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泵用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958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水泵用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转子排水泵零部件,尤其是指可大幅度降低耗材和成本的永磁转子 与联轴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用电器产品及其它场合使用的永磁式微型排水泵,其转子与联 轴传动的方式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永磁铁氧体转子的内孔穿过电机轴,通过注塑加工,形成 一体, 一端由轴承支撑,另一端穿过轴承与轴封后,在紧靠顶端部位,配装一个扣圈与联轴 档块;叶轮的中间设有一个内孔与侧面档块,包括用于扣紧的压縮箍,转子与电机轴档快直 接推动叶轮旋转,这种驱动方式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这种结构因档快与轴的中心距小,所 以扭矩力就小;为了符合输出的能量,所配置的电机参数就必须增大,耗能大。另一种是永 磁铁氧体内外部经过注塑包覆一层塑料, 一端面外延有一个塑料圆筒,塑料圆筒内壁上设有 一偏心档块,其电机轴在对应位置上也设有一档块,转子的塑料圆筒内壁的偏心档块径向推 动电机轴上的档块,使电机轴旋转,偏心档块与档块之间设有避振动的圆柱形橡胶件,这种 方式的缺点是因橡胶圆柱中心与两个档块之间形成接触,虽起到推动与避震作用,但同样没 有解决扭距小的问题,耗损了很大的功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增大扭距力的永磁转子排水泵用的低 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主要创新在于在圆柱型永铁氧体转子的一端面上置有一凸圈盖, 在凸圈盖外径边缘上配置一个上凸的环状扇形柱,其与电机轴上的挡块进行撞击推动叶轮旋 转,因凸圈盖的直径大于转子直径,环状扇形柱相对外移,其与轴的中心距增大,增加了扭 矩力,降低了能耗。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排水泵用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包括中间 置有通轴孔、由塑料包覆的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穿过转子通轴孔的电机轴一端由轴承支 撑,另一端穿过轴承、轴承座以及轴封插入叶轮孔内,其特征在于塑料包覆的圆柱形永磁铁 氧体转子的一圆形端面上置有凸圈盖,所述的凸圈盖外径边缘上配置有一个上凸的环状扇形 柱,所述的环状扇形柱外套有橡胶件,与转子环状扇形柱对应的电机轴上设有外凸的档块。 转子在推动轴旋转时,扭距力增大,另外,转子的环状扇形柱还可以在启动时在轴上来回旋 转冲击,起到助启动作用,特别是在叶轮与电机轴遇到受堵情况下,转子在轴上来回转动, 起到消耗电流,不让电机温度直线升高,具有安全性作用。本实用新型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的环状扇形柱端可以靠近或背离叶轮安装,即在靠近 或背离叶轮端的电机轴上置有对应的外凸档块,以适应不同的安装需要。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将环状扇形柱设置为1个或2个,电机轴上外凸的档块对应也 设计为1个或2个;2个环状扇形柱(其柱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适当縮小,橡胶件也同比例縮 小)与电机轴外凸的档块的设计,更加增加了环状扇形柱与电机轴档块的冲击机械强度,而 且转子转动时更加平稳。
在转子推动轴旋转时,为了降低噪音,在电机轴上外凸档块的两侧面也套有橡胶件,由 于是橡胶件与橡胶件直接接触,所以噪音比较低。
为了制造方便与节省成本,转子端面的凸圈盖及其环状扇形柱、电机轴档块均由增强型 的塑料注塑而成。转子端面的凸圈盖及其环状扇形柱是与永磁转子外覆的塑料是一体注塑而 成的;电机轴上的塑料档块,是预先在该位置的轴的圆周上,经过机械加工成滚花或拉槽形 状后,用注塑加工,使塑料与轴紧紧围抱成一体。
为了达到联接强度的要求,环状扇形柱与转子凸圈盖的连接处呈斜面圆弧状。
为了防止转子环状扇形柱与电机轴外凸的档块频繁撞击使环状扇形柱外面的橡胶件断 裂,环状扇形柱两侧面的橡胶件上置有凸起的橡胶柱,橡胶柱有效增强了该处的耐磨性,还 能保证转子与轴的撞击于同一圆周上,使受力更均匀。
为了定位橡胶柱,防止其在受冲击振动状态下,在环状扇形柱上径向滑动与破损,转子 环状扇形柱的二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半圆形或梯形或长方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与橡胶件上的 橡胶柱凹凸配接。电机轴档块的二个侧面上也设有半圆型或梯形或长方形的凹槽,外套的橡 胶件嵌入所述的凹槽中。
为了阻止橡胶件脱落,转子塑料环状扇形柱外环与两侧面的顶部都设有档边,电机轴凸 出档块的外端面周边也设置有档边,以防止外套在两侧面的橡胶件向外部脱落。
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的输入功率与转子输出力的要求,在扇形柱的中间可设置L型的金 属件,通过注塑加工成为一体,增加扇形柱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子端面加设凸圈盖并将环状扇形柱紧靠于凸圈盖的外径边缘,增大 了电机转子推动电机轴的中心距离,大幅度提高了电机的扭矩力,在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满足 输出功能前提下,可重新改进原有的电机参数,大幅度降低了原有的耗材和成本,而且质量 稳定可靠,可广泛用于抽、排水泵中。


图1为实施例1永磁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电机轴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实施例1的A-A图。 图4为实施例1的B-B图。图5为实施例2永磁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电机轴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的A-A图。图8为实施例2的B-B图。图9为实施例1电机轴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排水泵用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包括中间置有通轴孔、由塑料包覆 的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1,穿过转子通轴孔的电机轴2—端由轴承支撑,另一端穿过轴承、 轴承座以及轴封插入叶轮孔内,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1的一圆形端面上置有凸圈盖11, 凸圈盖11外径边缘上配置有一个上凸的环状扇形柱12,凸圈盖11及其环状扇形柱12是与 永磁转子外覆塑料成一体的注塑件,注塑时在环状扇形柱12的中间放置有L型的金属件17, 环状扇形柱12的外环顶部设有档边16,环状扇形柱12与转子凸圈盖11的连接处呈斜面圆 弧状,环状扇形柱12外套有橡胶件13,环状扇形柱12两侧面的橡胶件13上置有凸起的橡 胶柱14,环状扇形柱12的二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半圆形或梯形或长方形的凹槽15,该凹槽15 与橡胶件上的橡胶柱14凹凸配接。与转子环状扇形柱12对应的电机轴2上设有一个外凸的塑料注塑体档块21, 一橡胶件 22外套于所述档块21的两侧面上,电机轴档块21的二个侧面上也设有半圆型或梯形或长 方形的凹槽23,外套的橡胶件22嵌入所述的凹槽23中,电机轴外凸档块的外端面周边设 置有档边24。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的环状扇形柱端可以靠近或背离叶轮安装,也就是说是在靠近或 背离叶轮端的电机轴上置有对应的外凸档块(参考附图l、附图9)。实施例2,参考实施例1,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1圆形端面凸圈盖11的外径边缘上配 置有二个上凸的环状扇形柱12,电机轴上外凸的档块也对应设计为2个,因转动距离縮短, 噪声得到控制,还可以取消电机轴外凸档块两侧外套的橡胶件。
权利要求1.排水泵用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包括中间置有通轴孔、由塑料包覆的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穿过转子通轴孔的电机轴一端由轴承支撑,另一端穿过轴承、轴承座以及轴封插入叶轮孔内,其特征在于塑料包覆的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的一圆形端面上置有凸圈盖,所述的凸圈盖外径边缘上配置有一个上凸的环状扇形柱,所述的环状扇形柱外套有橡胶件,与转子环状扇形柱对应的电机轴上设有外凸的档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圆柱 形永磁铁氧体转子的环状扇形柱端靠近或背离叶轮安装,即在靠近或背离叶 轮端的电机轴上置有对应的外凸档块。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 环状扇形柱是1个或2个,电机轴上外凸的档块对应设计为l个或2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电机 轴上外凸档块的两侧面套有橡胶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转子 端面的凸圈盖及其环状扇形柱是与永磁转子外覆塑料成一体的注塑件,电机 轴档块为塑料注塑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环状 扇形柱与转子凸圈盖的连接处呈斜面圆弧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环状 扇形柱两侧面的橡胶件上置有凸起的橡胶柱。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转子 环状扇形柱的二个侧面上均开设有半圆形或梯形或长方形的凹槽,所述的凹 槽与橡胶件上的橡胶柱凹凸配接。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电机 轴档块的二个侧面上设有半圆型或梯形或长方形的凹槽,外套的橡胶件嵌入 所述的凹槽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转子 塑料环状扇形柱外环顶部设有档边。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电机 轴凸出档块的外端面周边设置有档边。
12.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其特征在于环状 扇形柱的中间置有L型的金属件。
专利摘要排水泵用的低能耗永磁转子与联轴构件,涉及永磁转子排水泵零部件,包括中间置有通轴孔、由塑料包覆的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穿过转子通轴孔的电机轴一端由轴承支撑,另一端穿过轴承、轴承座以及轴封插入叶轮孔内,塑料包覆的圆柱形永磁铁氧体转子的一圆形端面上置有凸圈盖,所述的凸圈盖外径边缘上配置有一个上凸的环状扇形柱,所述的环状扇形柱外套有橡胶件,与转子环状扇形柱对应的电机轴上设有外凸的档块,通过在转子端面加设凸圈盖并将环状扇形柱紧靠于凸圈盖的外径边缘,增大了电机转子推动电机轴的中心距离,大幅度提高了电机的扭矩力,在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满足输出功能前提下,可重新改进原有的电机参数,大幅度降低了原有的耗材和成本,而且质量稳定可靠,可广泛用于抽、排水泵中。
文档编号F04D29/04GK201162707SQ20072017773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日
发明者于国强 申请人:于国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