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748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拆式离心管道泵有二种结构形式其一,便拆式离心管道泵,不具有自吸功能;其二,采用储液、气液分离室与电机座合为一体的便拆式自吸离心管道泵,结构复杂,加工十分困难,并因采用外混式自吸形式,自吸能力较弱,同时工作时,水力和容积损失较大,导致泵的效率低,因而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用于解决输送化工介质由于蒸发、汽化产生的气体,提高自吸能力,以及改善制造、加工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采用分置式储液、气液分离室20的单一箱体,底部进口装在便拆式离心管道泵出口,用外部回流管路19将储液、气液分离室20与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部分连通,外部回流管路19上装截止阀,缩少叶轮16与泵体18隔舌间隙到0.5-1mm,从而构成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储流、气液分离室20为方形箱体,箱体出口上部为气液分离室,下部为储液室,外部回流管路1`9将储液室底部与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部位连通。在自吸过程时,进口管路空气与储液经高速叶轮16混合后排出的气液混合物,在储液、气液分离室20分离,气体经储液、气液分离室20出口排出,液体沉降在储液、气液分离室20下部,经外部回流管路19回流至叶轮16进口,再次与进口管路空气经高速叶轮16混合,这个过程循环进行,直至把进口管路空气排尽,完成自吸过程。由于回流液体直接引入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形成了内混式自吸形式,大大提高了自吸能力。同时正常输液时,可以通过外部回流管路19限制回流。每次停泵时,储液、气液分离室20内可留下足够供下次自吸所需的液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扩大了便拆式自吸离心管道泵的使用范围,并且与同类便拆式自吸离心管道泵相比,结构简单、自吸性能好、容积损失小,泵的效率高。


图1、本实用新型的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结构简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分置式储液、气液分离室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储液、气液分离室20安装在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出口,通过外部回流管路19将储液、气液分离室20与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部位连通。泵的安装轴承7先热套在泵轴8上,装入轴承体13内,然后装密封座11、机械密封12、叶轮16、锁紧叶轮螺母15,装好轴承端盖6,组装成轴承体总成。将电机座2装在泵体18上,装上轴承体总成,泵轴8上装挡圈5、电机1轴上装二半卡环3,用二半联轴器4将泵轴8与电机连接,组装成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
图2所示,给出了储液、气液分离室20的结构。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其特征是采用分置式储液、气液分离式(20)的单一箱体,底部进口装在便拆式离心管道泵出口,通过外部回流管路(19),将储液、气液分离室(20)与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连通,外部回流管路(19)装有截止阀,缩少叶轮(16)与泵体(18)隔舌间隙至0.5-1mm,构成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储液、气液分离室(20)为方形箱体,箱体出口上部为气液分离室,下部为储液室,外部管路(19)将储液室底部与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部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其特征是采用分置式储液、气液分离式(20)的单一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其特征是用外部回流管路(19)将储液、气液分离室(20)与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部位连通,引储液至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置式储液、气液分离室20的单一箱体,底部进口装在便拆式离心管道泵出口,用外部回流管路19将储液、气液分离室20与泵体18内叶轮16进口部分连通,外部回流管路19装有截止阀,缩小叶轮16与泵体18隔舌间隙至0.5-1mm,构成分置式便拆自吸离心管道泵。由于采用内混式自吸形式,大大提高了自吸能力,并且正常输液时,可以采用限制回流的方法,减少了容积损失,提高了泵的效率,同时改善了制造、加工条件,更具有实用性。
文档编号F04D9/00GK2654907SQ03205040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0日
发明者陈茂庆 申请人:陈茂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