷载,充分利用围岩反力,使支架受力均匀化;承载能力大,由于构件长度较短,在任何情况下,构件两端铰接处弯矩为零,大大减小了支架构件的最大弯矩,再加以上述的自动调整荷载的性能,提高了支架承载力,在相同材料下,可为一般支架的3倍以上,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可缩性能好;支架复用率高,由于构件变形减小,支架拆除后可以再次装配重复使用;稳定性好;制造简单,成本低。
图1为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主视图。图2为凸铰(4)与构件焊接时的正视图。图3为凸铰(4)侧视图。图4为凹铰(5)与构件焊接时的正视图。图5为凹铰(5)侧视图。
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缩长构件(2)和可缩短构件(3)通过耳环(7)连接,可缩连接耳环(7)尽量靠近圆柱形定位铰(6),以便顺利实现可缩。构件均为U型钢。定位铰(6) 凸铰(4)和凹铰(5)两部分组成,分别采用合金钢热压而成。图中有3处可缩连接,故需要3×4,即12个耳环(7),其摩擦阻力按设计要求调整。凸铰(4)、凹铰(5)与构件分别焊接。
权利要求
1.适用于矿井、特别是煤矿矿井巷道支护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具有不可缩构件(1)、可缩长构件(2)、可缩短构件(3)和耳环(7),其特征是构件之间的铰接与摩擦可缩结合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其特征是构件之间的铰接采用圆柱形定位铰(6)。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其特征是圆柱形定位铰(6)由凸铰(4)和凹铰(5)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其特征是圆柱形定位铰(6)的凸铰(4)和凹铰(5)采用金属、塑料等材料通过热压、冲压、浇铸成型或注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其特征是圆柱形定位铰(6)的凸铰(4)和凹铰(5)采用金属、塑料等材料通过热压、冲压、浇铸成型或注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
1、2、5所述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其特征是使用耳环(7)实现可缩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其特征是使用耳环(7)实现可缩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其特征是使用耳环(7)实现可缩连接。
专利摘要
适用于矿井支护、特别是煤矿矿井巷道支护的多铰摩擦可缩U型钢支架。为了改进支架性能,提高支架稳定性,采用圆柱形定位铰铰接与耳环实现可缩连接结合成一体,并使可缩连接尽量靠近铰接点,以便顺利实现可缩,以避免构件在受力过大时损坏。由于使用了定位铰,稳定性大大提高,并当承受不均匀荷载时能自动调节,支架承受力提高到同样材料的一般支架的3倍以上。
文档编号E21D15/48GK85202922SQ85202922
公开日1986年6月4日 申请日期1985年7月18日
发明者华安增 申请人:中国矿业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