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289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顺畅地引导从各个压缩部位吐出的制冷媒体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GAS DISCHARGESTRUCTURE FOR TWIN ROTARY COMPRESSOR}。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压缩机是把机械性能量转换成属于压缩性流动液体的压缩能量。通常可以分为往复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叶片式压缩机等。旋转式压缩机主要使用于如空调一样的空气调和设备当中。最近,提出了一种使转轴离心部位的对称来减轻偏心负载的拥有多个压缩结构的压缩机,也就是所谓的复式旋转压缩机。
图1给出了一例现有复式旋转压缩机纵断面图,图2给出了现有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冷冻压缩机的断面图。
如图所示,现有的复式旋转压缩机是由以下几个部位组成把2个制冷媒体吸入管SP1、SP2和制冷媒体吐出管DP连通的外壳1;在外壳1上方安装的使之能够发生回转力的由定子2a和转子2b构成的电动器件部2;在外壳1下方上下方向安装的从上述电动器件部2产生的回转力通过转轴3接收后,把制冷媒体各自压缩的第1压缩机部10及第2压缩机部20。
并且,在各压缩机部10、20的入口处,连接并安装从吸入制冷媒体中分离液体制冷媒体的一个冷冻压缩机30。冷冻压缩机30的出口分别连接到将在下文描述的第1气缸11的吸入口11a和第2气缸21的吸入口21a。
第1压缩机部10为环形,其结构由在外壳1内部设置的第1气缸11;覆盖第1气缸11上下两侧一同形成第1内部空间V1,把上述转轴向半径方向支撑的主轴承12和中轴承13;在转轴3上部离心部位结合为可转动的,在第1气缸11的第1内部空间V1旋转压缩制冷媒体的第1滚动活塞14;为了压接第1滚动活塞14的外周表面,在第1气缸11结合为向半径方向可移动的,把上述的第1气缸11第1内部空间v1分别划分为第1吸入室和第1压缩室的第1叶片;在主轴承12中央附近的第1吐出口12a前端结合为可开闭,并且可以调控制冷媒体气体从第1压缩室吐出的第1吐出阀15;利用第1吐出阀,固定并设置在主轴承上面的第1消声器16等来组成。而且,第1消声器16中,有从各气缸11、21吐出的制冷媒体气体排到外壳1内部空间的气体通孔16a。
第2压缩机部20包括呈环形并在外壳1内部第1气缸11下侧设置的第2气缸21;覆盖第2气缸21的上下两侧,从而一同形成第2内部空间v2,并在半径方向和轴方向支撑上述转轴3的中轴承13及辅助轴承22;通过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在转轴3下侧离心部,并在第2气缸21的第2内部空间v2旋转压缩制冷媒体的第2滚动活塞23;为了压接第2滚动活塞23的外周表面,在第2气缸21结合为向半径方向可移动的,把上述第2气缸21的第2内部空间v2分别划分为第2吸入室和第2压缩室的第2叶片;在辅助轴承22中央附近的第2吐出口22a前端结合为可开闭,并且可以调控制冷媒体气体吐出的第2吐出阀24;利用第2吐出阀24,在辅助轴承22底面设置的第2消声器25等来组成。
在此,为了把排到第2消声器25的制冷媒体引导到第1消声器16,在辅助轴承25、第2气缸21、中轴承13、第1气缸11、主轴承12等上,设置了与轴方向一致的第1、2、3、4、5气孔22b、21b、13a、11b、12b。
上述现有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既,在电动器件部2的定子2a上接入电源后,转子2b转动,且转轴3和转子2b一起转动的同时,把电动器件部2的转力传到第1压缩机部10和第2压缩机部20,使各滚动活塞14、23在各自的气缸11、21内偏心旋转,这样,制冷媒体通过连接在第1气缸11和第2气缸21的第1制冷媒体吸入管SP1和第2制冷媒体吸入管SP2分别被吸入到各个吸入空间,再被压缩到一定的压力后,通过各自的排除口12a、22a分别排到外壳内部的一系列反复的过程。
这时,从第1气缸11吐出的制冷媒体气体经过第1吐出阀15在第1消声器16消音后,排到外壳1内部空间,相反,从第2气缸21吐出的制冷媒体气体经过第2吐出阀24在第2消声器25被消音后,依次通过第1、2、3、4、5气孔22b,21b,13a,11b,12b进入第1消声器16消减噪音后,再排到外壳1内部空间。
但是,对如上述一样的现有复式旋转压缩机而言,在辅助轴承22和第2气缸21上形成气孔22b、21b之外,还要在辅助轴承22的下端还要设置第2消声器25。同时上所述的各气孔22b,21b,13a,11b,12b以相同的大小形成,所以并不能降低吐出到第2消声器中的吐出气体移动到第1消声器16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因此存在材料费用的增加和压缩机也要加大第2消声器25的高度部分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复式旋转压缩机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复式旋转压缩机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复式旋转压缩机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复式旋转压缩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复式旋转压缩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减小第2气缸和辅助轴承的形状,同时可减小压缩机体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复式旋转压缩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出噪音降低结构,降低第2消声器中的吐出气体引导到第1消声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2个独立吸入、压缩并吐出制冷媒体的压缩机部;分别在第一压缩机部、第二压缩机部两侧的轴承上设置压缩机部的吐出口;与气孔连接形成将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媒体引导到外壳内部的一气体通道。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在区分第一压缩机部与第二压缩机部两侧的中轴承内部,至少有一侧要形成压缩机部的上述的吐出口。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为使中轴承在相互相对面中,至少有一面上述的气体通道由叠板形成。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为使气体通道通过某一侧压缩器件部的气缸和轴承引导到外壳,分别在上述气缸和轴承上设置气孔,使气孔与气体通道相连。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还可以分别在第一压缩机部的上部主轴承与第二压缩机部的下部辅助轴承的一侧,形成压缩机部的吐出口。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所述的吐出口与分别在上述气缸和轴承上设置的气孔相连接形成一气体通道,连通上述第一压缩机部和第二压缩机部,可以将第二压缩机部中吐出的冷媒引导到第一压缩机部的吐出口一侧并使其一起吐出,并使上述气孔的不同阶段的内径各不相同。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用相同的直径形成至少两个以上的气孔。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使用各不相同的直径形成所有气孔。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使各气孔的中心不同。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中使各气孔的中心相同。
前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为了消减从该气孔的出口吐出的制冷媒体噪音,在上述轴承外面固定并设置消声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发明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本发明至少具有许多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是在拥有两个压缩机部的旋转压缩机上,把从第2压缩机部吐出的制冷媒体通过中轴承、第1气缸和主轴承,直接引导到主轴承的消声器上,因此不仅能够简化第2气缸和结合在第2气缸的辅助轴承,还因吐出的制冷媒体气体通过第1气缸和第2气缸之间,可以降低吐出噪音,并缩小压缩机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复式旋转压缩机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示出了一例现有复式旋转压缩机的断面图;图2示出了一例本发明复式旋转压缩机的断面图;图3示出了在本发明复式旋转压缩机上分解中轴承的斜视图;图4a和图4b示出了本发明复式旋转压缩机中从各压缩机部里吐出制冷媒体过程的概略图;图5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另一实施例进行图示的截面图;图6是在适用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中,对冷媒吐出结构的进行图示的截面图;图7及图8是在使用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中,对冷媒吐出结构的不同变形实施例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110第1压缩机部 120第2压缩机部111第1气缸 121第2气缸111a吸入口 111b第4气孔112主轴承 112a第5气孔21b第2气孔 122b第1气孔115第1吐出阀120第2压缩机部121第2气缸 121a吸入口122辅助轴承 124第2吐出阀130中轴承 131第1中轴承131a第1吐出孔 131b第1中轴承的气体通道113a、131c第3气孔 132第2中轴承132a第2吐出孔 132b第2中轴承的气体通道F气体通道 V1,V2第1,2的内部空间SP1,SP2第1,2制冷媒体吸气管。116第1消声器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2是给出本发明一例复式旋转压缩机的断面图,图3是给出本发明复式旋转压缩机的中轴承的分解斜视图,图4a及图4b是给出本发明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各压缩机部吐出制冷媒体过程的概略图。
这样,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是由设置于外壳1上部的能够产生回转力的电动器件部2;设置在电动器件部2下面的上下,把从电动器件部2产生的回转力通过转轴3接收后各自压缩制冷媒体的第1压缩机部110和第2压缩机部120;连接在第1压缩机部110和第2压缩机部120各吸入口111a、121a的第1制冷媒体吸入管SP1和制冷媒体吸入管SP2上的可分离气体制冷媒体和液体制冷媒体的冷冻压缩机等的结构来组成。
第1压缩机部110包括呈环形并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第1气缸111;覆盖第1气缸111上下两侧,从而一同形成第1内部空间V1,并在半径方向支撑上述的转轴3的主轴承112和中轴承130;通过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在转轴3上部的离心部,并在第1气缸111的第1内部空间V1旋转压缩制冷媒体的第1滚动活塞114;为了压接在第1滚动活塞114的外周表面,通过可向半径方向可移动的方式结合在第1气缸111,并把上述的第1气缸111第1内部空间v1分别划分为第1吸入室和第1压缩室的第1叶片;将在后文描述的在第1中轴承131中央附近的第1吐出口131a前端结合为可开闭,并且可以调控制冷媒体气体从第1压缩室吐出的第1吐出阀115;将在后文描述的利用第5气孔112a设置在主轴承112上面的消声器116等来组成。并且,消声器116上,有使从各气缸111、121吐出的制冷媒体气体排到外壳1内部空间的通气孔116a。
第2压缩机部120包括呈环形并设置在外壳1内部第1气缸111下侧的第2气缸121;覆盖第2气缸121的上下两侧,并一同形成第2内部空间v2,并在半径方向和轴方向支撑上述转轴3的中轴承130及辅助轴承122,通过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在转轴3下侧离心部,并在第2气缸121的第2内部空间v2旋转压缩制冷媒体的第2滚动活塞123;为了压接在第2滚动活塞123的外周表面,通过可向半径方向可移动的方式结合在第2气缸121,并把上述第2气缸121的第2内部空间v2分别划分为第2吸入室和第2压缩室的第2叶片;将在后文描述的在中轴承132中央附近的第2吐出口132a前端结合为可开闭,并且可以调控从第2压缩室吐出制冷媒体气体的第2吐出阀124等来组成。
在此,如图2和图3所示,嵌入在第1压缩机部110和第2压缩机部120之间的区分两个压缩机部的中轴承130是由与第1气缸111一同形成第1内部空间V1的第1中轴承131;紧密结合在第1中轴承131而形成将在后文描述的气体通道F,并与第2气缸121一同形成第1内部空间V1的第2中轴承132来组成。
第1中轴承131和第2中轴承132的一侧各自形成第1吐出孔131a和第2吐出孔132a;两侧的中轴承131、132相互接触的相对面上形成相互对称的圆弧形气体通道F;其中,第1中轴承131的气体通道131b末端形成第3气孔131c;第1气缸111和主轴承112的一侧形成能够连到上述第3气孔131c的第4气孔111b和第5气孔112a。还有,使第5气孔112a融合在消声器内部空间,较为合理。
另外,上述的一实施例子中,虽然说明了吐出孔都设置在第1中轴承和第2中轴承的情况,但是根据情况还可以只在第2中轴承设置第2吐出孔,第1吐出孔仍然和以往一样设置在主轴承上。还有,虽然说明了在吐出阀上设置固定器的情况,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只设置阀板。因为阀板相互交替开启并相互碰撞可以限制开启量,所以可以不必额外设置固定器。
图中和以往一样的部分,标的是同样的符号。
图中未加以说明的115a和115b是第1吐出阀的阀板和固定器,124a和124b是第2吐出阀的阀板和固定器。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产生如下的作用和效果。
即,在电动器件部2的定子2a上接入电源后,转子2b和转轴3一起转动的同时,第1压缩机部110和第2压缩机部120的各滚动活塞114、123向各个气缸111、121内部空间偏心转动并吸入压缩制冷媒体后,反复交替吐出的一系列过程。这时,如图4a和图4b一样,从第1压缩机部110和第2压缩机部120吐出的制冷媒体分别通过第1中轴承131和第2中轴承132的吐出孔131a、132a交替吐出,又经过在两个中轴承131、132接触面形成的气体通道f,再通过第3气孔131c、第4气孔111b和第5气孔112a进入到消声器116后,被消减噪音的同时排到外壳1内部空间。
这样,从第2气缸吐出的制冷媒体通过中轴承直接被排到外壳,因此辅助轴承或第2气缸上无需另设气孔。因此,可以简化上述辅助轴承和第2气缸的加工,而且因形成气体通道的中轴承置于作为主体的第1气缸和第2气缸之间,还可以更有效地消减通过中轴承的制冷媒体的吐出噪音。另外,在辅助轴承上因无需另设消声器,可减少部件的同时,还可以节省费用和减小压缩机的体积。
另外,请再参阅图5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另一实施例进行图示的截面图;图6是在适用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中,对冷媒吐出结构的进行图示的截面图;图7及图8是在使用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中,对冷媒吐出结构的不同变形实施例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适用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包括安装于外壳1上侧,用于产生旋转力的点机部2;安装于上述电机部2下侧部的上下两侧,接收由旋转轴3传递的由上述电机部2产生的旋转力,并分别对冷媒进行压缩的第1压缩机部110及第2压缩机部120;安装在连接安装到第1压缩机部110和第2压缩机部120的各吸入口111a、121a的第1冷媒吸气管SP1和第2冷媒吸气管SP2中,对冷媒中的气体冷媒和液态冷媒进行分离的冷冻压缩机30。
第1压缩机部110以环状形成,包括安装于外壳1内部的第1气缸111;通过覆盖第1气缸111的上下两侧共同构成第1内部空间V1,并在半径方向对上述旋转轴3进行支撑的主轴承112和中轴承113;以可以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旋转轴3的上侧离心部,在第1气缸111的第1内部空间V1中旋转的同时对冷媒进行压缩的第1滚动活塞114;压接到第1滚动活塞114的外周面,并利用可以沿着第1气缸111的半径方向移动的方式结合,将上述第1气缸111的第1内部空间V1划分为第1吸入室和第1压缩室的第1节气阀(图中未标出);以可以开关的方式结合到安装于主轴承112中的第1吐出口131a的前端,对第1压缩室中吐出的冷媒气体进行调节的第1吐出阀115,容纳后续说明的第3气孔113a,并固定安装在主轴承112上侧面的消声器116。其中在上述消声器116中,具有可以使各气缸111、121中吐出的冷媒气体排出到外壳1内部空间的通气孔116a。
第2压缩机部120以环状形成,包括安装于外壳1内部的第1气缸111下方的第2气缸121;通过覆盖第2气缸121的上下两侧共同构成第2内部空间V2,并在半径方向及轴方向对上述旋转轴3进行支撑的中轴承113及辅助轴承122;以可以旋转的方式结合到旋转轴3的下侧离心部,在第2气缸121的第2内部空间V2中旋转的同时对冷媒进行压缩的第2滚动活塞123;压接到第2滚动活塞123的外周面,并利用可以沿着第2气缸121的半径方向移动的方式结合,将上述第2气缸121的第2内部空间V2划分为第2吸入室和第2压缩室的第2节气阀(图中未标出);以可以开关的方式结合到安装于辅助轴承122中的第2吐出口132a前端,对第2压缩室中吐出的冷媒气体进行调节的第2吐出阀124;容纳第2吐出阀124,并固定安装在辅助轴承122底面的第2消声器125。
其中,为了将吐出到第2消声器125的内部空间的冷媒引导到第1消声器116,在辅助轴承122、第2气缸121、中轴承130、第1气缸111、主轴承112等,分别形成在轴方向一致的第1、第2、第3、第4、第5气孔122b、121b、113a、111b、112a。同时,通过使上述各气孔122b、121b、113a、111b、112a的不同阶段的内径各不相同,使其具有一种消声器功能为宜。例如,如图6所示,使第1气孔122b的内径较小,使第2气孔121b的内径大于第1气孔122b,使第3气孔113a的内径小于第2气孔121b,使第4气孔11b的内径大于第3气孔113a,使第5气孔的内径小于第4气孔111b,以此使第2气孔121b和第4气孔111b形成共鸣室从而降低其吐出气体的噪音。
此外,如图6所示,可以利用相同的直径形成第1气孔122b、第3气孔113a和第5气孔112a等,而利用相同的直径形成第2气孔121b和第4气孔111b。但根据其需要,还可以如图7所示,利用各不相同的执行形成各气孔122b、121b、113a、111b、112a。
此外,如图6所示,可以使各气孔122b、121b、113a、111b、112a的中心相同,从而提高冷媒的流动速度。但是根据其需要,还可以如图8所示,使各气孔122b、121b、113a、111b、112a的中心各不相同,从而提高冷媒的共鸣效果。
附图中与现有旋转压缩机相同的部分将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上所述的使用本发明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气体吐出结构,具有如下所述的作用和效果。
当向电机部的定子2a加载电源时,转子2b与旋转轴3一起旋转,第1压缩机部110和第2压缩机部120中的各旋转活塞114、123在各自的气缸111、121内部空间进行离心旋转,吸入冷媒气体并压缩之后交替吐出的一连串的过程将反复执行。
此时,第1气缸111吐出的冷媒气体将通过第1吐出阀115,并由第1消声器116降低噪音之后吐出到外壳1的内部空间。而第2气缸121中吐出的冷媒气体将通过第2吐出阀124,并由第2消声器125降低噪音之后以此通过第1、第2、第3、第4、第5气孔122b、121b、113a、111b、112a流入第1消声器,再由上述第1消声器116降低噪音之后排出到外壳1的内部空间。此时,通过使第1、第2、第3、第4、第5气孔122b、121b、113a、111b、112a的直径各不相同,尤其是通过使位于第2气缸121和第1气缸111中的第2气孔121b和第4气孔111b的内径大于其它气孔122b、113b、112a,使内径大于相邻气孔(122b,113a)、(113a,112a)的两个气缸111、121的气孔111b、121b起到一种共鸣室作用,从而降低冷媒从第2消声器125移动到第1消声器116的过程中产生的吐出噪音,并以此降低压缩机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2个独立吸入、压缩并吐出制冷媒体的压缩机部;分别在第一压缩机部、第二压缩机部两侧的轴承上设置压缩机部的吐出口;与气孔连接形成将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媒体引导到外壳内部的一气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区分第一压缩机部与第二压缩机部两侧的中轴承内部,至少有一侧要形成压缩机部的上述的吐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为使中轴承在相互相对面中,至少有一面上述的气体通道由叠板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为使气体通道通过某一侧压缩器件部的气缸和轴承引导到外壳,分别在上述气缸和轴承上设置气孔,使气孔与气体通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可以分别在第一压缩机部的上部主轴承与第二压缩机部的下部辅助轴承的一侧,形成压缩机部的吐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吐出口与分别在上述气缸和轴承上设置的气孔相连接形成一气体通道,连通上述第一压缩机部和第二压缩机部,可以将第二压缩机部中吐出的冷媒引导到第一压缩机部的吐出口一侧并使其一起吐出,并使上述气孔的不同阶段的内径各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用相同的直径形成至少两个以上的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使用各不相同的直径形成所有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使各气孔的中心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使各气孔的中心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消减从该气孔的出口吐出的制冷媒体噪音,在上述轴承外面固定并设置消声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复式旋转压缩机的吐气结构,对于拥有2个独立吸入、压缩、吐出制冷媒体的压缩机部的复式旋转压缩机而言,区分两侧压缩机部的中轴承的内部,至少在一侧压缩机部上形成吐气口,再与吐气口连接形成把制冷媒体引导到外壳内部的气体通道。这样,不仅能够简化第二气缸和与第二气缸结合的辅助轴承的加工,而且因制冷气体由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中间通过,还可以减小吐出噪音。还有,减少消声器的个数可以节省材料,同时也可以减小压缩机的体积。
文档编号F04C23/00GK1896542SQ200510083990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徐元烈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