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958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流引导技术,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应用 于具有发热元件及散热风扇的电子设备中的气流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市场上使用的电子设备,常由于使用次数过于频繁以及操作 时间过久而导致电子设备内部的工作环境温度升高,严重者更将影响 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以电子设备为例,由于其主机内部所含的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以下略称为CPU)、 内存、北桥芯片、及电源供应器等,可达成的运算速度愈来愈快,数 据处理量亦呈倍数增加,因此,遂常有电子元件因工作温度过高而导 致故障的情形发生,为避免该类发热元件因过热而导致故障,现行业 界普遍使用的解决手段是于电子设备的主机中装设一散热风扇(如风 扇、散热座等),以将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导出电子设备之外,以避 免发热元件因温度过高而损坏,进而造成电子设备运行不稳定的情况 发生。但是,上述仅通过散热风扇导出发热元件的热能的方法并非治本 的手段,因其于实际过程中亦存在部分问题,特别是对于设置于主机 板(PCB)上的发热元件而言,仅装设一散热风扇进行排热是无法达到 最佳的散热效果,故设计人员于该发热元件上设置一具有供气流流动 空间的散热导风罩,使散热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通过该导风罩时,改 以流经导风罩的闲置空间而将热气排出,如此,藉以有效提升散热风 扇对主机板的散热效果。可见,导风罩作为散热系统中的必备的对象 已经不可缺少,故,关于导风罩在电子设备机箱内的固定方式的优劣 无疑已经成为业内设计人员的考虑重点。现行的导风罩,多是借助多个单独的锁固件(例如螺丝)对导风 罩实施固定,此种固定方式虽然稳定牢固,但是在实施操作中却相当麻烦,尤其遇到要对导风罩的周边元件进行测试、检査或者更换的时 候,操作人员需要多次地将遮挡该周边元件的导风罩实施拆卸及安装 的作业,如此,势必会因为导风罩的拆卸安装不便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以及费工费时,再者,由于操作过程的繁琐,亦极易造成被拆卸下的 单独锁固件不易寻找其至丢失。再者,有设计人员于导风罩边缘设置多个卡钩,于风扇外壳对应 该多个卡钩处设置多个卡孔,以此避免单独的锁固件(例如螺丝)需 借助工具的操作不便,但是,要使该导风罩稳固于该风扇外壳上,该 多个卡钩及卡孔则需要足够强度才能卡合牢固,如此,依然会存在实 施拆卸及安装的作业时不便的状况,另,经由反复多次拆卸,该卡钩 亦极易发生变形甚至断裂,故,仍存在诸多弊端。是故,如何设计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散热导风装置,以避免上 述的种种缺陷,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 盖式气流引导装置,以易于实施组装以及拆卸。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以简 化操作过程。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盖式气 流引导装置,应用于具有发热元件及散热风扇的电子设备,该翻盖式 气流引导装置包括风扇罩以及轴接该风扇罩的导风罩。该风扇罩具 有用以容置该散热风扇的容置空间、连通该容置空间的风口、及设于 对应该风口顶部的第一轴接部;该导风罩具有对应该发热元件的第一 开口、对应该风扇罩的第二开口、及对应该风口顶部以轴接至该第一 轴接部的第二轴接部。前述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中,于一实施例中, 该风扇罩复设有对应该风口底部的第一卡合部;该导风罩复具有设于 对应该风口底部以供卡合至该第一卡合部的第二卡合部;较为详细地, 该第一卡合部可例如为卡孔,该第二卡合部为对应的卡钩;此外,该 第一轴接部为设于该风扇罩两侧的轴孔,该第二轴接部为对应设于该导风罩两侧的转轴,或者,该第一轴接部为设于该风扇罩两侧的转轴, 该第二轴接部具有对应设于该导风罩两侧的轴孔,又或者,该第一轴 接部为设于该风扇罩两侧的凹点,该第二轴接部为对应设于该导风罩 两侧的凸点,亦或者,该第一轴接部为设于该风扇罩两侧的凸点,该 第二轴接部为对应设于该导风罩两侧的凹点。此外,该第一开口为入 风口,该第二开口为排风口。该风扇罩复可包括设于两侧的多个固定 卡钩。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主要特征是于该 风扇罩的风口顶部设置第一轴接部,于该导风罩对应该风口顶部设置 对应该第一轴接部的第二轴接部,通过该第一轴接部与该第二轴接部 的相互轴接以使得该导风罩活动翻转于该风扇罩,如此设计,不仅易 于组装以及拆卸,并大大简化对该导风罩的操作过程,即有效克服了 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结合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风扇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导风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导风罩操作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II 风扇罩111第一轴接部113第一卡合部115 容置空间 117固定卡钩119 风口13导风罩131第二轴接部133第二卡合部135第一开口137第二开口3散热风扇5发热元件7电子设备71卡孔A扣合方向B开启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 点与功效。再者,以下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 新型的基本构想,遂附图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元件而非按照 实际实施时的元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元件的型 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变更,且其元件布局型态可能更为复 杂。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应用于电子 装置的结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1 ,应用于具有发热元件5及散热风扇3的电子设备7,于本实施例中,该 电子设备7是以服务器为例,但并非以此为限;该发热元件5以内存 为例,但并非以此为限,其它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北桥芯片、 及电源供应器等发热元件亦适合本发明;该散热风扇3为风扇。该翻 盖式气流引导装置1包括一风扇罩11以及一轴接该风扇罩11的导风 罩13。接着一并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风 扇罩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风扇罩11具有第一轴接部111、第一卡合部113、用以容置该散热风扇3的容置空间115、设于两侧的多个 固定卡钩117、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风口 119。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 卡合部113对应该风口 119的底部而设置,并该第一卡合部113为卡 孔;该固定卡钩117可为自该风扇罩11两侧向外凸出的卡钩;该风扇 罩11是用于罩合该散热风扇3于其容置空间115中,并通过设于有该 风扇罩11两侧的多个固定卡钩117固定于该电子设备7。于本实施例 中,于该电子设备7的机箱一侧设置对应该固定卡钩117的卡孔71。 要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7具有以供配合该多个固定 卡钩117以利于实施卡扣的卡孔71,然,固定该风扇罩11至该电子设 备7技术为现有技术,而可有其它变化,且此非本实用新型讨论的重 点,故在此不再赘述。接着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导 风罩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导风罩13具有对应该风口 119顶部而 设置以轴接至该第一轴接部111的第二轴接部131、设于对应该风口 119底部以供卡合至该第一卡合部113的第二卡合部133、对应该发热 元件5的第一开口 135、及对应该风扇罩的第二开口 137;于本实施例 中,该第二卡合部133为对应该第一卡合部113的卡钩;该第一开口 135为入风口,该第二开口 137为排风口,较为详细地,该第一开口 135对应该发热元件5的入风口,该排风口对应该风口 119的排风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轴接部111与该第二 轴接部131的结合方式为轴孔与转轴的结合;g卩,该第一轴接部111 为设于该风扇罩11两侧的转轴,该第二轴接部131具有对应设于该导 风罩13两侧的轴孔132;于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一轴接部lll可为设 于该风扇罩11两侧的轴孔,该第二轴接部131为对应设于该导风罩13 两侧的转轴。于又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轴接部111与该第二轴接部131 的结合方式为凹点与凸点的结合;即,该第一轴接部111为设于该风 扇罩11两侧的凹点,该第二轴接部131为对应设于该导风罩13两侧 的凸点;或者,该第一轴接部lll为设于该风扇罩ll两侧的凸点,该 第二轴接部131为对应设于该导风罩13两侧的凹点。于再一实施例中, 该第一轴接部111与该第二轴接部131的结合方式为弯钩与弯钩的结 合,即,该第一轴接部lll为设于该风扇罩ll顶端的第一弯钩,该第二轴接部131为对应设于该导风罩13顶端的第二弯钩。但并非以此为 限,其它可将该第一轴接部111与该第二轴接部131相互结合并可达 成相互旋转效果的手段亦适合本实用新型,且该类旋转结构种类繁多,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合部113为卡孔, 第二卡合部133为对应的卡钩;于又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合部113 为卡钩,第二卡合部133为卡孔;但并非以此为限,其它可将该第一 卡合部113与第二卡合部133相互卡合并可达成相互固定效果的手段 亦适合本实用新型,且该类卡合结构种类繁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同时,由于该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1的风扇罩11以及导风罩13 —侧 端已通过该第一轴接部111与该第二轴接部131的相互轴接结合,此 时,该第一卡合部113与第二卡合部133相互卡合时只需小强度即可, 为此,亦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经由反复多次拆卸,高强度的卡钩或卡 扣极易发生变形甚至断裂的问题。为清晰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具体操作,复请 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的导风罩操作示意 图,如图所示,该导风罩13通过该第一轴接部111与该第二轴接部131 的相互轴接于该风扇罩11,于拆卸该导风罩13所罩盖的发热元件5 时,是先将该第一卡合部113与第二卡合部133解除卡合,之后朝箭 头B的方向掀起该导风罩13,使该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1位于开启状 态,此时即可轻易对该发热元件5实施拆卸或安装作业,当关闭该翻 盖式气流引导装置l时,朝箭头A的方向扣合该导风罩13,并使该第 一卡合部113与第二卡合部133相互卡合即可,如此便完成一次开启 及关闭该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1的操作。该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1的应用于电子装置中的具体呈现,请参 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侧 视示意图。该散热元件5所产生的热气,将经由导风罩13,排出电子 设备7的外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是通过该第一轴 接部与该第二轴接部的相互轴接,以使得该导风罩活动翻转于该风扇 罩,并该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配合位于该风扇罩的第一卡合部以及位于该导风罩的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以实现使该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 易于实施组装以及拆卸的操作目的,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克服现 有技术的前述诸多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 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 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 域中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 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应用于具有发热元件及散热风扇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包括风扇罩,具有用以容置该散热风扇的容置空间、连通该容置空间的风口、及设于对应该风口顶部的第一轴接部;以及导风罩,具有对应该发热元件的第一开口、对应该风扇罩的第二开口、及对应该风口顶部以轴接至该第一轴接部的第二轴接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风扇罩复设有对应该风口底部的第一卡合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罩复具有设于对应该风口底部以供卡合至该第一卡合部的第二卡 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卡合部为卡孔,该第二卡合部为卡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轴接部为设于该风扇罩两侧的轴孔,该第二轴接部为对应设于该 导风罩两侧的转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轴接部为设于该风扇罩两侧的转轴,该第二轴接部具有对应设于 该导风罩两侧的轴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轴接部为设于该风扇罩两侧的凹点,该第二轴接部为对应设于该 导风罩两侧的凸点。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轴接部为设于该风扇罩两侧的凸点,该第二轴接部为对应设于该 导风罩两侧的凹点。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开口为入风口,该第二开口为排风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风扇罩复包括设于两侧的多个固定卡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应用于具有发热元件及散热风扇的电子设备中,该翻盖式气流引导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轴接部的风扇罩以及具有第二轴接部对应该第一轴接部的导风罩,该导风罩通过该第一轴接部与该第二轴接部的相互轴接而活动翻转于该风扇罩上,由此设计以易于实施操作,而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文档编号F04D29/40GK201121612SQ200720177560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6日
发明者奕 何, 朱凌燕, 陈志丰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