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扇以及该离心风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2407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风扇以及该离心风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风扇以及送风风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6-207578号公报的图2A中,公开了侧吹式送风机100。在段落 0010中记载了 侧吹式送风机100由壳体102和叶轮构造108构成。在段落0012中记载了以下内容壳体102由外框架102a、102b相互接合而形成,以及外框架102a、102b的接合
方法例如为连结、铆接、锁定、粘着等方式。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230798号说明书的图4中,公开了风扇马达1、板状件(plate member) 2、联结筒3以及外壳4。在段落0019中记载了板状件2为金属制,联结筒3和外壳4为树脂制。根据段落0020和0021,安装有风扇马达1的联结筒3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于板状件2的通孔23。此外,在板状件2设有从通孔23的周缘倾斜地延伸的多个定位脚24。定位脚24埋入联结筒3中。根据段落0022,外壳4具备壳主体41和罩主体42。罩主体42从壳主体41开始延伸并覆盖板状件2的与风扇马达1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230798号说明书的装置中,由于在板状件2的下侧重叠有外壳4的罩主体42,因此难以实现装置的薄型化。因此,考虑在送风风扇中仅使固定马达部的下板部的周缘部通过嵌件成型紧固到壳体的侧壁部的下端部。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下板部从侧壁部脱落,在下板部和侧壁部之间需要大的紧固力。但是,送风风扇例如用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作“笔记本型PC”。)的框体内部的冷却等。在笔记本型PC中,要求在从设于黑色的框体的进气口观察框体内部时防止送风风扇引人注目。由此,送风风扇的下板部的下表面需要着色成黑色。在利用电沉积涂敷将下板部涂敷为黑色的情况下,由于下板部的外周面也形成为光滑的涂敷面,因此下板部与侧壁部的紧固力的增大存在极限。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送风风扇具备叶轮,所述叶轮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作为中心;马达部,所述马达部使所述叶轮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叶轮,所述壳体具备上板部,所述上板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上侧;下板部,所述下板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下侧,并且用于固定所述马达部;以及侧壁部,所述侧壁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侧方,并与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一起形成送风口,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进气口,所述下板部通过对下表面被预先涂敷了的钢板进行冲压成形和冲裁加工而形成,所述侧壁部由树脂形成,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和所述下板部的周缘部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在紧固部位处,所述冲裁加工时形成的所述下板部的外周切断面与所述侧壁部接触。在本发明中,对于送风风扇,能够增大壳体的下板部与侧壁部的紧固力。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图2是送风风扇的仰视图。图3是示出送风风扇的制造流程的图。图4是下板部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侧壁部与下板部的紧固部位附近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侧壁部与下板部的紧固部位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轴承保持部与下板部的紧固部位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送风风扇的制造流程的其他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中的送风风扇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上侧简称作“上侧”,将下侧简称作“下侧”。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并不是表示组装到实际的设备中时的上下方向。此外,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作“周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作“径向”。图1是本发明的例示性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风扇1的剖视图。送风风扇1 是离心风扇,例如搭载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作“笔记本型PC”。)。送风风扇1 用于笔记本型PC的框体内部的设备的冷却。送风风扇1具备马达部2、壳体3以及叶轮(impeller) 4。叶轮4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l为中心。马达部2使叶轮4绕中心轴线Jl旋转。壳体3收纳马达部2和叶轮4。壳体3具备上板部31、下板部32和侧壁部33。上板部31覆盖叶轮4的图1中的上侧。下板部32覆盖叶轮4的下侧。马达部2固定于下板部32。侧壁部33覆盖叶轮4的侧方。侧壁部33与上板部31和下板部32 —起形成送风口 331。上板部31和下板部32由金属形成。侧壁部33由树脂形成。侧壁部33的下端部 332和下板部32的周缘部328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下板部32的周缘部328是下板部32 的外周附近的部分。上板部31通过螺纹固定等固定于侧壁部33的上端部。下板部32的下表面325通过涂敷(coat)而被着色成黑色。由此,能够在从设于笔记本型PC的黑色的框体的进气口观察框体内部时防止送风风扇1引人注目。此外,下板部32的上表面326未涂敷。另外,通过涂敷着色的颜色也可以是黑色以外的颜色。图2是送风风扇1的仰视图。在图2中,省略了叶轮4的图示。如图1和图2所示,下板部32具有与叶轮4对置的3个进气口 321。此外,如图1所示,上板部31具有与叶轮4对置的1个进气口 311。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进气口 311和进气口 321分别称作“上侧进气口 311”和“下侧进气口 321”。上侧进气口 311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形。如图2所示,下板部32具备马达固定部322、多个肋323和周边部324。马达部2 固定于马达固定部322。周边部324位于马达固定部322的周围。多个肋323连结马达固定部322和周边部324。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3个肋323。三个肋323设于以大致包围马达固定部322的外周的方式呈周状地配置的三个下侧进气口 321之间。换言之,三个下侧进气口 321形成于马达固定部322、周边部324以及多个肋323中相邻的肋323之间。如图1所示,马达部2为外转子型。马达部2具备静止部21,其为固定组装体; 旋转部22,其为旋转组装体;以及套筒23,其为轴承。套筒23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旋转部22由套筒23支承成能够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相对于静止部21旋转。静止 部21具备定子210和轴承保持部24。轴承保持部24收纳套筒23。轴承保持部24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该轴承保持部24由树脂形成。轴承保持部 24从下板部32的马达固定部322向上突出。轴承保持部24固定于设在马达固定部322的孔部327。轴承保持部24的下端部和马达固定部322的孔部327的周围的部位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定子210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环状,该定子210安装于轴承保持部24的外侧面。定子210具备定子铁心211、绝缘子212和线圈213。定子铁心211通过层叠薄板状的硅钢板而形成。绝缘子212是覆盖定子铁心211的表面的绝缘体。旋转部22具备轴221、磁轭222、转子磁铁223和盖筒(cup) 224。盖筒224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有盖圆筒状,该盖筒224朝向下侧开口。轴221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进行配置,该轴221的上端部固定于盖筒224。磁轭222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该磁轭222固定在盖筒224的内侧面。转子磁铁223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该转子磁铁223固定在盖筒222的内侧面。轴221插入套筒23。套筒23由含油性的多孔质金属体形成,该套筒23插入并固定于轴承保持部24。另外,作为轴承机构,也可以采用例如球轴承。叶轮4具备多个叶片41。多个叶片41在盖筒224的外侧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呈环状地排列。各叶片4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固定于盖筒224的外侧面。通过向静止部21 供给电流,在转子磁铁223和定子210之间产生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转矩。由此,叶轮4 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而与旋转部22 —起旋转。通过叶轮4的旋转,将空气从上侧进气口 311和下侧进气口 321吸引到壳体3内,并从送风口 331送出。接着,对送风风扇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送风风扇1的制造流程的图。图4是下板部32的俯视图。图5是放大示出侧壁部33与下板部32的紧固部位附近的剖视图。在送风风扇1的制造中,首先准备预先将下表面涂敷成黑色的平板状的预涂钢板 (步骤Sll)。预涂钢板的上表面未涂敷。另外,上表面并不限定为未涂敷,也可以进行涂敷。 接着,通过对预涂钢板进行冲压成形和冲裁加工,如图4所示,形成壳体3的下板部32 (步骤S12)。预涂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成为下板部32的上表面326和下表面325。在步骤S12的冲裁加工时,形成下板部32的侧面即外周切断面328a。并且,形成多个下侧进气口 321和下侧进气口 321的内周切断面321a。进而,还形成孔部327和孔部 327的切断面327a。孔部327的周围的部位通过冲压成形而以向上凸出的方式变形,切断面327a朝向上侧。如图5所示,在步骤S12结束后,侧壁部33的下端部332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于下板部32的周缘部328 (步骤S13)。下板部32的周缘部328是包括外周切断面328a的外周切断面328a附近的部分。在侧壁部33与下板部32的紧固部位处,下板部32的外周切断面328a与侧壁部3 3的下端部332接触。如果在对钢板实施冲压成形和冲裁加工后通过进行电沉积涂敷等而形成下板部的话,则下板部的外周面成为光滑的涂敷面。与此相对,送风风扇1的下板部32的外周切断面328a如上所述,是通过冲裁加工形成的未涂敷的切断面。因此,外周切断面328a比实施过涂敷的外周面粗糙。由此,能够增大下板部32与侧壁部33的紧固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壳体3的强度。在步骤S12的冲裁加工中,在下板部32的外周切断面328a形成朝向上方的飞边 328b。飞边328b位于侧壁部33的下端部332的内部,并与侧壁部33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下板部32与侧壁部33的紧固力。在侧壁部33与下板部32的紧固部位处,侧壁部33的下端部332也与下板部32的周缘部328的上表面接触。由此,在步骤S13的嵌件成型中,能够容易地确定下板部32相对于侧壁部33的相对位置。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进行嵌件成型。图6是示出侧壁部33与下板部32的紧固部位的其他优选例子的放大剖视图。在图6中,侧壁部33的下端部332与下板部32的外周切断面328a接触,并且与周缘部32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也接触。换言之,下板部32的周缘部328在由侧壁部33的下端部332从上下夹持的状态下被保持。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下板部32与侧壁部33的紧固力。图1所示的轴承保持部24与下板部32的孔部327的周围的部位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步骤S14)。在图3中虽未准确地图示,不过在送风风扇1的制造中,与步骤S13并行地进行步骤S14。在轴承保持部24与下板部32的紧固部位处,孔部327的切断面327a与轴承保持部24接触。切断面327a与外周切断面328a同样为未涂敷的粗糙面。因此,能够增大轴承保持部24与下板部32的紧固力。另外,步骤S14也可以在步骤S13之前、或者步骤S13结束之后进行。图7是示出轴承保持部24与下板部32的紧固部位的其他优选例子的剖视图。在图7中,孔部327的周围的部位向着朝向中心轴线Jl的斜上方凸出,切断面327a朝向径向内侧。在图7所示的构造中,基于粗糙的切断面327a的轴承保持部24与下板部32的紧固力比图5所示的构造增大了。在步骤S14结束后,将图1所示的定子210固定于轴承保持部24的外侧面。将套筒23插入并固定于轴承保持部24。此外,将轴221插入套筒23。由此,旋转部22与固定于盖筒224的叶轮4 一起安装于下板部32 (步骤S15)。通过步骤S14和步骤S15,将马达部2组装到下板部32上。此后,通过将上板部31固定于侧壁部33的上部,从而形成在侧面具有送风口 331 的壳体3 (步骤S16)。送风口 331的下侧的部位由下板部32的外周切断面328a的一部分形成。换言之,下板部32的外周切断面328a的一部分在送风口 331的下侧露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外周切断面328a的该一部分称作“露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周切断面328a 的露出部未涂敷。外周切断面328a的露出部也可以利用油性墨水等着色为黑色。图8是示出送风风扇1的制造流程的其他优选例子的图。在图8中仅示出了制造流程的一部分。在图8所示的送风风扇1的制造中,取代图3的步骤S11,进行准备未涂敷的钢板的工序(步骤S21)、以及对该钢板进行电沉积涂敷的工序(步骤S22)。在步骤S22 中,平板状的钢板的单面通过电沉积涂敷而涂敷成黑色。此后,进行图3所示的步骤S12 S16,形成壳体3。在步骤S22中涂敷的面成为壳体3的下板部32的下表面325。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存在着在送风风扇1的上板部31能够从笔记本型PC的外部观察到的状态下将送风风扇1收纳到笔记本型PC的框体内部的情况等。在这样的需要对上板部31进行着色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与上板部31的 上表面对应的主面预先被涂敷过的预涂钢板进行冲压成形和冲裁加工,从而形成上板部31。或者也可以是,在对未涂敷的钢板实施电沉积涂敷等后对其进行冲压成形和冲裁加工,从而形成上表面经过涂敷的上板部31。根据笔记本型PC的框体内部的送风风扇1的配置、壳体3的构造不同,还存在仅上表面经过涂敷的上板部31由预涂钢板形成的情况。在送风风扇1中,在壳体3设有上侧进气口 311和下侧进气口 321,但是根据送风风扇的用途不同,也可以仅设有上侧进气口 311或下侧进气口 321。换言之,在壳体3的上板部31和下板部32中的至少一方具备进气口即可。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也可以适当组合。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涉及的送风风扇能够用于笔记本型PC、台式PC的框体内部中的设备的冷却、其他设备的冷却、向各种对象物供给供气等。进而,也可以作为其他用途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送风风扇,其具备叶轮,所述叶轮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作为中心; 马达部,所述马达部使所述叶轮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叶轮, 所述壳体具备上板部,所述上板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上侧;下板部,所述下板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下侧,并且用于固定所述马达部;以及侧壁部,所述侧壁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侧方,并与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一起形成送风口,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进气口,所述下板部通过对下表面被预先涂敷了的钢板进行冲压成形和冲裁加工而形成, 所述侧壁部由树脂形成,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和所述下板部的周缘部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在紧固部位处,所述冲裁加工时形成的所述下板部的外周切断面与所述侧壁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在所述外周切断面处,飞边朝向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下板部的所述周缘部的上表面也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 所述下板部的上表面未涂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所述下板部的所述外周切断面的一部分形成所述送风口的下侧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所述下板部具备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内周切断面在所述冲裁加工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风扇,其中,所述马达部具备轴承保持部,该轴承保持部从所述下板部向上突出并且收纳轴承机构,所述轴承保持部由树脂形成,所述轴承保持部与设于所述下板部的孔部的周围的部位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在紧固部位处,所述冲裁加工时形成的所述孔部的切断面与所述轴承保持部接触。
8.—种送风风扇的制造方法,该送风风扇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a)通过对下表面被预先涂敷了的钢板进行冲压成形和冲裁加工,来形成下板部的工序;b)将由树脂形成的侧壁部的下端部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于所述下板部的周缘部的工序;c)将使叶轮绕中心轴线旋转的马达部组装到所述下板部上的工序;以及d)通过将上板部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上端部,来形成收纳所述叶轮的壳体的工序, 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进气口,所述侧壁部与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一起形成送风口,在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下板部的紧固部位处,所述冲裁加工时形成的所述下板部的外周切断面与所述侧壁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风扇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a)工序之前,通过电沉积涂敷进行所述钢板的所述下表面的涂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送风风扇以及送风风扇的制造方法,该送风风扇具备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叶轮、使所述叶轮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马达部以及收纳所述叶轮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覆盖所述叶轮的上侧的上板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下侧并且用于固定所述马达部的下板部;以及覆盖所述叶轮的侧方并与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一起形成送风口的侧壁部。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进气口。所述下板部通过对下表面被预先涂敷了的钢板进行冲压成形和冲裁加工而形成;所述侧壁部由树脂形成。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和所述下板部的周缘部通过嵌件成型而紧固。在紧固部位处,所述冲裁加工时形成的所述下板部的外周切断面与所述侧壁部接触。
文档编号F04D25/08GK102312845SQ20111014508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大槻贵成, 福永敏一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